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泾野子内篇》一书中,记有一位叫西邻的人。西邻有五个儿子: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于脚跛。按理说,西邻这个当家人一定十分窘迫,家中日子难熬是无疑的了。可哪知,西邻根据五子的各自特点,分别做出了绝妙的安排:长子质朴,让其务农;次子聪明,让其经商;三子目盲,让其按摩;四子背驼,让其搓绳;五子脚破,让其纺线。这样一来,全家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不患于食焉。”西邻及其五子的这一故事,给人的启迪是颇深的。西邻的一个残疾人之家所以会衣食无忧,生活幸福,其奥秘就在于他对五子能够做到“短”中…  相似文献   

2.
生材贵运用     
何谓人才﹖从广义上讲,除了智力低下以外的任何人都是人才,关键在于是否使用得当。《野经子内幕》记有这样一个故事:西邻家有五个儿子,一个老实,一个调皮,另外三个,一瞎一驼一跛。对于这样五个儿子,西邻是怎样安排的呢﹖他让老实的务农,调皮的经商,失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脚跛的纺线。结果全家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显而易见,西邻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他善于避人之短,用人所长,因为任何人都是有长处和短处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能找到做好某些方面事情的人才,而很难找到任何工作都能干好的全才。所以,用人者,若扬人所长避…  相似文献   

3.
学学西邻     
有则古代寓言说:西邻有5个儿子.一个聪明伶俐,一个质朴老实.一个双目失明,一个驼背,还有一个是跛子。左右邻居为西邻犯愁,他这5个儿子有3个残疾,以后的日子可真不好过呀。可西邻却根据5个儿子的各自特点.让质朴老实的务农,聪明伶俐的经商,双目失明的算卦.驼背的搓麻绳.跛足的搞纺织。结果,5人各尽其才.家业兴旺,各自  相似文献   

4.
好妻子周华     
<正>周华是农一师八团九连职工蒋富华的妻子,她模样长得很一般,人又黑又瘦,背还有一些驼。就是这样一个人,同和她生活了20多年的丈夫共同撑起了这个家,家庭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大儿子也成了家,小儿子正在武汉职业技术学校专修模具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2月31日,在五师九○团农贸市场门口,笔者偶遇该团职工李传敏到农贸集市上购买年货。他质朴憨厚的笑容着实有感染力,让人从中看到他心中的喜悦。让他高兴的是,取消"五统一"后,用什么棉种、哪种肥料,都是自己说了算。机车作业也是由自己联系,2018年春播、秋收釆棉机车费的优惠,让他省了近5000  相似文献   

6.
李愚 《党的建设》2010,(4):51-51
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有个智障的儿子,儿子每天夜里12时都要起身,天冷时常因不知道穿衣服而着凉,大江健三郎就起来帮儿子披上衣服。这样的日子大江健三郎坚持了40多年。73岁的他回首往事时,颇多感慨,他说:"20多岁时,如果我知道这种日子会成为永远,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人生,我也许会没有勇气面对;40多年后回头看,我反倒不觉得悲苦。对儿子的照顾增添了我无穷的精力,从而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我们做事之所以常常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困难太多、阻力太大,而  相似文献   

7.
化短为长     
清朝有位军事家叫杨时斋,很善于用人,就连残疾人也个个被他派上了用场。他认为,“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望炮座;瞽者,让其伏地远听。”杨将军深知,聋者因其耳塞少听可免泄军情;哑者守口如瓶可免添词加语;跛者艰于行走而善守炮座;瞽者目弱而耳聪,精于体察动静。杨时斋用人,可谓独辟蹊径,颇具匠心,令人称道。  相似文献   

8.
<正>赵晓云,是农十二师昌平矿业西山煤矿一名矿工的妻子,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护理工。十几年来,她在护理岗位上的事迹打动着矿区的每一个人。1993年,赵晓云从四川老家带着女儿来到昌平矿业西山煤矿与丈夫鲜光映一起生活,儿子留在了家乡。虽然一家人分两处生活,但是女儿健康,儿子也聪明懂事,日子是平淡而幸福的。用赵晓云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刘玉 《共产党人》2007,(1):54-55
童年的时候,我家很穷,老是吃不饱。为了不饿肚子,常常要干一些不光彩的事:偷些桃儿、杏儿,最解饿的还是西瓜。一次运气背,让看瓜的老头逮了个正着,可能是农村人极恨“贼”,我被打得像个西瓜满田乱滚,鼻子、嘴往外蹿血。家父是个老书生,听信赶到后,觉着儿子给自己丢了人,比那老头打得还狠,幸亏慈爱的母亲及时赶到“,他还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正>近两年,让95岁的杨佰年老人高兴的事一件接一件:一是2009年自己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楼房,二是作为老"五七"战士,2010年7月享受上了职工待遇。可最让老人开心的是,今年开春,连队领导亲自把"师级和谐小康家庭"红牌牌挂到门上。的确,这就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四连职工杨友文家庭的真实写照。在杨佰年老人的记忆里,他1964年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进疆投奔大儿子杨长安,46年来,儿媳从没有向他抱怨过,无论再  相似文献   

11.
拍案惊奇     
高翔 《廉政瞭望》2013,(10):50-51
●不肖子打母亲耳光儿子在石家庄打工一年多不回家,中秋节快到了,母亲思子心切,从云南乘火车坐汽车奔波3000公里,来石家庄看儿子。儿子却因母亲来之前不事先打声招呼,自己还须请假,不能正常出工而迁怒于母亲,当场要求母亲立即返回云南老家,几句争吵之后,儿子竟然挥手打了母亲一个耳光。◎长啸点评:如此逆子,养之何用?  相似文献   

12.
老一辈革命家滕代远(1904—1974),曾因与彭德怀一起领导平江起义而闻名中外。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过多年的铁道部部长,为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滕代远有5个儿子,长子久翔、二子久光、三子久明、四子久耕、五子久昕,除长子外其他4个儿  相似文献   

13.
人与佛三则     
周建忠 《共产党人》2008,(21):55-55
(一)有一个人感到生活不如意,于是他不停到全国各地的佛院去,每见到一个佛他都要跪下去非常虔诚的磕头,并以此希望佛祖能尽快让他过上心满意足的好日子,多年以后,他走遍全国所有的寺院回来,他的妻子因为他的不辞而别已嫁给了别人,儿子也因无人管教被抓进了监狱,于是他又来到一个寺院向佛像诉说到:"自己对佛祖如此虔诚,可为什么日子却越来越苦了。"他见到佛仍然是微笑无语地看着他,突然感悟到,自己虽磕了无数个头,可佛依然是佛,自己依然是自己,自己并没因为多磕了头就变成了佛,佛也没有变成自己。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今年的工资长了,物价也长了。从报上看,今年我国有很多改革措施出台,群众关心的是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如税制改革,有的人要交一定的个人所得税;医疗制度改革,个人要交一定的医疗费;住房改革,须花钱买房住;企业自主了,自己找食吃,等等。前一个时期,改革给我们普通群众带来很多实惠。大家很满意,今后的改革是不是象我这样靠工资生活的人日子就不好过了?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很平凡,又很不平凡。他叫李长路,他的书房叫“忘倦斋”。 当我们几经周折,多方打听,在北京舞蹈学院旁一栋高层住宅楼底层一套普通的四居室里见到这位91岁高龄的老人的时候,惊讶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老人身板硬朗,腰不弯、背不驼,胖瘦适中;除了顶心的头发有些稀疏外,四周还布满夹杂着白发的乌丝;宽宽的额头下,高度近视眼镜后边闪射出聪颖深邃、慈祥和蔼的目光……讲起话来也是思维清晰、口齿利落。  相似文献   

16.
父爱如山     
父亲今年刚刚60周岁,但是他的牙已经开始掉了,背也有些驼了,左耳几年前就已经听不到声音了。父亲个子不高, 仅有一米六几,记得我们兄妹小的时候, 他还时常跟我们比比个儿,可是现在,站在两个一米八零的儿子、两个一米八几的女婿面前,父亲越发显得单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头儿。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只读了两年小学,便被爷爷拽到地里干农活去了。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父亲一直咬着牙把我们兄妹四人供到大学毕业。说心里话,我小时候并不愿意读书, 看到小伙伴们放学后在外面疯淘,心里  相似文献   

17.
廉政古事     
<正>母劝子廉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做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谌氏原封未动让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8.
我老舅本来是某外贸服装进出口公司的司机,因为给总经理开车,所以整天打着领带,梳着油头,皮鞋铮亮,出入于大饭店,好烟好酒尽着享用,在亲戚朋友面前好不风光。不料,霹雳天降:前年,他的那位总经理带着公司两千多万资金,挽着情妇的胳膊跑到国外去了,公司只好宣告破产。我老舅也一夜之间从国营职工变成了下岗人员。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久,我那在纺织厂当工人的舅妈也下了岗。两个儿子刚就业,厂里既没有活干,也没有钱发。四人八目,你看我,我看你,一时没了主张。今年春节,我又见到了老舅。他脸上透着苍老和疲倦,但是并无愁容。他告诉我,…  相似文献   

19.
<正>"沙驼"运用戏剧作武器,从舞台到街头,从城市到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为贵州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高涨作出了积极贡献。"沙驼"是"贵阳沙驼业余话剧社"的简称。它是由"左联"成员、贵州遵义人肖之亮发起,于1936年12月在中共贵州省工委的支持下,以贵阳毅成中学、女子师范学校、男子师范学校、贵阳中学等学校爱好话剧的部分师生为骨干成立的贵阳第一个群众业余话剧团体。"沙驼"由肖之亮任社长,另有理事数人,社员100余人。随着话剧活动的开展,"沙驼"队伍发展很快,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剧社已发展社员236名。为便于开展活动,又在"沙驼"之下,先后  相似文献   

20.
桑宏波  张艳华 《实践》2009,(7):37-37
有这样一个女人,自己下岗,日子举步维艰;丈夫身患绝症,几近绝望;家境贫困,儿子面临辍学……而这一切不但没有把这个坚强的女性击倒,反让她开创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为家庭为社会尽到了一个女性的责任。丈夫和孩子们都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