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据保全是一项保护特定案件当事人证据收集权和证据提出权的核心诉讼制度,关系到当事人程序权利和实体权益的实现。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事诉讼法》)对证据保全制度作了很大的修改。下面笔者就此次新《民事诉讼法》浅谈对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李嘉 《法制博览》2023,(21):100-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日益提升,且我国法律制度也逐渐得到完善,更好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在当下的法治社会中,保全证据公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由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在保全证据公证中存在的侵权法律问题,以此保护我们自身权益,保证证据的法律作用。本文主要从保全证据概念和条件入手,论述了保全证据公证的方法和作用,分析了保全证据公证需注意的问题以及保全证据公证中避免发生法律侵权问题的策略,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正式实施,我国的民事诉讼保全机制形成了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并立的格局。本文拟通过探究行为保全的要件、审查标准等内容,以期为实务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法》第九章规定了财产保全制度,包括诉前财产保全和诉中财产保全两种。同时,《民事诉讼法》第96规定:"因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在此,笔者谈谈对因财产保全而引起的损害赔偿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王珂 《法制博览》2015,(7):74+67
为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行为保全的规定,相比较中国,国外其他国家已具有相对完备的法律制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通过借鉴域外成熟的立法经验,提出完善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涉及电子证据的民事矛盾纠纷发生频繁,进入诉讼程序的涉电子证据案件也逐日增加,我们不得不对此类证据高度重视,通过立法以及相关法律程序使电子证据更加规范,以确保电子证据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基层法院的民事法官对电子证据的应用困境,对当下民事法官在审判实务中判断个案中电子证据的方法进行阐述、归纳和总结,以此呼吁相关部门制定有关电子证据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子证据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发展,为网络纠纷的解决做出了贡献。本文主要针对电子证据的重要作用、取证与审查进行研究与分析。对于电子证据来说,它与传统证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的缺陷为网络保全证据公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中,常流传着一句经验之谈:"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一直以来,证据制度始终是民事诉讼领域较为重要的部分。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制定与不断修订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经常会出现冲突和制约适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章璐  阙丽娟 《法制博览》2015,(8):265+261
证据对于人民法院裁判的结果和诉讼中当事人实体请求的实现而言至关重要。新《民事诉讼法》对证据规定作了较大程度的改进,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对新《民事诉讼法》对证据规定的改进和不足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宏伟 《法制博览》2023,(25):56-5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电子证据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电子证据的产生相较于传统证据来说具有专业的技术性、无形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但同时电子证据的出现也会对三大诉讼中原来的传统证据规则造成很大的冲击。目前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当中,对于电子证据相关规则的规定仍不全面,仅存在于部分法律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当中,这就成为制约电子证据发挥其重要作用的瓶颈。本文主要从刑事司法实践当中出发,对电子证据收集、保全和审查认定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