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弱势群体提供保护是法律追求公平的实质要求,在合同冲突法上体现为法律之适用上选择有利于弱势群体的国内法.中国以公共秩序和法律规避规则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尚为建立冲突法意义上的强制性规则,不仅制约着跨国商业活动的发展,也不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由此要求建立一个包括保护性强制规则的冲突法意义上的强制性规则.在欧盟,为有效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而建立的以保护性强制规则为核心的多重机制,可以成为中国借鉴的一个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2.
法理学视野中的弱势群体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理学角度而言,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保护的理论基础在于,它是社会正义、人权理念的体现和社会秩序的要求。弱势群体由于主客观方面的诸多限制,他们在实现权利方面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障碍,因而应该通过立法和司法等不同的渠道使他们的合法权利得到实现,通过立法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予以规定是从法律上保护弱势群体的关键。在司法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力度,让那些确有冤情但正义难以伸张的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市场化、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速,社会弱势群体必然在相当长的时期仍将继续存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确认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制度的构建方面努力.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谢景芳 《前沿》2004,(3):99-101
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 ,不仅要治标 ,更要治本。这就要求 ,必须从法律制度上予以保护。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大体上可分为立法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中介组织及机构法律援助保护和人民调节保护四类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自身法律观念淡薄,在劳动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少会选择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因此,要从《劳动法》《民法》等方面对弱势群体施以援助,同时,从法律援助层面构建弱势群体法律保障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陈红梅 《理论月刊》2006,(5):127-129
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个桎梏性因素,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从法律上强化对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当今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政府应当从立法保护、程序保护、弱势群体的自我保护以及其他的保护途径和方法等方面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弱势群体的保护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针对此现象,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性的法律制度,从而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法律正当性是马克思早期法律思想的核心问题意识。围绕着法律正当性这一核心问题意识,马克思构建了新理性自由主义法哲学观,以完成其对法律正当性的论证与批判。理性与自由是马克思早期法律思想的关键性逻辑工具。在马克思早期法律思想阶段,马克思从“内部正当性”与“外部正当性”两个视角,来论证法律的正当性。法律的“内部正当性”的评判标准是正义、自由及利益,法律的“外部正当性”的评判标准是理性与“事物的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刘漪  杨梓武  韦媚 《前沿》2004,(2):128-131
《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在制度层面上形成了中小企业应获国家之手特别扶助的正当性。中小企业发展是社会工程 ,所需的法律资源是系统的 ,被誉为“自由企业大宪章”的反垄断法为其做出贡献自为题中之意。本文欲从反垄断法的有机构成———适用除外制度的角度 ,浅析反垄断法和中小企业保护的精神契合之处 ,论述应用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扶助中小企业发展的正当性和现实性 ,主张在反垄断法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正义观念的不断演变,及其对法律观念的渗透,侵权法中的正义悄悄的注入了一种损失分配的功能.矫正正义作为传统侵权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已不能对工业事故造成的损害的承担进行合理的解释.分配正义的观念逐渐获得了侵权法中的地位,对于损失分配的正当性获得了最佳的说明.由此形成了现今侵权法的格局,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将联合起来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来保护受害者的利益,侵权法中的正义从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刑法不是保障法,刑法具有鲜明的"事先法"特征。从罪刑法定的实质侧面看,刑事立法的事先价值判断决定了刑法不是保障法。刑法保障法存在语义误读之嫌,刑法的正义价值要求刑法与其他部门各司其责、平起平坐。我国的犯罪概念的立法模式是"定性+定量",定性和定量分别表明了刑法的"事先性"与"克制性"。刑法的边界是"人类行动的自觉结果",在原初意义上具有"事先性"。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刑法规范的“完整人格”关涉国际刑法的“完整人格”。《国际刑法通论》一书对国际刑法及国际刑法规范“完整人格”的论证,主要是以调整对象为基点、以战争犯罪为例证、以“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为逻辑前提进行的,其论证系统、生动。但其基点准确吗?例证贴切吗?逻辑前提必然成立吗?  相似文献   

13.
监狱法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从监狱法治化视野看,监狱法治文化是监狱法治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对监狱法治化内涵的补充和完善。中国监狱法治文化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法律文化。亦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研究中国监狱法治文化必然要立足于中国监狱特色。对监狱法治文化本质的解析,有利于理解和弘扬监狱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活法”和习惯法、活法和“行动中的法”的进一步的区分,明确了活法的概念,指出习惯法是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重点对广大藏族聚居区国家制定法所遭遇的尴尬进行了剖析,得出赔命价、赔血价、“盗一罚三”等民族习惯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呼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制定法与传统习惯法的融合和对接。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对法律极其信服和崇敬,并自觉地将法律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司法公开对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有重要的作用,其最直接的作用在于让群众知法,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让群众信法,最终追求目标在于群众自觉守法和用法,也即形成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安司法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公安警察执法的理念和制度需要变革和更新。对韩非执法思想的探讨和借鉴研究,有利于我国当代公安警察执法的完善,从而切实和充分地保障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韩非的唯法律独尊、执法公平性、执法严厉性等执法思想,是他的"一本于法"基本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克服和减少当前我国警察执法的相关问题和负效应。借鉴和吸收韩非执法思想的有益经验和合理内核,通过完善公安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警察执法环境,树立现代警察执法理念,构建完备的警察执法程序,有利于规范我国当代的警察执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内部自治规则本身的合法性问题引发了高校治理的合法性危机。传统的行政法研究进路虽解决了高等学校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必要性问题,但对高校自治规则本身合法性问题的回避,使其无法在最终意义上为高校依法善治开出一剂良药。相较之下,软法则为高校自治规则的合法性构建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一方面,以开放、参与和协商为特征的软法机制与高校自治的精神在本质上相契合;另一方面,软法规范需置于宪法和相关硬法的约束之下,则又可以防止高校自治脱离国家法,背离良法之治。  相似文献   

18.
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尽管我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有力的提高了行政执法水平,促进了依法行政的进程。但是推行过程中还存在责任不到位、评议考核机制不科学、责任追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本文针对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开展法律诊所教育的可行性——论法学实践课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在注重理论的灌输和法律条文的分析讲解同时,逐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意识的培养。为此,许多院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律实践课程,模拟法庭、学年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形式被广为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实践的运作,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实践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法学教育实践需要进一步改革,兴起于美国的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具有可行性,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上的经济人假设与法律上的谨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公司法》作为规范经济人创业的法律,必须以效率为原则,对此法学与经济学的认识是一致的。《公司法》经济学分析是用经济学的理论与工具研究公司法律问题,具有经济推理的性质。因此,许多经济学术语都成了对《公司法》进行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