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山之石     
广州通过全国首个人大议案条例全国首个人大议案条例——《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议案条例》3月28日下午在广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引入注目的是,条例明确规定,代表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可列入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并最终形成关于代表议案的决议、决定。之后,政府部门对已上升为国家权力机关意志的决议或决定必须提出具体执行方案并忠实执行。条例共25条,对人大代表的议案范围、处理程序等作出规范和指引。条例明确规定,代表议案的内容应当是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需要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且作出决议、决定的事项。(据《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2.
地方组织法第18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坛》2009,(4):F0003-F0003
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于2009年3月25日至3月27日在福州举行。会议经审议,表决通过了《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福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的决定〉的决定》、《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的决定》、《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办理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代表提出的39件议案的决定》以及人事任免事项。  相似文献   

4.
2006年1月19日晚,山东会堂灯火辉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正在审议大会议案。此次大会代表们共提出议案48件.但主席团最终表决通过的却仅有两件。“关于尽快制定《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地方性法规.提高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议案.便是这脱颖而出的两件议案之一!  相似文献   

5.
孙春方 《人大建设》2001,(10):30-30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但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如何联名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本级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法律却没有赋予这项权力。  相似文献   

6.
历时四天的福建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于3月31日闭幕。会议表决通过《福建省失业保险条例》,《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福州市全日制民办教育若干规定)的决定》,《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州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的决定)的决定》,《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办理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代表提出的22件议案的决定》和有关检察人员任免等事项。  相似文献   

7.
一、宪法、法律规定的人大议案处理办法,人大议案是指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或者机构、法定数量的人大代表提出的要求人大会议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人大议案一般有机关议案、代表议案之分。机关议案,比如在全国人大,大会主席团、人大常委会、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交各代表团审议,或者并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由主席团审议决定提交大会表决。  相似文献   

8.
一月要闻     
《上海人大月刊》2005,(6):40-40
4月21日、22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的决定和关于修改《上海市民用机场地区管理条例》的决定,以及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关于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还审议了《上海市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草案)》(修改稿)和《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规定(草案)》(修改稿)。  相似文献   

9.
秉承务实、高效的原则,4月25、26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五次会议。短短2天会期内议程“缤纷多姿”:听取市政府领导报告关于本市推进枢纽型、功能型、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听取、审议《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草案)》;表决关于修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决定(草案);审议、表决《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草案)》,关于修改《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的决定(草案),关于修改《上海市罢免和补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程序的规定》的决定(草案),关于废止《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司法工作条例》的决定(草案),关于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关于个别代表代表资格的报告……  相似文献   

10.
(2009年3月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主席团决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各项议案,采用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以全体代表的  相似文献   

11.
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很难列入大会议程。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九届全国人大从第一次会议代表联名提出的600多件议案到第五次会议的1000余件议案,没有一件列入大会议程。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共1031件,也没有一件被列入大会议程。地方人大也鲜能作出超出之外的举动。且这个问题并非是一个个性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的产生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3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主席团决定: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各项议案,采用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赞成票通过。表决时,代表可以表示赞成,可以表示反对,也可以表示弃权。未按表决器的不计入表决票数。如表决系统在使用中发生故障,改用举手方式表决。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3月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主席团决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各项议案,采用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赞成票通过。表决时,代表可以表示赞成,可以表示反对,也可以表示弃权。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主席团决定: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各项议案,采用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以全体代表的过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3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主席团决定: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各项议案,采用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赞成票通过。表决时,代表可以表示赞成,可以表示反对,也可以表示弃权。未按表决器的不计人表决票数。如表决器系统在使用中发生故障,改用举手方式表决。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主席团决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各项议案,采用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表决时,代表可以表示赞成,可以表示反对,也可以表示弃权。未按表决器的不计入表决票数。如表决器在使用中发生故障,改用举手方式表决。  相似文献   

17.
君言 《人大研究》2005,(8):21-23
向本级人大提出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向本级人大或者其常委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简称建议),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职务行为。办理好代表议案或者建议,是有关机关或者组织的法定职责。近年来,代表议案、建议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这方面的探讨也十分活跃。现将一些观点综述如下。1.代表议案与国家机关议案是否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一种意见认为,代表提出的议案与国家机关提出的议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实践中,代表议案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除极少数情况外,代表议案基本上都没有列入大会议程。这当然有各种原因,如果是…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月1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是反映人民意愿、行使代表职权的重要途径。到3月9日大会规定的议案截止时间,在本次大会上代表共提出议案518件。其中,由30名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3月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主席团决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各项议案,采用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赞成票通过。表决时,代表可以表示赞成,可以表示反对,也可以表示弃权。未按表决器的不  相似文献   

20.
正从法律规定和人大工作实践看,代表议案办理情况没必要在人代会上进行满意度票决。一般情况下,代表提出议案后,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转为建议、批评和意见(简称为"建议")办理,二是列入大会议程,作相应决议决定处理。代表提出的议案,多数会转为"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