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全国人大公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规范村委会选举活动最主要的法律。该法在规范"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的同时,提出"具体选举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这种"有统有分"的法律规范,增强了基层民主选举的灵活性,但却导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做法各异。有鉴于此,民政部于2012年3月颁布《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与《村民委员会选举场  相似文献   

2.
选举作为一种政治实践,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与核心内容。实现民主的选举,确保选举的民主价值,有赖于法治的规制,有赖于与法治的互动与均衡。在选举制度的发展谱系当中,存在动员型选举、法制型选举与法治型选举等形态,其中,法治型选举是理想形态的选举。所谓法治型选举,就是用法律制度来规范选举程序,强调严密的选举程序和科学的选举技术,尽量排除人治因素的影响而确保选举之民主价值的选举模式。迈向法治型选举,有其现实逻辑及推动力量,是我国选举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选举制度是民主制度的基础。选举法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基础。《湖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于1984年制定,其后分别于1987年、1995年和2006年根据选举法的修改作了三次修改。随着  相似文献   

4.
刘泓 《人民论坛》2014,(4):33-35
近年来,农村选举中贿选问题日益凸显,给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受经济利益、民主法治意识和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贿选形式多种多样.解决贿选问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增加选举程序的可操作性,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5.
一、明确指导思想 ,把握基本原则 ,始终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在换届选举前要提出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 ,按照《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的规定 ,把握好选举中的基本原则 ;要坚持党的领导 ,教育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的观念 ,模范遵守法律 ;选民中的党员要认真体现党委的意图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 ,运用民主的方式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 ,使党的主张和意图通过法定的程序得以实现 ,确保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一 )充分发扬民主。在选举中一定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选民参加换届选举 ,提高广大选民参选积极性。在选举中的每一个阶段 …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随着权力机构性别失衡问题政治敏感性日益提高,欧盟一些国家开始运用法律以及法律之外的制度来平衡公共政治领域的性别比例。欧盟国家参政中对性别差异进行了法律调整,保障了两性平等参政。为了实现两性平等参政,在法律制度进行变革的同时,对相应的选举制度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在适用配额制时,各国的具体情况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选举制度和配额制必须紧密配合,不能分割开来。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前,中国政府下令在全国农村正式实行基层选举。如今,中国已有大约61万个村庄定期举行选举,这一进程曾被称赞为朝直接民主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现行《选举法》设计仍然沿袭传统的选民确认性选举的精神 ,缺乏对竞争性选举的制度安排 ,已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在基层人大选举中 ,候选人的确立和介绍方式、选举工作机构职责和运作原则等问题尤其突出 ,亟需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9.
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是各项工作的要求,在人大代表选举中也不例外。但实践中,一些地方的土政策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张双山 《公民导刊》2007,(12):32-33
在基层乡镇长选举中。当代表意愿和组织意图同时被推上前台时,中国基层民主选举方式就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案例】  2 0 0 3年 1月 1日下午 ,湖南省岳阳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该市市长 ,53岁的上届市长罗某作为惟一的市长候选人参加市长选举 ,因得票未过半数未能当选。事隔一日 ,第五次全体会议再次选举市长 ,罗某仍被推荐为惟一候选人参选 ,在 41 5人有效选举投票中 ,终以 3 3 5人赞成而当选市长。人们把这一事件称为岳阳的“二次选举”。有人把岳阳的“二次选举”推为 2 0 0 3年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新闻事件 ,方方面面对此事件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其实 ,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性、专家学者剖析是非的理论深度 ,以及人大代…  相似文献   

12.
村委会选举问题是目前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从村委会选举制度本身、村委会选举的影响因素、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问题、村委会选举与基层政治主导力量之间的关系、相关行为主体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心态和行为、村委会选举中的弱势群体等六个方面对村委会选举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大批学术成果。要全面把握村委会选举问题,还需进行全局性、多学科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村委会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首要环节,随着实践的发展正在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村民资格认定的困难和复杂化使其在选举中的基础性地位更为突出;候选人之间通过"君子协议"劝退竞争对手,弱化了选举的竞争程度,表明主体影响选举的方式和选举中的违规形式趋于复杂多样;司法公证进入投票选举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选举过程的监督,但其法律地位及合理性问题尚未解决;村组撤并使村组人口规模扩大,需要管理的事务增加,人口规模与自治开展的相关性问题将因此而凸显。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选举制度是选举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议员)和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它是一个国家宪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选举制度的原则、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组织、选举程序、选举诉讼等。“宪政是运用宪法合理分配和制约国家权力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在理想的状态下,宪政表现为以制定宪法为起点、建立民主政治为内容、厉行法治为原则、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1]  相似文献   

15.
村庄政治进入选举时代后,选举权力模式取代市场和文化议题在村庄权力研究中被广泛接受。但选举权力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注重选举过程而缺乏考察选举与治理的关系,忽视其他权力资源分配机制而压缩了村庄权力的研究范围。生产权力模式运用竞争、参与和服从三维框架可以展现村庄精英在选举和治理阶段的行动逻辑,从而能够实现对选举权力模式的扩展。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10,(6):37-37
朱中一在《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载文《村委会选举规则渊源的重构》认为,村委会选举规则由法律规范、官方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构成。法律规范主要包括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三个方面。村委会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是宪法确定的根本原则。村委会选举的基本法律依据是《械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村委会选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制定的村民选举程序的法规。官方规则是指由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发布的指导、调整、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大代表的补选活动,我国《选举法》第54条只规定了选举主体而未阐明选举机构,若有数量较大的人大代表资格丧失引发补选活动时,专门的选举机构就必不可少。此时可以参照《选举法》第8条,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补选活动由独立的选举委员会主持,市级以上的人大代表补选活动的选举机构为同级人大常委会。但当数量较多的市级以上的人大代表代表资格终止时其同级的人大常委会因成员不足而陷入瘫痪,无法履行其作为选举机构的职责,《选举法》对于这种情形的选举机构的规定尚存缺陷,因而需要结合实践中关于类似问题的应对措施从立法论角度对该法律漏洞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选试验”的村委会选举全面铺开以来,我国农村基层选举实现了三个转变:由委任制到选举制的转变、从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的转变、从民主化程度较低到民主化程度较高的转变。通过村委会选举,许多人开始认识自己的民主权利,看重自己的选票,这是人的素质提高和文明进步的标志。然而,就是在这些转变过程中,潜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许多选举职务越来越被人看好,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加竞选。有选举就有竞争,有竞争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有矛盾和冲突就必须加强选举安全,采取预防措施。一、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一…  相似文献   

19.
在代表名额分配的具体环节上 ,由于法律规定得不具体、不完善 ,以及实践中种种客观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容易出现一些影响选举的问题 ,影响了选民参加选举的积极性和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影响到选举的普遍性、公平性、公正性和社会主义选举功能的发挥。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 ,在直接选举县乡人大代表名额分配中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督措施 ,防止和纠正各类影响公正选举的问题。一、直接选举代表名额分配存在的几个问题(一 )城乡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存在不合理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  相似文献   

20.
选民登记是确认公民享有选举权的一道法律程序,是选举制度中的基础环节。没有及时准确的选民登记,就难有选举的顺利进行。从我国目前的选民登记模式看,以选举机构主动登记选民为主,没有强制选民登记的法律规定,选民不登记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国家强制力的约束,因此蕴含着公民权利自愿行使的理念。可以说,我们目前的做法实际上是“登记选民”,还没有真正做到”选民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