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地区脱贫的制约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具有其特点,造成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自然的原因,也有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建立扶贫开发新机制、小额信贷扶贫制度、东西部协作扶贫、产业扶贫、信息扶贫等措施,多管齐下,消除民族地区贫困。  相似文献   

2.
民族贫困地区经过几年的努力,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扶贫已经真正地进入了攻坚阶段。为了扶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基层在制定和实施新的扶贫规划时需要从哲学角度作些思考,从更深层次分析贫困原因,力图做到对症下药。贫困是一种因为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民族贫困地区明显地存在投资条件差、消费水平低、运输费用高等不利因素,与其他地区相比,…  相似文献   

3.
省内信息     
《今日民族》2014,(12):61-63
<正>国务院扶贫办深入云南民族地区调研扶贫工作近日,国务院扶贫办调研组深入昆明市东川区和临沧市博尚镇等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调研扶贫工作。调研组强调,要通过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了解扶贫对象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坚持瞄准扶贫对象,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目标。(本刊讯)  相似文献   

4.
有效遏制直至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民族地区贫困面广、贫困发生率高、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因此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文章分析了南宁市四个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现状,同时指出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村两委班子能力建设、精心谋划扶贫产业、整合扶贫资金、精准判断帮扶需求、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规范驻村干部管理等措施,为保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扶贫工作是云南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极为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扶贫工作的重点是什么?着力点应放在哪里?这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关注的大问题,也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对于农村来说,首要问题就是要激活每一个家庭的细胞,搞活干千万万个家庭,最根本的是要加大扶贫的力度,把着力点放在贫困的少数民族妇女身上。一、贫困民族妇女扶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省委和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八·七”扶贫攻坚战,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实施了一系列以打扶贫攻坚战为主线的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奋…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成因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西部地区脱贫进度相对缓慢 ,资金使用效益比较差并投入力度不够 ,财源的培植与贫困户的发展矛盾突出 ,异地安置越来越难 ,农民收入缓慢 ,返贫问题和民工贫困问题严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成因非常复杂 ,地域环境条件是造成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的客观条件 ,人口素质低 ,扶贫政策的内在缺陷 ,贫困地区优惠政策被弱化 ,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差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贫困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全面开展扶贫工作,经过近30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贫困问题又出现了新的特点,即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并越来越集中到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摆脱贫困加快发展成为民族地区必须深入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固阳县为例,就民族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发展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赫章县是我省当前较贫困的县份之一,而全县最贫困的,又莫过于少数民族地区。因此,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在整个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搞好整个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显然也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文化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基础,是提升贫困人口思维观念的一把利器。当前,文化扶贫的战略地位已经得到全社会认可,面对紧迫的扶贫工作,必须从文化扶贫入手,彻底改变贫困地区文化面貌,让贫困地区真正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0.
德昂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原因复杂,是最为贫困的少数民族之一.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我国德昂族最集中的地区,2007年末共有1.39万人.约占全国德昂族总人口的82%.本文探讨文化因素是如何对德昂族扶贫工作产生影响的,并提出开发主体意识是德昂族脱贫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民族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也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扶贫开发方式的灵活多样性。从云南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应采取五个方面的扶贫措施:一、重点扶贫。鸳南省贫困缅大,涉及面广,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总结过去的扶贫经验,那种平均使用力量,到处撒“胡椒面”的扶贫方法已适应不了当今的形势。当前应把扶贫重点放在那些最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新扶办法。如云南应在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创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通过对扶贫工作的典型地区集中政策优势、资源优势,打造脱贫致富的具有样板效应的区域,为中国乃至世界扶贫攻坚提供范本。本课题通过对贵州贫困现象的再评价,试图在新的视野对贵州省贫困现象进行再思考,对贵州精准扶贫政策进行新解释,进而为创建扶贫攻坚示范区提供行之有效的政策思路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尽快脱贫,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省有计划、有组织、开发工作,民族地区经济发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改善。但由于多种致贫因素大规模开展扶贫展步伐加快,各群众的生活明显的交叉作用,现在尚未脱贫的地区贫困程度更深,  相似文献   

14.
保山是多民族杂居的边疆山区地区。居住着13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05%。全区建有15个民族乡,有118个民族行政村。由于社会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区贫穷面很大,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解决绝对贫困的任务十分艰巨。1986年以来,保山行署民族宗教事务局把扶贫工作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致力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安排生活,脱贫致富。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通过近十年的辛勤努力,扶贫工作初见成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少数民族群…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的新思路韦显寿,谭云霞我国现在尚有6500万农村人口未脱贫,其中很大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解决这些人口脱贫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消除贫困,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深度贫困问题背后折射出的非经济因素日益凸显,伴随精准扶贫进程而出现的贫困概念的泛化、经济理性与公共价值的矛盾、乡土逻辑与现代性的冲突、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脱贫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亟需要进一步厘清。同时,伴随这一进程出现的政策依赖、资金依赖、技术依赖、心理依赖等现象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了诸多阻滞,经济贫困转向文化贫困、精神贫困的负外部效应不容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重新回归和审视精准扶贫的过程性策略,强化贫困户精准识别,围绕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发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云南贫困县域脱贫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云南贫困县域现状及成因 中国政府从1986年开始对贫困地区实施扶贫开发计划,每年投放大量扶贫资金。据测算,五年里云南省用于贫困县的各项扶贫资金达100多亿元,平均每人近100元。此外,国家和省政府还对贫困县进行了一系列政策性扶贫,包括组织建设、科技扶持、横向对口支援、职业培训等等,足见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但一些地区的贫困现象仍十分严重,有的贫困县脱贫不稳固,出现了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国家扶贫办曾经把全国325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分为东、中、西三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33个贫困县的状况明显改善,中部地区137个贫困县的贫困状况有所缓解,西部地区158个贫困县大部分依然严重,出现了难以理解的贫困“刚性”。  相似文献   

18.
旅游扶贫已成为长江上游广大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战略的实施及发展对于深入研究长江上游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问题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重庆石柱旅游业面临着产业布局不合理、保护与开发冲突较多、产业竞争能力不强、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等诸多困难,必须立足于"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通过创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形式、实现旅游业与农牧业的扶贫关联效应、提高贫困人口参与能力、扩展帮扶渠道等途径全面增强长江上游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实效。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我省特别是苏北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已经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入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我们要着力创新帮扶机制,不断提高以苏北地区为重点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际成效。建议:一、牢固确立精准扶贫意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脱贫攻坚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的情况下,通过开展扎实的教育扶贫工作割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从而真正消除贫困现象,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要通过更新教育扶贫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扶贫精细化管理和整合教育扶贫力量,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效果的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