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新时期社会信仰建设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共产主义力量的削弱、国内不和谐现象、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挤压,加之由“经济人”效应导致的信仰物化、信仰冲突、信仰缺失等等种种社会不良现象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强化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在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同时,应当加强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巩固公民共产主义信仰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
10月18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于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决定》全文约1.6万字,共分八个部分,分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决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决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中之重提出来.直指社会突出问题和矛盾利害.显然是抓到了点子上。企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元.  相似文献   

4.
遗失声明     
《求贤》2006,(12):48-4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观点、新提法。第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才能和谐,两极分化不可能和谐;社会和谐则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第三,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决定》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车义 《奋斗》2007,(3):11-12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共产党崇高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不开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步实现、共产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改革完善,离不开对社会内部的管理。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探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规律、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的规律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丁 《党建文汇》2007,(1):28-29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关专家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增加“和谐”的修饰语,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上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具有独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于钦读 《奋斗》2007,(6):16-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团结统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构建党内和谐.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其强调的五项重点工作中,将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摆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同时,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论断,深刻精辟地阐述了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实现协调发展与加强社…  相似文献   

10.
李思然 《奋斗》2007,(5):41-4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在这里《决定》为我们指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在构建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树立共同理想、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特别是要宣传和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尤其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和谐文化建设问题是个新课题,《决定》阐述了一些重要问题,具有很强的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国有企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具有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可以说,和谐社会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决定》的这个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半个多世纪艰辛探索、不懈奋斗的实践和认识成果,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重要结论,是新世纪新阶段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和富民兴邦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建设和谐学校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校后勤工作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涉及校园环境治理,又涉及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肩负着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使命。加强后勤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供高效、可靠、优质的后勤服务是促进校园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我们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蓟县是个农民占多数、农村占大头、农业占主要地位的大县,多年来全县农村始终保持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基层民主健全完善、社会环境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固本,激发活力,为建设和谐农村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9.
论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在当前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具体目标。根据《中共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阐述,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 功能主义和冲突论为基本理论取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构建和谐社 会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再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党对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