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线作为中国绘画造型的主要手段的地位从来没有动摇过,注重主体精神的民族心理特征,意象式的思维方式,中国画的线不仅可以造型,用于装饰.具有抽象的形式美功能,更重要的是线可以表情达意,线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的体现,一方面体现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感受,一方面也体现画家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贾炜 《传承》2009,(6):74-75
山水画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传统美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观世界的统一。绘画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有感而发。画家心中容纳天地万物,吞吐自如、来去无阻,笔墨间流淌着高远的意境与道家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3.
山水画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传统美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观世界的统一.绘画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有感而发.画家心中容纳天地万物,吞吐自如、来去无阻,笔墨间流淌着高远的意境与道家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4.
元代文人画家在"游戏翰墨"中建立一个确证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世界。对他们而言,绘画与游戏是一体的,"游戏"不再是一种创作态度的表达,而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元代文人画家的"游戏"不是戏谑,它基于"游于艺"、"逍遥游"以及"游戏三昧"的思想,其中浸透着对人生存本身的深切关切,有着丰富的自由意蕴。在"游戏"精神的引导下,元代文人画家的"墨戏"从物象造型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开创了新的审美意味,创造了新的绘画面貌。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的发展深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从技法到精神都来源于中国哲学,它是经验的、感悟的、归纳的。中国画家的笔墨与空白处理,对画的成败得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画面物象与所留空白是同出而异名的,这是中国画哲学性最重要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杨挺的中国画,别具一格。重浓妆,不唯浓妆;重淡描,不唯淡描——是"浓妆淡抹总相宜",虚实之间见魅力。线条,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特征之一,是形成民族绘画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画家杨挺重线条,但不唯线条,点点线线恰到好处。他在《中国画线条艺术的魅力》论文中强调"线"的作用,同时又强调"线"的诗情韵味功力。确实,欣赏他的许多力作,我们不难发现画家笔下有了诸多美而新的形象后,情感阐述的线也做到了虚实之间见火候。品读杨挺画,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栩栩如生地欣赏到画家描绘的美景,并且从这些美景中确切感悟画家  相似文献   

7.
吴海清 《当代广西》2009,(13):44-44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曾这样说过:“阅读当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与厚度;它不可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这种改变,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三个概念,意象、意境和境界三者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延续和演变。意象倾向于客观而明晰的物象,意境扩展为意象之外的虚灵,境界扩大为对作品和人生价值高低的评判。三者的发展体现出由简单到丰富的内在逻辑,但三者又统一于"道"和"气"这一层面。  相似文献   

9.
针对文学终结论的提出,论述电子图象时代文学的独立品格:文学与影视艺术居于不同的层面,因欣赏主体的不同,文学有独自的生存空间.在反映物象上,文学虽然没有影视艺术那样直观,但文学有独特的手段--审美意象,可以赋予客观物象以丰富的人文蕴涵.  相似文献   

10.
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色彩的演变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文 《当代建设》2002,(5):29-29
一、住宅建筑立面造型的构成元素住宅建筑的立面造型,从体型构成看可以拟分为基座、墙身、顶部三部分,进一步细分其立面造型的构成元素,我们可以分为点、线、面、体四部分,住宅建筑的外观效果就是由它们综合作用、共同达到的。立面造型的点:重点处理的局部,如屋顶、基座、入口等。立面造型的线:需要加强视觉效果的线或成组处理的部分,如墙面不同颜色的面砖线条、重点部位的线脚、成组处理的窗套等。立面造型的面:立面上同一材质构成的大面积的部分,可以表现材料的质感、光感,如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砖墙、墙板、喷涂等等。立面造型…  相似文献   

11.
杨经录 《前沿》2004,(11):25-27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有必要性,又有必然性.它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它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它的必然性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它是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的一种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它是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在诗歌中,地名既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地理名词存在,也可寄寓诗人的主观情感而构成诗歌意象。"三化"理论(深化、等化、浅化)作为传达诗歌"意美"的有效手段,也是诗歌地名英译的重要方法。将意象的概念引入诗歌地名英译中,在"三化"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古典诗歌地名英译的具体方法,或可为诗歌英译提供些微思路。  相似文献   

13.
青年国画家蔡寅坤君要我写字,我把前人论词的三个字:“重、拙、大”写了送他,后来想起,若再加上一个“豪”字,就更符合他艺术的特点了。这是赞美,也是共勉。 大致可以这样看,他那“重”在笔实墨沉,结体凝炼,“拙”在憨质抱朴,内含大巧,“大”在胸襟开阔,气象恢宏,“豪”在雄强恣肆,纵横开张,这些特色虽很自然的外发为阳刚之象,但却不暴烈恣睢,因似另有一股浑静之气来与之调协,这调协,在他的作品上固然表现在虚实、黑白、燥润、疾徐……等等关系的适当处理上,也显眼的表现在方圆相济的形式构成之中。画面中物象的大结构、款式的大排列、字与画的关系等都基本上为方,而构成物象的线(大都中锋,如书篆籀)、墨沉浸渍及物象的造型又基本倾向于圆,如此大幅度的方圆交错所形成的对立中的和谐,显出了作品外形式的美,也隐涵着内在生命之美,使那“重、拙、大、豪”之气,也从而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具有正当性。这种正当性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在法的价值层面上,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是实现实质平等的必然要求;二是在法的实现层面上,对弱势群体提供诉讼制度的有效实现是体现法律正义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党性与作风,从本质上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内在特性,它既是党的阶级性的客观体现,也是党的章程对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立场、观点方法、组织原则、纪律操守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党性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党员所应当践行的价值准则和应当遵守  相似文献   

16.
对话张伟平     
画家从一开始就要认识世界,并且认清事物的本质,也就是去"解读"。解读事物的本质,解读人的内心。笔者对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伟平的访谈涉及到了中国画很多方面的理念和话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伟平作为一个学者型画家与众不同的思考及解读。张雨婷:您一直主张画家必须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7.
"花富贵致,风采神韵",这其实是个泊来的题目,引用了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对沈杰松牡丹作品的点评。国画的语言体现是"笔墨",什么样的笔墨语言,就体现了画家什么样的创作境界。它能直接传递画家的艺术观和世界观,体现画家的才思和感情。所以,笔墨的驾驭能力是对画家很深的考验。沈杰松的牡丹,在线条和着色上,力求通过构图反差和墨色浓淡来达到深入浅出的视觉审美效果。他的笔墨不奢华,却很"高贵";不婀娜,却很"幽美";不艳丽,却很"华美"。沈杰松更多的是通过内在的笔墨语言来体现牡丹的"内涵美、深邃美"与"雍容"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一幅形神俱备的《百鸟百卉图》:小鸟欲飞,鸳鸯戏水,蝉翼振翅,枯藤老树,杨柳轻佛。对物象传神写照的把握,对于自然的热爱,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讴歌,跃然纸上。黄书皋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深入体察和审美表现,由形入神,由象而意,笔墨所到之处,看似不经意却极经意,看似无心却极用心思,笔墨的活化运用,是作者黄书皋感情的自然流露。黄书皋,1941年出生,专注于绘画50余载。早年,他师从工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提出和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战略性的考虑也是客观需要。反映了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谋略,它尊重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边疆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它的特殊性,从哲学的角度,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绘画创作,画家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他可以选择写实主义的也可以选择表现主义的绘画形式,这种选择会使我们的画面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和不同的审美情趣,即便是我们面对同样的风景,不同的画家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画家的感受同样来源于所面对的那片风景。画家既可以完完整整的描绘对象,以自然主义的创作方式完整的表现对象,这曾被认为是绘画的一种很高技巧的审美境界。画家也可以选择不写实的描写对象的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