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20多年了。20多 年来,在如何评价这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说法。“文革”结束后的几年里,有一种较通行的说法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直到现在,这种说法也还被不少出版物和文章沿用。西方的“权威”之作《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甚至直接用《经济的崩溃》作为标题来述说中国“文革”时期的经济状况。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革”时期“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7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1999,(4)
在迎接建国50周年和21世纪到来之际,《龙江党史》改刊为《世纪桥》,并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们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既肩负历史任务,又面临新的课题。“疑之令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本世纪的历史经验,揭示其历史规律,才能科学地回答新世纪的新课题,并预示未来的发展趋势。江泽民总书记科学地概括为:“总结历史、说明现在、探索规律、启示未来”。这是我们党史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也是党史研究和历史研究的真正价值。我们党史或历…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教育行政机构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或时期内,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有不同的特点。夏代,相传有“序”,“校”、“学”、“库”、“瞽宗”等多种教育机构。西周时期,据《周礼》和《学记》中记载:“乡有库”、“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4.
在《钟山》1989年第3期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以后,“新写实小说”及其评论便也如雨后春草,茂盛起来。什么是“新写实小说”呢?《钟山》介绍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  相似文献   

5.
《联邦党人文集》作为美国新宪法修订时期的开山之作,它的政治价值在近代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中庸”思想作为中西方文明的共同结晶,从古希腊时期起,一直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联邦党人文集》“中庸”政治思想,虽产生于两百多年前,但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同时因为它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05,(21):4-6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 一要充分认识“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一五”时期是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科学判断。新的历史起点,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能否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7.
华勇 《广东党史》2009,(3):59-60
邓小平同志曾经这样强调党史工作的现实功能,他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懂得中国历史和党的历史,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推动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梅凯,1946年生于天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坛百杰”画家,北京中投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曾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个展、联展。曾获“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精品展”金奖、“第十四届全国版画作品展”金奖等殊荣,1997年被中国丈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出版有《中国画坛百杰——梅凯作品精选》《梅凯国画作品选》等。  相似文献   

9.
雒新艳 《唯实》2009,(8):69-73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从确立之初就被奠基于“虚假性”坐标之上。这一坐标的逻辑演进过程是:《莱茵报》时期,由于信仰与现实的冲突,意识到法律和观念实际上是在维护有产者的利益,进而意识到了原有理性信仰的虚假性和欺骗性。继之,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以及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批判,揭示了思辨哲学的颠倒性和掩饰性,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其原因。后期,马克思集中批判了以“商品拜物教”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掩盖性,并判定:随着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劳动与资本分裂等异化社会关系的消亡,作为异己力量出现的意识形态概念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0.
赵金 《支部生活》2010,(12):14-1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新世纪第三个五年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1.
王敬华 《唯实》2008,(6):39-42
《管子》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贯穿《管子》思想的主流是其“道法”思想。“道”是“法”得以成立的最高依据,是“法”所以享有普遍性、公正性、恒常性的根本原因;道是最高范畴,其内部分为德礼与权法两支,两者互为补充,构成和谐之道。《管子》的“道法”观对正确认识法的精神以及科学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闪耀着灿烂华章的历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这一篇篇华章,愈益清楚地突显出“发展”、尤其是“科学发展”的主题。为配合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经中共中央批准而出版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将这一篇篇华章的精髓,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3.
徐悲鸿语摘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著名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抗战期间屡以画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风貌。徐悲鸿语摘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5,(10):47-49
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 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建议》,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的历史方位 “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会议”——这是舆论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定位。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年前,党的十六大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吹响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号角。 弹指之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五年即将过  相似文献   

15.
唐《茶经》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太平寰宇记》载,“夷州、恩州以茶以土贡”;清《梅移随笔》载,“龙泉产云雾茶,色味双绝”。今有《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明:唐时夷州治所,位今凤冈绥阳镇一个叫城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思想,运用历史的和逻辑的相统一的方法,以“现实的个人”作为其政府构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现实的个人”的成因、活动以及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的探寻和规定,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内在结构和客观规律,形成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范畴体系。《形态》标志着“新世界观”的理论大厦已经构成。“现实的个人”作为《形态》中唯物史观理论构架的逻辑起点,其内蕴的具体性和丰富性推演出唯物史观的逻辑进路。一方面,通过对“现实的个人…  相似文献   

17.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都是西方列强通过武力和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的产物,都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受尽屈辱的历史印证,也都是按照“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二者产生的历史过程各有特点、殖民统治的模式彼此互异,回归后中央人民政府对两地的具体政策也有所不同。1从所周知,英国殖民者侵占香港是以赤裸裸的武力征服实现的,并通过不平等条约使其“合法化”。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占南九龙;1898年,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是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召开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五大精神,深刻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九五”计划时期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全面审视世纪之交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我国新世纪之初的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它既显示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雄才大略…  相似文献   

19.
刘应杰 《党建》2010,(12):20-2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是一个纲领性文件,描绘了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建议》在概括总结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深刻分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黎明 《党的建设》2011,(2):12-14
在我们告别成就辉煌的“十一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充满希望的下一个五年时,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两会表决通过的《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把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