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共产主义信仰是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敬仰和崇拜,体现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向往和追求,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强大的精神支柱。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国内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当代共产主义的信仰面临严峻挑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信仰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永葆先进性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民间信仰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信仰,实际上是一个在宗教学、民俗学、人类学等领域游动的概念.中国民间信仰是民族文化特别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信奉的忠孝节义、和睦助人、积德行善、善恶报应、安分守己、平安幸福的人文道德理念,不仅滋补和丰富了中华伦理文化的内涵,而且也为民间社会的整齐风俗、和谐生活与平民百姓的修身养性、安身立命提供了实践智慧和意义关怀.因此,加强民间信仰的管理,需要通过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语法转换,使其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资源,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相适应,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与问题”,在信仰领域亦不例外,突出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转型期信仰控制力弱化。基于此,《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为培育公民社会主义信念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4.
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的精神依托,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精神支柱,就必然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就会使党、国家、民族陷于灾难。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历史使命的完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景。  相似文献   

5.
信仰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既有其绝对的价值权威,又受现实社会中诸多因素影响而时常变动。共产主义信仰虽然建构在科学真理性、价值合理性和实践精神的辨证统一基础之上,但目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谷情势、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多元分化及泛道德化批判的网媒意识使共产主义价值体系发生了理想目标渐失、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信仰主体认识的片面性与教条性等危机现象,有违马克思在共产主义信仰体系中所建构的原则。因此,在新的时期中,共产主义信仰机制必须建构在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现实社会实践世界之中,并承认其实现路径的漫长性与曲折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先锋战士,必须坚持无神论,只能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能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而当下党员信仰宗教的现象日益严重,并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对共产党员信教状况做考察基础上,分析了共产党员信教的原因和危害,并且在对现状的思考分析后,从党员培养管理、党组织建设和实际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仰的构成包括信仰主体、信仰客体和信仰方式三大要素。从信仰构成的三要素解读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质、提高信仰教育的实效,并进一步坚定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包括共产党员和人民大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客体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三个自信",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断追求是我们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也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德才  叶文英  胡晓加 《求实》2007,(12):10-11
道德信仰的缺失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与重要原因。和谐社会的主旨是强调在社会领域内诸要素的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具有作为整合和发展所依据的价值原则或价值标准。"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新概括,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标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9.
王桂枝 《世纪桥》2012,(15):18-19
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存在信仰多元化和信仰危机的现实,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分析了共产主义信仰缺失的表现与原因,寻求多种途径强化大学生党员共产主义信仰,引导当代的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信仰建设的方式具有颠覆性和建设性。一方面,它具有颠覆性,是不断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具有彻底的解构功能,摧毁了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生存的逻辑。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建设性,为全人类建构了一个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共产主义信仰。列宁信仰建设的方式对我国当代的信仰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塑造领导魅力的根本方法是在培养和树立坚定的信仰上下功夫。我国的党政干部必须对共产主义终生信之仰之。共产主义信仰既是领导者增强领导魅力的基础,也是领导魅力的灵魂。新时期,领导干部更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吸引力,赢得下属和群众的信任、热爱和追随。  相似文献   

12.
余小英  郑简平 《湘潮》2013,(1):14-15
大学生正处在思想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的特定发展阶段,对社会的不良现象缺乏政治鉴别能力。大学生党员当中也确实存在入党动机不纯、理想信念不明晰的现象,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才能使大学生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发展党员规范能帮助大学生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有利于支部工作开展、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发展规范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深化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3.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动力,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确有少数党员信仰出现“危机“,这是由于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现实及各种思潮激荡等原因造成的.共产党人就要根据时代要求,创新信仰,坚定信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为实现崇高信仰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召开后,党与青年大学生的信仰纽带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为此,需对青年进行定位并就信仰的多元和需求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从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信仰的未来发展等角度阐述党的核心思想,从而在先进性、纯洁性、融洽度和方法等方面建立信仰纽带。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思潮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它是人们时代精神的反映,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对现实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是影响当代青年思想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当代青年的信仰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辨证地分析社会思潮对当代青年信仰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当代青年信仰教育途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正确把握信仰环境的多元性与开放性、信仰客体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信仰主体的先进性与广泛性、信仰路径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等特点,与时俱进地加强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召开后,党与青年大学生的信仰纽带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为此,需对青年进行定位并就信仰的多元和需求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从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信仰的未来发展等角度阐述党的核心思想,从而在先进性、纯洁性、融洽度和方法等方面建立信仰纽带。  相似文献   

18.
钟世奇 《当代贵州》2013,(28):58-58
为什么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是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政治、道德、宗教、法律等不同信仰维度对大学生信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媒体、学校、家庭、学生联手互动共建大学生科学信仰机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维护高校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信仰,包含终极理想、社会价值、社会运动三重意蕴,实质构成共产主义信仰内在统一的三层结构。共产主义信仰在近代中国的建构包含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通过消解三次"信仰危机"、化解社会建制和意义系统"双重危机"实现的,呈现从理想到现实、从抽象到具体的实践趋向。继续巩固和发展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新时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需要把握共产主义信仰的内在逻辑,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动摇,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现实,在解决时代问题的客观实践中实现超验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