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钦顺以尊信程朱、培护正统为己任,对朱子学进行补罅纠偏,以挽朱子学之衰,故其思想是以朱子学为宗、阐扬理学宗旨、拒斥心学与禅释为特征。一方面,罗氏思想中对朱子理学具有一定程度的继承或带有明显的朱子学烙印;另一方面,他对朱子学存在的问题自觉加以修正和改造,客观上扭转了理学的进向。所以,罗氏思想是一条从自觉地尊信、修正、改造朱子,到不自觉地偏离、扭转朱子理学进向的轨迹,具有继承性和开拓性。  相似文献   

2.
正统法律思想指中国古代制度构建所依凭的思想基础。第一部分将对正统法律思想初成时内部诸元素的内涵和历史渊源分别做一些分析和解读,包含法律与君权、礼、天、德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对儒、道、法三家的法律观做简单的梳理。第二部分将从中华文化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出发,以农耕和征战为立足点,论述正统法律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程颢、程颐是宋代洛派理学的创立者和代表人,是中国传统学术之一的宋学和程朱理学的奠基人。近千年来,二程经历了两个"人———鬼———神———哲"的正反合评价过程。因其理学思想本身的力量、门徒的推广和统治者的提倡,二程及其洛派理学被推崇至极,历代建有并留下大量纪念物,形成重要的二程历史文化资源。然而,历代学术界对二程及其洛派理学的研究表现为"一手硬,一手软"、"重内轻外"即偏重内在思想研究,而忽视对其生平、事迹、遗迹的外部考察。理述二程文化遗存,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其生平和心路历程,借鉴于主流文化建设,应当成为二程研究的重要方面和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两宋法律思想的变革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宋法律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北宋初年至仁宗朝末年。立法基本指导思想在于强化中央集权 ,导致提从法律上肯定“稍夺其 (藩镇、节度使 )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的政策 ,重在刑事和行政立法。神宗熙丰变法以后至北宋末年。这一时期在政治上经历了“庆历新政”和“元佑党争”之后 ,尤其神宗年间的“熙丰变法”对宋初以来法制影响颇大 ,其立法思想较前一时期的最大不同 ,就是由以法律强化中央集权 ,变为以法律来适应封建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南渡后至宋亡于元这一时期 ,立法思想主要受程朱理学和“永嘉”功利学派的影响。文章的后半部分归纳了两宋立法思想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原心定罪”的我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在西汉武帝时期形成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董仲舒对这一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该思想以先秦诸子百家的“仁、礼、德”的并重儒家学说为基础 ,通过“引经决狱”、“引经解律”的方式把儒家思想引入司法实践 ;在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孕含着“天罚天讨”的神权法思想、“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制度、“阳尊阴卑”的阴阳五行说及“专任刑罚”的法家思想等。文章分析了我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中所包含的上述思想、学说 ,从而对我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有一个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6.
论朱熹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集前人思想之大成,把儒家经典哲理化,同时也完成了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他的法律思想表现在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因事制宜”的变法理论、“相为始终”的德礼政刑理论以及“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司法主张等方面。朱熹的法律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呈现的是一种继承和交融的关系。从夏商的神权法思想至西周的礼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道、阴阳,各种思想相互交融,彼此吸收。法家的法律思想在春秋战国占优势,西汉之初黄老思想为统治者所接受,至汉武帝在全国疆域统一的条件下,董仲舒吸收百家之长,提出了新儒家思想。所以至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由此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在道德滑坡现象日渐明显的今天,置身中国传统文化中再思量,愈发觉得以修养工夫为特色的传统知行观对现今社会现象仍具有明显影响力。我国传统知行观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认识论,它更关乎道德伦理、道德意识与道德实践。而到宋代,知行问题成为普遍而激烈的论争,更是知行发展的重大转折期。程朱理学的知行观虽甚少涉及认识论内容,但他们强调的道德践履在如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民主和法治进程的重要因素,而法律文化又是影响社会变革的最顽固不化的障碍。本文拟通过对中国法治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法律文化的阐述,探索阻碍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深层次文化背景,从而揭示中国法治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其内涵涵盖了政治、哲学、法律思想以及道德伦理观念、人文精神等诸多领域.其中萌芽于殷商之际、始于周初、成于孔孟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早期出现的一个特殊思想体系,其思想精华传承历代,占据数千年封建王朝统治思想的主导地位,直接影响并引领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构筑了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的浑厚基石.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理学名儒,建构了理学经世思想。从文化角度研究,曾国藩对太平天国的制胜战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通过理学治理湘军,练就对抗太平军的军事力量;其次,扶名教以争民心,注重与太平天国的思想文化之战;最后,攻破金陵后,他主动裁撤湘军以保其忠臣之名节,努力维护封建纲常名教。  相似文献   

12.
法律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民主和法治进程的重要因素,而法律文化又是影响社会变革的最顽固不化的障碍。而在当代中国,国家主义法律观、暴力主义法律观、工具主义法律观则作为传统观念和政府政策的产物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法治建设,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当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法律观念的阐述,探索中国公权力异化的深层次文化背景,从而揭示中国法治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3.
颜元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中深刻体会到宋明理学是"害心"、"害身"、"害国"之学,反对程朱理学"重文轻武"的教育模式,大力提倡"文武相济"、"兵学合一"、全面发展的主张。颜元反对理学"主敬倡静",提出要"习行"、"习动"。颜元的体育思想是人体解放、回归自然的反映,是人的自然属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自然法学的理念一直以来影响着西方的法治传统,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自然法的发展历程,并阐述自然法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再分析中国传统的法的观念,最后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对西方法治理念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的自然法不曾在中国的法律中存在过,从自然法思想中滋生的法治理念也就不可能在受儒家正统法律思想支配的中国自然地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成果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那里演变发展而来的,但二者之间的演变路径需要学界进行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一书具体分析了这个问题。该书从实践和文化两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路径内涵进行了解析,并从哲学与法学、历史与实证、启示与价值等多个视角分析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之道。  相似文献   

16.
在《朱熹的思维世界》一书中,田浩教授通过思想史与社会政治史的结合研究, 并注重对不同学派和学者的个性探究和形势分析,理清了理学从被统治者视作思想异端到成为国家正统学说的全过程。本书成功地重构了一个活生生的义理传统。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仁义”观和西方的“正义”观探析古代中西方的法律价值王娆余辉*法律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不同时代、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人们以不同的价值取向,对诸多法律问题给以理解、注释和回答,构成了丰富的法律思想文化。本文试从法律思想入手,对古代中西方的法律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法治的实现,这一目标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涵和特征。从此意义而言,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对政治文明影响至深: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影响着政治文明的进程;加强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有助于弥合建设政治文明所面临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及精神土壤;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培育能够促进法治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维系达二千年之久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孔子的法律思想,后来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法律思想。它形成了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国法与宗法一体的特色,影响及当世的东南亚各国。 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孔子的伦理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一样,也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两汉基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汉武帝的个人才智和个性以及儒学自身发展的逻辑轨迹,确立了以新儒学为核心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该思想以其独特的“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德主刑辅”、《春秋》决狱、秋冬行刑等理论原则影响着中国封建法制建设,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据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