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设新农村应该从哪里入手?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在哪里?针对此问题,胶南市遍访全市99.8%的农户,归纳梳理出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10个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同时也需要一大批人才扎根农村,成为新型农民,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胶南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三支一扶”大学生计划(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着力提高大学生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能力。这一做法,不仅在加快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而且为新农村建设摸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机关化、工作方法简单化、工作标准一般化的问题,使乡镇干部岗位下移、服务前移、作风转变,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温县县委立足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狠抓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积极探索乡镇机构改革后的工作新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在乡镇干部中推行“三联定责”的工作意见》,选派乡镇干部进村担任“乡镇驻村特派员”,协助村“两委”搞好村级事务,有效转变了乡镇干部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省里的干部进村讲全国的机遇,县里的干部进村讲全国的机遇,乡里的干部进村也讲全国的机遇,机遇讲了一遍又一遍,可我们村的机遇是什么,在哪里?我们家怎样抓机遇,干什么?我还是一盆浆糊。”一位农民如是批评那些把“机遇”当作空话、套话讲的干部。党中央将我们国家面临的发展机遇明明白白告诉了全党。全党同志和各级干部当然要弄清楚,要向全国人民作宣传。但这不是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工作的全部,更不是工作的目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的任务是要将全国、全省的机遇告诉群众,但更要在全国、全省的发展机遇中寻找本县、本乡、本村…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泛创建了以县图书馆为依托、乡镇文化站为支撑、行政村“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农村基层公共图书室服务体系。“农家书屋”的建立,满足了广大农民朋友就近、便捷享受阅读乐趣的需求,为农民学习休闲、增长知识、致富信息的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村传播的途径,有效地帮助了农民提高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天君 《新长征》2007,(7):16-17
中央在《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建工作,无疑是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顺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的实际,县(市)组织部门必须大力探索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特点的党建工作规律和办法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河北省武强县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扎实开展了以“文化、科技、卫生、信息、政策、法律”为主要内容的“六进村”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转型的重点,也是难点。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怎样组织起来,建设新农村是当前的重点。因此,农民的组织能力建设,尤其是合作能力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要点。文章从农民合作的历史变迁梳理出农民合作遇到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建议建设新农村要注重农民的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合作能力,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杨伟光 《新长征》2006,(11):29-2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好农民的文章,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9.
征文启事     
基础设施弱、农民增收慢、区域差距大、扶贫开发难是华坪县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这样一个农业小县、财政弱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准确把握“新”的内涵,结合华坪县情,突出特色和重点,切实做好“新”文章。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2,(2):5-7
2010年以来,铜仁市顺应农村思想工作的现实要求,开展了以“话惠民,颂党恩,聚力量,促发展”为主题的“惠民政策宣讲进村”、“文艺电影服务进村”、“科学技术服务进村”、“法律法规服务进村”、“计生卫生服务进村”、“先进典型创建进村”(简称“六进村”)活动,探索新时期农民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面对面地解决群众“物质文化双温饱”,实现了干部沉下去群众富起来,促进了农村和谐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风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形势下,结合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我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关键要在“繁荣农村文化、激发农民热情、提高农民素质、和改善农民生活方式”这四个方面来下功夫。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过充分民主的“规矩”,激发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兴奋点”,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等靠要”的思想消失了,政府的资金投入压力大大减轻。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共同建设新农村的良好局面随之形成。  相似文献   

13.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心理问题。“富士康12跳”是工人心理问题的集中体现,《小说选刊》主编杜卫东的《昨夜星辰·当代大学生自杀档案》是知识阶层心理问题的真实记录。而今,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编发下文的目的是提醒国人对农民心理问题要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4.
松桃苗族自治县着力开展“六进村”活动,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走,下乡去。”时下,这句话已成松桃苗族自治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口头禅。记者多次约访县、乡两级不少单位党员干部,得到的答复往往是“在乡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海西州德令哈市在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使新农村建设步入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从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三大建设”。“三大建设”的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总结、升华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是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最鲜亮的名词之一,给解决困扰人们多年的“三农”问题带来了曙光。新农村“新”在哪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有“全景式描绘”。“二十字”目标,几乎涵盖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内容:“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支柱;“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8.
双流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与实践中,建立以新增农用地换资金的新农村建设机制;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党政各部门上下联动,协调配合高效工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勇 《求贤》2006,(11):15-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加强“三农”建设,而“三农”建设的基础则是农民素质建设。在经济建设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经济建设才能走向正轨。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应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全力塑造素质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除学校教育之外开展社会大教育的最好平台,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最好载体,是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和培养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党员干部队伍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是推进信息技术进村人户,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培养造就大批掌握现代浓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