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公法相邻关系制度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仅仅依靠民法相邻关系制度不能完全解决相邻不动产空间规整及邻人利益保护问题,于是出现了公法相邻关系制度。公法相邻关系法与民法相邻关系法尽管各自规范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但二者在功能上具有很强的互补关系。公法相邻关系法与民法相邻关系法以不同方式实现对邻人利益的保护,但这两种不同保护方式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我国现行法对公法相邻关系作了一般性规定,有必要在相关的具体法律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公法相邻关系法与私法相邻关系法之间的冲突首先应通过立法方式加以解决。在缺乏规定时,应放弃司法实践中所采用的公法优位说,借鉴德国的双轨制说。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不动产相邻关系主要是通过民法相邻关系制度来调整的。然而,不动产相邻关系涉及私利及公益,须赖私法及公法的协力,始能有效率地规范和谐的社会生活。①随着环保法、建筑法、规划法等公法相邻关系规范相继制定,相邻关系领域出现了私法保护和公法保护并存的二元法律格局;相邻关系纠纷的救济涵盖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行政处理等各种法律手  相似文献   

3.
赵宏 《法学家》2023,(1):11-26+191
伴随行政机关对城市空间利益分配的介入,在私法相邻关系法和私法相邻权之外出现了公法相邻关系法和公法相邻权。德国法最初是从基本权利导出公法相邻权,在遭遇有违宪法分配秩序的诘问后,联邦行政法院在猪圈案判决中提出了考虑要求。考虑要求创造性地实现了从客观法到邻人主观公权利的转化,也使建筑法规范自此具备了邻人保护效果。在嗣后的发展演替中,考虑要求渐次从公法邻人保护体系的核心退居辅助性位置,并演变为与普遍邻人保护相对应的部分邻人保护。考虑要求的适用有显著性、个别性和范围可限性、法律上值得保护性以及预测可能性等要素的要求,这些要素使考虑要求既延续了保护规范理论的一般思考,又对其在具体法领域的适用进行了重要拓展。纳入考虑要求无论对扩展规划许可诉讼中邻人原告资格的范围,还是缓解一般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定中事实影响和规范依据间的张力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刘俊 《人民司法》2020,(2):52-56
【裁判要旨】相邻通行法律关系,不仅涉及相邻权问题,还涉及地役权以及地役权与相邻权混杂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复杂状态问题。相邻权并非独立物权,其有限性在行使条件和法律效果上均有明显体现。在审理农村相邻通行纠纷案件过程中,应考虑涉案土地的性质、农户自行调整土地行为的效力、相邻权的行使条件和法律效果,以及在相邻权与地役权混杂情形下如何适用法律追求最佳审判效果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土地所有制性质会影响土地上的权利群种类 ,这尽管对抽象意义上的相邻权并没有直接关系 ,但相邻权的适用范围、具体内容及其实现方式却会随土地公有或私有而有所不同。本文重点研究了受此影响较大的建筑物相邻关系中房屋和地上权的关系以及空间相邻关系中空间权的界定问题。同时明确指出相邻权亦是不动产物权能得以合理界定以及其作用能得以最大发挥的调合剂  相似文献   

6.
相邻关系的民法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德国法系相邻关系所有权扩张说不能包涵全部相邻关系的民法调整方法 ,且在与所有权概念衔接、权利客体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难以克服的理论缺陷。相邻关系民法调整方法应包括相邻权、所有权限制、物上请求权、疆界及标志物的共有四种方法 ,并以法国法系的法定地役权观念来定义相邻权本质。应重视习惯的作用 ,综合运用物权和债权调整方法 ,尊重当事方意愿、允许变更约定 ,赋予相邻方一定自治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民法上相邻关系的界定——兼论法律概念的制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邻关系这样的概念所要表达的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概括和抽象,只是这一表述高于实际生活,是经过法学思维加工的。在相邻关系的具体描述中,有相邻关系与相邻权两个不同的称谓。"相邻权"的提法,本身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界定,要说明"权"是指权能还是权利。法律概念应该是在法律规则意义上的界定,法律规则的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都是通过法律概念来表述的,通过法律概念将事实涵摄到规则的评价范围,进行法律作业。相邻关系,作为具有规范意义的法律规则,在进行定义时,除了要遵守逻辑学的要求,还应遵循法律规则的结构要求。相邻关系就是一种经验描述性的民俗法律概念,它来源于生动的生活现实,因此,在进行概念总结时需要梳理界定相邻关系的各种事实要素,以确定描述范围,即从对物的范围和对人的范围两个方面界定相邻关系这一法律概念的涵义范围。  相似文献   

8.
地役权制度的立法价值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申卫星 《现代法学》2004,26(5):16-21
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关系宿生争论,有以所谓相邻权取代地役权的,有以地役权取代相邻权者,二者关系究竟如何,在我国目前物权立法紧迫之际必须做出回答。笔者在考察了二者的基本含义和功能的基础上,指出二者的区别体现在基本保障和更高追求上,而且地役权还具有排除或者改变相邻关系适用、满足人们获得对土地利用形式多样化和稳定化的要求,具有独立而充分的立法空间和重要立法价值,理应在明确其名称和立法模式的前提下,在我国未来物权法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9.
业主区分所有之相邻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除了专有权、共有权、成员权之外,还应当包括相邻权。地役权和相邻权的制度设计具有不同的法律价值,不能以地役权代替相邻权。传统相邻权在现代社会中已经突破了"相邻权为不动产所有权内容的当然的扩张或限制"的范围。业主区分所有之相邻权的内容包括:人格保护相邻权、环境保护相邻权、物上请求权之于相邻权。  相似文献   

10.
康纪田 《北方法学》2010,4(6):63-70
缺乏矿业相邻关系的立法,对矿山企业行为就没有约束而放纵了企业对相邻方的利益侵害。信息不对称又很少有诉求途径的受害方被迫用上访、械斗等非常规手段制止企业侵害,导致各方继续受损。矿业立法应专门规定“矿业相邻关系”:矿业垂直相邻、矿业水平相邻关系以及矿业环境保护相邻关系等“立体性”相邻关系,给矿山企业明确了行为边界,为关联他人打开维护权利的通道。规范矿业相邻关系是矿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矿业相邻权只是矿山企业权利延伸的单向性保障,矿业相邻关系才是相邻各方相互依存的社会紧密结构。构建矿业相邻关系制度并合理实施,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这是我国立法上第一次以基本法律的形式确立不动产的相邻权。不动产相邻权作为一种物权受到法律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以及我国古代的《秦律》、《唐律》中都有关于相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法通则》仅对相邻作了粗线条的规定,这与实际生活中相邻关系所表现出的大量性及复杂性很不相称。本文拟对相邻关系的立法及其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对相邻权法律体系的构造有所裨益。一、对“相邻关系”的立法及理论现状之考察我国《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由“不动产的相邻各方”而不是“土地相  相似文献   

13.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地役权与相邻权都涉及到了对他人不动产的利用,地役权与相邻关系二者各具其内涵,在规范目的与制度构成上有着相似之处,容易令人滋生歧义和困惑。结合《物权法》对二者进行区别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清它们的本质,更好地调整不动产之间的利用问题,充分满足当事人的不同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4.
许姣 《法制与社会》2011,(5):247-248
在环境污染与破坏日益突出的今天,环境权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权利。我国《环境保护法》虽然规定了加害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但通过民法和环境法的沟通与协调,构建共同保护环境权的平台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通过相邻权制度来处理一些问题,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因为相邻权制度是协调双方基本权利要求的制度,其照顾到双方的利益,因此,相邻权制度是我国可以坚持维护环境权的方式,是解决环境权救济问题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物权法》中相邻权规定的研究,说明相邻权与物权的关系、在物权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物权法规定相邻权的意义,进而介绍了相邻权所包含的内容及与物权法中的另一他物权之地役权的相互关系,以求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相邻权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并使之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准确适用,而这又将为我国民法典的制定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张鹏 《法商研究》2013,(1):21-28
为适应土地立体开发的需求,各国或地区陆续承认了空间使用权制度,并由此出现了新型的相邻空间利用关系,它具有综合利用、双向利用、利益失衡、事前确定等特点。现有的相邻关系制度、地役权制度是适应传统的、平面的相邻不动产利用关系而设计的,具有单一性、单向性、利益均衡、事后确定等特点,已经相对滞后。为此,先进立法例创立相邻空间利用关系约定制度,允许相邻不动产(空间)权利人事前、整体性地自行商定相互间权利义务。相邻空间利用关系约定制度本质上是围绕相邻空间利用关系而进行的一项"物权法律关系约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引入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后,我国也存在类似制度需求,应当在借鉴相关立法例的基础上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7.
成协中 《中国法学》2022,(4):156-174
规划许可对空间利益的分配,既关涉许可相对人的财产性利益,也直接影响许可项目周边区域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公共生活。以私法上的相邻权作为规划许可诉讼的权利保护基础,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随着空间利益调整由私法上的产权法让位于以规划许可为核心的公法机制,空间利益也从反射利益演变为一种独立的值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因应城市空间的复合空间属性,规划许可诉讼的保护法益,应当超越私法上的相邻权,迈向公法上的空间利益公平分配权。与保护法益的此种扩张相适应,规划许可的司法审查,在制度功能、保护对象、保护内容、纠纷预防解决等方面,都应做相应调整,推动城市空间利益分配从“权利模式”向“利益调整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民法、行政法与经济法的产生、定位关系密切,而在大陆法系国家中,法律往往被分为公法与私法。"这种划分在大多数大陆法系法学家看来是基本的和必要的,从法律制度的整体来看也是明确的。"作为民法的上位概念的私法与作为行政法上位概念的公法之间,正在经历着被称为"公法私法化"、"私法公法化"的过程。对此现象,不同学者从各自的角度给予了各自现代化意义的解读,本文试从关系角度,结合相关观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相邻权问题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相邻权的性质 界定一种权利的性质不仅要有历史的眼光,而且也要以发展以及内容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来审视。本着如上的观点,笔者认为关于相邻权的定性已经难以反映其适用范围和权源。以传统的观点,“相邻权为不动产所有权内容的当然的扩张或限制”①.“法律遂就相邻不动产所有权之行使为一定程度之介入与干涉,使不动产所有权之形式负有一定消极不作为或积极作为之义务.就此而言。即为所有权内容之限制。就反面而言,不动产反有权之行使,遂要求他所有权内容之限制或扩张”②.“法国法系之判例及学说,以相邻权为法定地役权.然相邻…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我国首部《物权法》正式颁布,除了正式确认地役权制度以外,在相邻关系制度上也有新的突破。本文通过比较中外相关相邻关系的有关规定,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关于相邻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