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是查处犯罪,惩罚罪犯,保护人民。采取什么样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对于能否真正实现刑法之功能,保护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我国现行的证据制度一般都称之为“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其基本内容是:司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必须严格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法办事,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以确实充分的证据为依据,准确地查清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应该说现有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在指导办案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有关职务犯罪侦查和认定的司法实践中,资金尤其是“小金库”资金的性质认定问题经常困扰着司法人员,不但影响了司法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也影响了执法办案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对资金有关问题尤其是“小金库”资金问题进行一些梳理分析,以期能对司法实践中认定贪污贿赂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情况比较突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关于这类人员犯罪的心态,不少文章作了较深刻的分析,具有一定预防意义。但这些犯罪心态(如贪图享受心态、攀比仿效心态、心理失衡心态、侥幸冒险心态等等)只是揭示了一般的犯罪心态,缺乏针对性。笔者结合办案实践认为,司法人员违法犯罪的特有心态是长期从事司法工作所产生的“过于自信”的  相似文献   

4.
今天的中国犯罪情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司法机关面临着极大的办案压力,各地监狱也是人满为患.面对犯罪的日益高发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严刑峻法,仅仅从犯罪的“需求侧”方面扬汤止沸.我们有必要变换思维方式,提倡和形成加大关注犯罪“供给侧”的理念,对犯罪进行多方面的釜底抽薪,努力从犯罪的“供给侧”方面去遏制犯罪的形成和高发.加大关注犯罪“供给侧”的理念,有助于摒弃“先刑重刑思维”的治理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制度革新和社会政策完善,有助于社会疾病的自我检查.实现犯罪的“需求侧”向“供给侧”的转变,其路径可以有:在刑事立法方面,提高犯罪的入罪门槛,构建刑法立法的检查机制和退出机制;在刑事司法方面,彰显司法内敛节制对犯罪合理反应的约束作用;在犯罪预防方面,不断创新方式以加强犯罪的源头预防和制度预防.  相似文献   

5.
规范一线基层办案民警执法行为,优化办案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刑事办案质量,切实增强打击力度,是新形势下刑事侦查部门的中心工作。当前影响和制约刑事办案质量的因素执法理念滞后于形势发展要求,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办案质量呈波浪式前进办案刑警对“口供”过于依赖,在主观上认为只要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只要犯罪嫌疑人交代了,基本上能认定犯罪事实就可以了,没有全面搜集罪与非罪的相关证据。有些犯罪嫌疑人员为了在公安机关减少麻烦或逃避惩罚,主动“坦白”,而办案民警认为犯罪嫌疑人员交代了,没有确认其供述的真实程度,更没有在犯罪细节上进行客观分析,有  相似文献   

6.
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 ,是“严打”整治斗争中要重点打击的犯罪。正确把握这类犯罪的特征 ,界定其相互间的区别 ,对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犯罪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结合办案实际 ,对这类犯罪的主要特征、区别及如何认定 ,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经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执法难经侦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中相当一部分当事人是有后台或有较高身份地位作支撑的,可以说是财大、权大、势大。因此,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民警大多会有这样的经历:从接办案件开始,就会有大大小小的各阶层人士给你打招呼,甚至是签署意见,要求“严惩罪犯”;当你准备或已经抓捕犯罪嫌疑人时,又有另外一批人为犯罪嫌疑人说情,不同程度地干扰侦查活动,使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长期处在“法”、“情”、“权”组成的夹缝中,不得不小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鉴于公诉案件一直居高不下,司法人员又相对紧张的状况,为提高诉讼效率,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实现“繁简分流”,加快案件的审理工作,我国一些地方法院、检察院掀起了一股探索“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以下简称简易市)改革的浪潮,对繁琐的庭审过程予以“减负”,给肩负办案重荷的司法人员松绑。所谓简易审,是指对于某些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案件,在被告人作有罪答辩的前提下,在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9.
教唆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一种犯罪,历来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之一。由于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特殊地位,因而,在研究教唆犯罪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人员对于教唆犯罪的定罪和量刑感到有许多困难。为了推动对教唆犯罪研究的深入开展,笔者试图从教唆犯的特征出发,运用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试论教唆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10.
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还是首次提出。这对于摆正党与司法的关系,理顺党组织与司法机关的职能,加强我国的法制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和尊严,增强司法人员依法独立办案的责任感,提高办案的效果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认定盗窃物品价值应力求准确杜昌源被盗物品的价值是关系到盗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罪行轻重的关键,必须准确予以认定。然而,笔者在具体办案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司法人员在工作中.对被盗物品的价值认定含糊不清,常出现诸如“被盗的物品价值3000元左右”.“被盗...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实行三年多来,司法人员在受贿罪的法律适用上,遇到了一些困惑。首先,这类案件的隐蔽性极强;其次,犯罪证据容易灭失。这都使得这类犯罪难以认定,但主要原因还是法律规定上存在的问题。其中,对“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的客观要件的争议很大。笔者也想针对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把“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客观要件的弊端“为他人谋利益”作为受贿罪的客观要件的存在,使得许多严重侵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杜萌 《政府法制》2008,(10):29-31
4年多前.“中国股市第一案”艰苦卓绝的公诉过程给人们以重大启示:传统的“万金油”式的检察官.已无法担当学科专业性极强的金融犯罪的公诉任务。与此同时,数量不断上升、花样不断翻新的金融犯罪案件也在挑战着传统的办案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首个金融犯罪公诉组诞生了。  相似文献   

14.
在办案中,特别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经过司法人员做工作,应该作证而不作证的人为数不少,这给查证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甚至使案件查不下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一、证人不出证的表现形式: 1.证人在办案人员询问证言时呈拒绝状态.即证人以明朗的态度表示不作证,或者以吵、骂甚至殴打办案人员的违法方式对抗办案人员的取证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关于毒品犯罪主观故意的判定,我有两个基本的观点:第一,必须坚持从客观到主观的规则。实践中司法人员处理案件可能首先考虑主观方面,然后考虑客观有什么行为,这样容易导致对  相似文献   

16.
缓刑适用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立法粗疏、法律滞后及一些司法人员实际存在的对缓刑制度认识的不统一,现行缓刑制度的弊端是比较明显的: 问题之一,立法对适用缓刑的实质要件的规定过于原则,难以操作。依据刑法第67条之规定,“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即法官对犯罪人定罪判刑后,必须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方可适用缓刑。从理论上看,这是适用缓刑的实质要件和核心内容。而如何判断“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法律未作进一步规定,由法官根据案  相似文献   

17.
犯罪的实体是违法与责任;共同犯罪是违法形态,认定二人以上的行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只是解决二人以上的客观归责问题,并不解决二人以上的主观责任问题;在认定共同犯罪时,完全没有必要提出和回答共同犯罪犯的是什么罪这样的问题。司法人员在处理共同犯罪案件时,应当首先从客观违法层面连带地判断是否成立共同犯罪,然后从主观责任层面个别地判断各参与人是否有责任以及具有何种责任。  相似文献   

18.
法人,顾名思义,似乎与合法、守法相联,而与违法、犯罪不沾边。在平常百姓乃至一部分司法人员的头脑中,难以接受法人犯罪的概念。古罗马法遗训“社团不能犯罪”,可谓根深蒂固,渊源流长。然而,法人犯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法第44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审判人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该规定,民事审判活动中审判人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构成犯罪的,也应依刑法第188条以徇私舞弊罪惩处。但在查办徇私舞弊案件方面,过去一直是以刑事诉讼领域为重点,刑法立法规定也偏重于刑事司法人员的行为,因此,在查办民事审判活动中审判人员徇私舞弊犯罪的案件时,不论是在既有刑法规定的适用方面还是执法的观念上都显得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20.
司法职务犯罪是指现行刑法规定的只能由司法人员在履行职责或者行使职权过程中,故意或者过失地违背其职责义务而实施的侵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公正、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在理论上,可以将司法职务犯罪划分为司法侵权职务犯罪和司法渎职职务犯罪,第一类犯罪的犯罪原因可以从主客观方面探析,第二类犯罪的犯罪原因包括权力特殊、以权谋私和无责任心;此外,两类犯罪的共同原因是监督不力和惩处不严。预防司法职务犯罪除了要求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树立人权保障的观念和加强教育之外,还要完善法律、健全机制和改善司法条件以及加强监督、加大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