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治理是指对传统官僚统治和精英政治的超越,强调多方力量合作共治。治理是社会管理的理念创新:以一套涵盖政府与非政府力量的规则体系和制度安排,重建管理过程和网络,实现社会团结。治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网络化、治理方式合作化、权力运作协商化。  相似文献   

2.
易轩宇 《求索》2015,(2):9-14
网络治理模式旨在建立起网络状竞争与合作、交流与学习、共享与互补、多元与共治的社会管理新秩序,同时也赋予了社会组织新的内涵与使命。结合该模式的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所构成的分析框架来重新定位社会组织的角色特征与功能,不难发现,社会组织在治理网络中的主体定位、网络关系、行动策略、动态过程以及目标实现上呈现出新的特征,而且各项社会管理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加强与发挥。  相似文献   

3.
网络谣言几乎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影随形。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需要我们站在理论建构的高度,积极吸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社会资本理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社会资本与网络谣言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社会资本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匮乏是网络谣言肆虐的重要根源。重塑政府公信力、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不断提升社会资本存量是有效治理网络谣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社会存在决定治理,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治理。中国社会治理的目的不在于对社会管理技术名词上的革新,即"统治""管理"向"治理"的飞跃,而在于努力实现中国社会稳健发展,维护人民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利益。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和全球化情境下,谋求做到国家、政府"治理社会"向国家、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相互治理转变,将社会治理社会成为国家治理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5.
治理理论是现代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最新科学理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深入理解治理理论本质内涵,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现状,不断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秩序和社会控制依赖于社会信息的传播范式及其过程,必须深刻认识网络新兴媒体对社会结构带来的深刻变动,根据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加强和创新政府社会管理。当前社会管理中不断涌现出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一方面是由于新兴媒介环境形成了新的社会信息传播范式和信息沟通模式,突破了传统社会中事件信息传播相对闭塞、影响范围有限的封闭环境,直接引发了政府社会治理环境的变迁。另一方面,从政府媒介治理的视角上分析,政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执政经验还不足,对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信息的调控和引导还不适应,执政能力有待创新和提高。因此,必须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管理创新的适应路径要把握好新媒体的三个要素,相应地从三个方面来推进和加强政府社会治理工作,满足和适应新时期社会和谐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大连干部学刊》2013,(5):62-62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网络社会时代。网络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对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公共治理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只有在形成关键的共识之后。才能对网络社会的治理体系和手段进行完善。这些关键的问题至少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网络社会的基本属性:网络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态。网络社会的复杂性与可治性问题。网络社会中个体的身份属性与个体权利问题。网络社会治理与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载体,为民众参与社会管理创设了新的平台。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改变了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政治生态环境,也转变着全能统制型政府治理社会的范式,提供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技术力量。政府积极应对网络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探求网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内在规律及其实践路径,转变管理理念,变革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方式,完善管理机制,统筹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综合治理,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网络主体、资源客体和软环境三部分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网络社会的开放、自由、平等、匿名和信息海量等特性,创新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模式,同时也引发了相关的问题,需要对网络社会进行合理治理。当前我国网络社会治理中存在缺少顶层设计和规划、网络法律和道德等十大主要问题,为此应采取"建设、应用和安全"三位一体的网络社会顶层规划等八项措施以加强我国网络社会治理,创建文明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理视角下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虚拟空间的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当前涉警网络舆情分布空间广泛,舆情传播偏态化增强,舆情的内蕴风险性因素复杂。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面临多重困境,网络话语环境进入了浮躁、失序的新状态,警察队伍执法规范化问题继续存在,现有治理机制发挥作用有限。为促进有效治理,警方需要转变观念,提高网络治理意识和网络风险意识;需要注重发挥法治功能,构建动态化的涉警网络舆情治理机制;需要积极主动,合作协商,努力形成涉警舆情治理的多重合力。  相似文献   

11.
从十八大的社会管理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社会治理,这种提法的"瞬间"的转换令不少人疑惑。比较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及各自的实践,有助于说明变革的原因。社会治理强调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力量良性互动。发达国家的社会治理实践显示出了它的合理性。我国深化改革以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要求放松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需要变革为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需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这契合我党的群众路线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调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社会治理要超越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与手段,形成与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总体变化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基于辽宁社会治理的发展现状,聚焦公共安全与社会参与两个方面,以辽宁在法治建设、社会治安、矛盾化解、社区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作为切入点,可以总结提炼出当前辽宁社会治理的比较优势,并进一步探索提升辽宁社会治理比较优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背景下,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为社会治理蓝图中的系统工程.新形势下,公租房的社会治理在管理机构、硬件建设、矛盾化解、巡逻防控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由此,要创新公租房社会治理的对策:从社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实现全面有效管理;建立大联勤综合管理模式,完善常态协作机制;做大做强社区警务,畅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协调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建立立体防控网络;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服务集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当前,网络以其革命性的姿态迅捷而深刻地改变着民众生活面貌和社会运作机理,诸如网络治理、多中心治理等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了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对于提升数字政府治理品质的重要功用。本文试图依凭机制的视角,从参与动因、参与困境和参与思路等层面对非政府组织参与数字政府治理作一论析。  相似文献   

15.
公共管理的现代性发展相对忽视了情感要素的治理功能,本文基于顺德案例提出"乡情治理"概念并探析其运作逻辑,以呈现传统文化和情感要素对县域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经验考察表明,乡情治理的核心是基于经济、社会纽带和共同文化符号的情感场域,并通过以下特征治理要素发挥作用:乡情凝聚下的"新士绅"和议题网络作为主体;传统节日和文化场合作为公共平台和议事空间;爱乡、奉献、共荣等地方价值内嵌为利益协调和集体行动规则;发达的民间和社区慈善作为内生治理资源。乡情治理是对基层自治、法治和德治的补充和催化,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加了"共荣"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和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治理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制是治理中重要的概念和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的主体、社会领域的问题以及社会治理的价值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我们应以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作为突破口,通过理顺政社关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基层自治和底层参与、创新社会矛盾体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多中心的治理模式等途径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重要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是人类社会管理领域发生的一场全球性改革运动,作为一种过程与模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佳路径选择。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理结构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多中心的治理格局;从共同面临的问题出发确立目标体系;形成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化的行为准则;确立社会治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崔晶 《思想战线》2016,(4):71-77
中国地方社会治理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历史传统与逻辑。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地方州县官依靠非正式聘用的胥吏进行社会管理的局面,及与地方士绅共同进行公共事务治理的传统。同时,城乡分化使得城市和乡村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在这些传统背后,隐藏着地方社会治理的历史逻辑,即"非正式治理行为"的存续和由官、吏、绅、民形成的地方社会协作治理网络,以及城市化对乡土社会侵蚀背景下城乡的依存与分化。这些中国自古以来的地方治理传统,对于当前中国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尽管仅仅是一字之变,但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亮点之一。社会治理更多强调的是多元参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还要动员和运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自治组织,还应该以市场的力量、公民个人的力量积极参与,用法制的手段来推进社会服务、社会管理,既保持活力,又促进和谐稳定。由"治理"取代"管理",成为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0.
段忠贤 《电子政务》2012,(10):89-93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网民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网络舆论的此起彼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形态的兴起。与现实社会形态相比,网络社会具有显著的虚拟性、隐匿性、广泛性和开放性。以善政的结构要素作为分析维度,网络社会的兴起给善政带来了难得的机会和严峻的挑战。面对机会和挑战,善政必然面临着治理模式的选择,其中参与型、放松式、弹性化和服务型的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将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