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是法治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是大学校园和谐稳定与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主要制约因素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缺陷,依法治校水平不高;二是社会法治文化不彰,网络空间负面信息过度传播.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实践对策,首先是尽快提升高校法治教育质量,其次是切实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再次是着力构建清朗的网络法治环境,最后是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同一制度框架内所要实现的两个不同目标。法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尤其重要。当前要充分发挥法治的社会整合、社会稳定、社会控制、社会调节等积极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一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3.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也需要法治。加强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保障是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实现依法治网,保障网络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规范有序开展,一要加强立法,完善网络虚拟社会法律法规体系;二要加大执法力度,形成完善的网络安全法治机制;三要引导公众参与,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信息网络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西南边疆地区法治社会的建设对西南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着巨大作用。法治社会的内在特征不仅可以保障西南边疆地区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可以保障西南边疆地区人民根本权利的充分实现及西南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与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江西正处在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和生态建设的提升期,迫切需要法治的精神、法治的力量、法治的保障,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法治江西建设。法治观念滞后、法律制度阙如与法治人才不足,是制约江西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一是要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与积极推进地方法规创制相结合;二是要推动江西科学发展与加快推进法治江西建设相结合:三是要将加快推进法治江西建设与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结合:四是要将平安江西建设、法治江西建设与江西政法队伍建设相结合。亟待转变观念.加快制定法治江西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法治人才培养.破解制约法治江西建设的难题.为实现富裕和谐秀美的“江西梦”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评估的民主化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评估权力需要由政府向公民社会让渡。具体的民主化策略包括:发挥评估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加强评估自组织建设;加强评估信息的公开性。在发挥评估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方面要疏通表达渠道,让其参与评估决策和评估监督,并且需要从观念、制度和形式上给予保障;在评估自组织的建设上既要重视高校内部和外部自组织的建设,也要重视评估中介自组织和社群组织的建设;在信息公开方面,既要公开高校的基本信息,也要公开评估的过程和结果等相关信息。只有实现了高等教育评估的民主化,高等教育评估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基于民主和法治基础上具备较高政治文明以实现稳定发展、和谐有序的一种社会形态.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新型和谐农村社区和社会的基础条件和必要保障.面对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和问题,应从制度、组织和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为和谐农村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牢固的组织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重点培育对象。培育法治思维,有利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社会治理、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大学生法治思维是一种合法性判断思维,体现规则至上的思维,以权利义务为中心,以程序正义优先为保障。针对高校"形式化"的法治教育、社会的负面现象、传统家庭教育观等法治思维培育所面临的问题,要通过提升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治理社会法治大环境、夯实家庭法治观等途径来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治理的理性选择和时代要求;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在追求;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法律体系尚不完备,法治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高等教育法律救济制度尚不完善。要做到依法治校,必须贯彻法治的要求,以法治理念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前提,以组织建设为依托,以有效监督为保证,以司法救济为补充,实现高校科学管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法治社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建设法治社会需要从精神和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牢固的社会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实现社会依法自治,公民合法权力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1.
法治建设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期待.从法律的追求、和谐社会的性质以及和谐社会的特征等方面来看,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立法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法律指引减少冲突发生、依法处置消除矛盾纠纷、法制先导创新管理体制、法治完备提供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表明,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法治从确立法治理念、完善法律体系、力行依法执政、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司法功能、强化农村法治、保护弱势群体、应对突发事件、维护自然环境、实现社会公正等各个方面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严打”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刑事政策 ,在打击刑事犯罪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障社会安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该政策从确立到成型再到发展至今 ,经历了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从不健全到基本健全的过程。因此 ,在该政策的形成与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与现代法治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 ,集中表现为“运动”模式的色彩过浓。但该政策的生命力是不应否认的 ,应当有所作为的是 ,将“严打”从“运动”引向“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理念,标志着中国民主法治的深化,更是党日臻成熟的执政能力的体现。同时,依法治国方略在确立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执政、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司法公正、加强严格执法、建设法治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本文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分析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性及其内涵,研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4.
法律秩序内生于社会结构,与社会的其他维度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秩序。社会变迁必然引发作为其内在结构的法制的变动,无论是经验还是逻辑都证明了这一点。同时,法制的演进又在一定程度上形塑着社会形态,推动着社会变迁,甚至构成了社会变迁最主要的标志。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在社会急剧转型之下的作业,必须将其置于现代化的视野之下,才能深刻理解法治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家思想的主张也是想要建设一种法治社会,当然这种法治是一种最低层次的法治。法家思想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建设法治中国的当下是有着重大的意义与启发的,如对功利主义思想的警惕、对法秩序的追求等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项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实践探索,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在24年间经历了依托文件推动的初创期、制度正式入法的生长期和司法解释实施的拓展期三个阶段。置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制度功能应当得到全新阐释。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视域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具有以官员守法带动全民守法、以官民沟通促进实质化解、以个案处理实现诉源治理的时代价值,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为此提供了有力佐证。遵循法治政府建设要率先取得突破、带动法治 社会建设的法治发展逻辑,应从必须出庭案件范围划定中的司法裁量、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取向的应诉表现和负责人出庭应诉实际效果的公开评价三个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崇尚法制是现代社会政治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品质。法治作为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展现出来的重大价值和精神作用,对整个国家、社会都将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维系现代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中国当下最缺失的还是法治以及由她展示出来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论述,赋予法治社会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一体建设法治社会,应准确把握认知当前和未来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突出和关键问题,整体设计、上下结合、全面推进。在推进一体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清除制约法治社会建设的障碍因素;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法治社会有利基础;要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促进法治社会建设;要加强社会保障,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经济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反之亦然。在我国,走和谐发展的社会之路必须大力推进经济法治建设,只有解决好二者的良性互动,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目标才会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法治文化是与人治文化相对应的一种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形态。一个法治国家乃至法治社会的形成,依赖于全体公民厚重的法治思想和牢靠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是法治之魂,法治之脉,是法治中国建设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应注重挖掘、培育地方独具特色的法治精神;清醒认识法治文化建设的延续性和长期性,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全民参与性和生活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