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从多角度分析了国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提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原则及不同处置阶段的应对策略,探讨了建立人民内部矛盾的宏观防范机制,从而达到减少、防止、化解矛盾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浅谈当前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对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原因。正确认识农村群体性事件。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出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分析当前合山市矿区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原因。正确认识矿农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出处置矿农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公安机关在处置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运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手段.群体性事件处置中说服的条件是事件态势处于相对控制之下,说服的原则主要有平等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可信性原则和感染性原则.说服方法有标签效应法、"自己人"效应法、亲情效应法和威信效应法等.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众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因而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和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上访等群体性行为。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仍然存在处置过当或处置迟缓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角色错位、处置程序标准模糊和基层公安机关自身建设存在不足。提高基层公安机关处置...  相似文献   

6.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国,人民内部矛盾逐渐增多,利益冲突越来越普遍,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认识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分析其引发的原因,将有利于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在处置群体事件时应把握好三个弄清楚、三个检查、三个原则、三个注意、三个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通常有刚性处置策略和柔性处置策略.柔性化的处置方式突出表现在它不依靠外力,而是通过利益双方或者多方对话、交流来达成共识来解决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源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能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处置要有新思路。对群体性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时,要考量事件产生的原因、人员等因素,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采取不同的策略,如对生存型事件应避免采取强行处置。对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事件,要始终正确把握“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这个主旨,坚持有限处置,甚至可学会主动退让。为此,要开发警用防暴非致命性武器,并在处置时坚持“果断处置”的原则,防止“放大”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社会化趋势加剧,利益格局趋向多元化,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类非政治性不安定因素日益凸显,特别是行为日趋激烈、危害日趋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为此,有必要在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成因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措施,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改革发展大局,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凸显的产物,其根本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其突出特点表现为利益关联的复杂性.手段方式的多样性,时空影响的效仿性,不易根治的反复性。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原则是预防第一,化解为主。对群体性事件要准确把握处理时机,坚持党委政府领导靠前处置的原则,坚持慎用警力、用警必胜的原则。另外.事件平息后,要扎实、深入地做好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善于研究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他不仅较早地注意和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而且具有许多独创性的见解,他的主要贡献体现在:最早提出“人民内部矛盾”的概念,开拓了两类矛盾学说的先河;明确指出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论述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和群众闹事的原因;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对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在处置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运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手段。劝说就是其一。影响劝说的因素主要有劝说者、被劝说者和劝说环境。要获得理想的劝说效果,必须运用得体的劝说技巧,如培养个人魅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相济、标签法、以害怵之法等。  相似文献   

13.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际,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农民闹退社、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群体性事件。为稳定国内局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刘少奇提出了要把群体性事件纳入人民内部矛盾之中;要辩正地看待群体性事件;解决群体性事件须从干部作风入手;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到实处等一系列措施。刘少奇关于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思想,警示我们对于群体性事件这样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只有透过表象,抓住问题的实质,才有可能获得实践上的正确应对和理论思考上的有益突破。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警察心理状态是成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处置实践中,指挥员、参与民警常出现不良心态。从事件处置系统和警察内部心理系统来分析,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警察心态的根本特点是被动性与主动性矛盾并存,只有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够处置成功。因此在日常训练和工作,以及现场控制中,都要关注如何把被动的不可控制的心态转化为主动的可控制的心态,从而通过警察行为实现有效控制现场,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增多,敌对分子、敌对势力蓄意插手利用,由此引发各类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问题。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浅论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群众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群体性事件基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群众工作是我党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法,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要树立群众路线的观念,把群众工作作为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首选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公安机关在处置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运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说服的条件是事件态势处于相对控制之下:说服的原则主要包括平等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可信性原则和感染性原则;说服的过程主要包括明确目标、分析对象、实施劝说、改变行为;说服方法主要包括标签效应法、“自己人”效应法、亲情效应法和威信效应法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昭通市昭阳区处于发案率高,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治安热点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的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力争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八大"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其体系涵盖政治、文化、军事等许多领域.同样,他在刑事政策思想方面也不乏真知灼见.其内容主要包括从阶级观念出发,认为当时现实中的反革命犯罪是敌我矛盾问题,强调划清"敌我界限",一般刑事犯罪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要求区分"是非";治理犯罪的工作机制是党领导下的群众路线;惩治策略是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刑罚政策上主张灵活性适用.毛泽东刑事政策思想与毛泽东所处的社会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对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有着内在的关联;与矛盾论等哲学思想更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当前,系统研究毛泽东刑事政策 思想,对现阶段有效治理犯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