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炳华 《政法学刊》2009,26(4):86-90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威胁当今国际社会安全的非传统安全因素,近年来,国际恐怖组织、个人,以及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藏独”恐怖势力、邪教恐怖势力,尤其是境内外“东突”及“藏独”势力的恐怖主义犯罪已经对我国构成了现实威胁。针对威胁,公安机关应积极推动我国反恐立法,完善反恐工作机制,参与国际反恐合作,重视情报、舆论引导和群众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和预案演练,以有效遏制和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2.
中国反恐法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反恐法制还存在立法格局不科学、反恐原则缺失、基础概念不明确、刑法反恐重心偏移、反恐程序立法空白、人权保护不力和执法体系不完备等问题,我国应构建"以宪法为依据,以反恐怖法为主导,诸法配合"的反恐立法新格局,确立法治和人权、标本兼治、国际合作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等反恐基本原则,厘清恐怖主义基础概念,在刑法中增设恐怖行为罪、明确规定特殊的反恐程序、加强反恐中的人权保护并不断完善反恐执法体系,推动反恐领域国际法制与中国法制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海上反恐与国际海运安全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娜 《河北法学》2008,26(2):148-152
海上恐怖主义是具有政治目的的海上恐怖组织或海上恐怖分子以暴力手段,从事危害海洋安全,危害船舶以及船上财产和人命安全,危害港口设施安全的恐怖活动。海上恐怖主义和海盗行为之间存在很大区别,同时又有着密切联系。美国"9.11事件"后,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组织对恐怖主义活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纷纷制定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在海运反恐立法方面,国际海事组织、世界海关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的反恐国际安排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构成了国际海运安全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作为海运大国,同样面临海上恐怖主义威胁,因此我国亦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重构海运反恐立法格局。  相似文献   

4.
反恐立法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世界上已有一些反恐立法,其中包括联合国、有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对反恐所作的规定。中国当前也有反恐立法,内容涉及参加国际条约而承担的反恐义务、刑法中直接与反恐有关的一些罪名和刑法中间接与反恐相关的罪名等。综观中国现行的反恐立法,还有可完善的地方,主要是:确定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制订专门的反恐法律和规定专门的反恐机构和监督反恐的机构等。  相似文献   

5.
反恐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底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是人类生存面临的难题,它通过暴力和残忍的手段,对世界和平、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乃至人类文明造成严重威胁.恐怖主义是当代人类之间展开的另一种形式的自相残杀.但是,即使其在法律上是严重违法的,在道德上是难以立足的,然而,毕竟有其存在的深层根源.因此,应当明晰恐怖主义与反恐的性质,正确认识反恐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价值与效力之间的冲突,并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反恐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寻找经验和借鉴,从而正确协调恐怖主义与反恐以及反恐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关系,为解决这一死结提供一条可行路线.  相似文献   

6.
刘远山 《河北法学》2004,22(8):6-11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目前日炽的一种国际犯罪,国际社会非常重视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预防和打击,缔结了一系列反恐多边条约。反恐多边条约的实施主要是缔约国的实施(即国内层面上的实施),可以分为直接实施和间接实施两种模式。反恐多边条约的国内实施于惩治和预防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反恐多边条约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某些弊端或不足,亟须完善,关键是要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恐特别法。  相似文献   

7.
周庆 《政法学刊》2013,30(3):10-18
“9·11”以来,国际恐怖活动与反恐斗争的较量已经持续了十余年,但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恐怖主义威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持续存在且更加突出.“三股势力”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个体暴力恐怖威胁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我国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因素.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城市反恐试点单位的成功做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参与的反恐防范工作格局;二是加强防范恐怖犯罪公众教育,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三是建立统一高效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四是明确责任,建章立制,夯实基础;五是制定应对预案,通过演练予以巩固完善;六是强化检查考核,促进防范责任和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8.
罗刚 《法学杂志》2012,(9):120-124
联合国宪章为安理会采取包括动用武力在内的强制行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提供了隐含的法律依据,如果国际恐怖主义达到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程度,安理会就可以采取包括动武在内的强制行动介入反恐斗争。事实上,安理会已多次采取强制行动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从法理方面分析,安理会可以授权以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与人权的国际保护并不矛盾;而保护人权,正是反恐的主要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梦 《法制与社会》2013,(21):163-164
国际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社会在反恐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自卫权是反抗恐怖主义活动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在新时期下恐怖主义呈现新的发展特点,自卫权于今日的行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其部分规则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通过剖析反恐与自卫权之间的联系与牵制关系,解读联合国宪章等相关法律规范深入探讨反恐对国家自卫权的挑战与发展,可以推进国际反恐斗争良性实施,从而最终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全。  相似文献   

10.
美洲国家组织反恐法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国家组织反恐法律中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界定,虽然能直接触及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内容,但单纯以罗列主义的立法形式难免存在粗疏或琐碎的弊端;对恐怖主义犯罪的非政治化及或引渡或起诉原则之规定,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限制颇多,需要完善;关于恐怖主义犯罪案件中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及保障恐怖犯罪嫌疑人权利之规定,值得称道,对国际社会完善反恐法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中国,恐怖主义活动日趋猖獗,已严重地威胁着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国际社会热点问题,反恐与人权保护已经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也随着反恐发展的新局势引起我国的极度重视。打击恐怖主义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人权,但反恐措施的不当也会对人权造成损害。因此,如何处理好反恐与人权保护的关系,是各国都在探寻的问题。本文以昆明火车站3.1恐怖暴力事件为引子,来探讨在反恐中应该如何做好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12.
当前,恐怖分裂势力活动呈现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己严重危害到我国及相关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我国要加强打击恐怖犯罪的国际刑事合作,才能有效控制和惩治"东突"恐怖分裂势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反恐的国际视角是在关注和解决国内产生恐怖主义的原因基础上,应研究影响国内恐怖主义活动外部原因,总结国际联合反恐成效与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反恐国际合作的思路,在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下开展中国反恐斗争,从而更有力地打击和防范针对中国的恐怖活动并更有效地履行中国反恐的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14.
梅传强  李洁 《法学》2018,(1):48-57
恐怖活动犯罪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社会的变迁进一步加剧了恐怖活动犯罪的影响,总体上使得恐怖活动犯罪的防控态势愈加严峻。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反恐刑法体系呈现出"预防性"的特征和趋势,形成了典型的预防性反恐罪名群。预防性反恐罪名群虽然契合了当前的反恐政策需要,但在适用上存在潜在风险。在司法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司法的理性和智慧,准确甄别"预防性"面向的潜在风险,使反恐罪名体系在兼顾自身逻辑自洽的同时,与整个刑法体系保持协调、统一。因此,在罪名体系的判断中,要准确、充分且避免重复评价,理顺罪名间的关系;在行刑定量配置中,要克服界限模糊不清的弊病,出台统一的入罪标准;在各罪形态把握中,要慎重分析行为形态,不能忽略未完成形态而一概以既遂处理;在罪名主观判断中,要注意恐怖主义等核心概念的确定性与相对性,注重对犯罪故意、犯罪目的的判断和证明,既不能客观归罪,也要避免主观归罪,真正区分好恐怖主义与其裹挟的正当的宗教教义,从思想根源上切断其为祸之源。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各种新问题的层出不穷,非传统安全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恐怖主义作为非传统安全的主要内容,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危害世界安全的一颗毒瘤,目前恐怖主义犯罪日益猖獗,具有强烈的跨国性和传播性特点,中国应采取一定的手段来确保自己免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冲击和破坏.但是我国传统的安全警卫模式相对滞后,在处理国内治安问题上是可以的,而对于恐怖主义活动却难以有效的控制和处置.因此进行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警务革新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恐怖主义的概念以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状况,然后分析了国内恐怖主义活动的特点,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反恐警务的改革路径,旨在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朱樱 《法制与社会》2014,(2):143-143,150
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反恐战争成为国际焦点,特别是布什政府抛出所谓的"预防性先发制人"战略,在反恐道路上推行单边霸权主义的作法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国际法领域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反恐怖主义法》对安全防范措施的规定较为全面,但安全防范措施的执行“宽松软”及安全防范措施的监督存在“重处罚,轻整改”等问题,导致《反恐怖主义法》的安全防范治理效能弱化。在公益诉讼范围拓展上,引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反恐责任主体,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在反恐公益诉讼检察模式上,以预防型公益诉讼为原则,明确反恐安全风险认定标准;在反恐公益诉讼体系建设上,增设反恐预防型公益诉讼、反恐民事公益诉讼及反恐行政公益诉讼三大公益诉讼模式,推进我国反恐安全防范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李连忠 《政法学刊》2009,26(5):108-111
在防范和打击针对我国的恐怖主义活动中,《孙子兵法》中的某些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我国应以“全胜”为目标,灵活运用孙子的谋略思想,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反恐策略。在国内,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活动可利用的不利因素,加强针对性的预防、打击措施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努力将恐怖主义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国际上,继续扩展和巩固国际反恐合作,尤其是中亚地区各国的国际反恐合作,壮大国际反恐阵营。  相似文献   

19.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一大顽疾,打击恐怖主义需要以法律为基础。以法律为核心建构反恐战略是我国现今解决恐怖犯罪问题的核心。目前我国反恐法基本草案正处于论证阶段,其定位应当是与恐怖主义犯罪作斗争的特别法规,需要从立法取向、立法模式、立法内容、立法衔接等方面进行相关完善。此外,我国应该在反恐立法中明确规定设立反恐机构,以反恐审议为基础对恐怖主义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0.
恐怖主义犯罪案件的侦查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复杂性和保密性等特征,证据收集的难度远大于普通刑事案件。面对严峻的反恐形势,各国都在研究如何通过修改法律,强化反恐侦查权,赋予侦查机关反恐特别侦查措施,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