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当前,不少人感叹市场经济社会难谈信任,更讳言信仰,出现认可老乡不信任组织、接受迷信排斥马列、信奉关系疏远能力、追逐明星恶搞英模、推崇金钱淡薄荣誉等不良现象。如若谈及共产主义理想,有些人会认为那只是台上对人讲的大道理,表面违心做出的高姿态,入世间“神马都是浮云”,有钱有乐才是真理,共产主义充其量只是一个美好的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2.
认真考察、深刻分析当前“后进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取相应的对策强化其班子建设,对于实现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后进村”大都位于交通闭塞的山区或边远地区,村支部班子及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选不准领头雁。一些村的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要么是家族势力较大的厉害人,要么是有权有势、“后台”硬的有根人,要么是遇事和稀泥、明哲保身的老好人,要么是不会管理、不懂经营的无能人,要么是不懂法律,任意…  相似文献   

3.
随着研究的进展和史料的不断披露,关于“高岗事件”内在发展主要脉络已经大致清晰。应该说,毛泽东是赞赏高岗的工作能力、肯定高岗的工作成绩的,在一些重要政治问题的分歧上(譬如关于“新民主主义秩序”问题等),毛泽东往往也是认可高岗观点的,但得知高岗“擅自向苏联人拨弄是非”,就已经动摇了对高岗的信任。而1953年酝酿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以及领导人人选的过程中,高岗自恃有毛泽东的信任,进行了一系列出格的政治动作,严重“违反党内规矩和纪律”,使得毛泽东不得不下决心解决高岗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的生命,本无法用金钱来量度。各类事故中死了人,责任方都得拿出一笔钱来赔付给亡者家属,这不过是对活着的家人所作的精神上的一点补偿、一种抚慰而已,决非不幸遇难者的身价。“人命比金钱更重要”,无非是说应当尊重人的存在,珍视人的生命。“幸福不会从天降”。一家人想过上好日子,就得奋斗。一个地方想甩掉穷帽子,更需要当地人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是伟人的教导。但是,“公仆”们若就此对劳动者的安全抱无所谓的态度,显然是极不负责任的。经常的、无谓的“牺牲”,不仅使人民生命…  相似文献   

5.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金钱在社会生活中作用及其对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越来越引人注目。“金钱不是万能,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这句话似乎成为人们对金钱作用的共识。在金钱的作用下,传统观念受到极大的挑战,围绕着金钱问题而产生的是与非,充分表现了新形势下美与丑、善与恶的观念冲突。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人都难免卷入这场冲突,而许多青年学生更是充满困惑:如何看待金钱在人生中的价值?如何对金钱问题进行道德评阶?现实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6.
懂装不懂析     
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现在“懂装不懂”的人比不懂装懂的人还要多,看来这样做一定有便宜可占,否则谁愿意如此掉价呢?笔者观察多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发现了其中的点滴奥秘,现将研究成果公布于众供大家交往时参考,以避免上“懂装不懂”者的当。  相似文献   

7.
金钱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之一。资本主义民主发展到今天,金钱政治的特征不但未改变,而且日趋明显化,连资产阶级政治家也不讳言“金钱是政治活动的母乳”,“政治力量来自金钱”了。金钱政治使资本主义议会制、普选制,两党或多党制,无一例外地陷入金钱关系中,竞选也不例外。西方国家的竞选实际上不过是腰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1”象一个人的身体,“0”象古代的铜钱.“0”越多,也就是金钱越多,那么这个“1”就越有份量,也就是说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就越高.所以,自古至今,大多数人都喜欢追求这个代表金钱的“0”.但获取它的手段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通过勤劳致富、守法致富得来的金钱是正当的,因为他在富裕自己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其  相似文献   

9.
我看活法     
这二年不常讲树立正确人生观问题了,假如组织一次“人为什么活着”的讨论,我想恐怕不会再象五、六十年代那样引起“轰动效应”,或许还有人会说你“假冒”。人不就是按照各自的轨迹在活着吗?活着,就有衣食住行的困厄,就有喜怒哀乐的纷扰,就有物欲的诱惑和面对物欲的迷惘.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不管你赞同不赞同,金钱已经或正在左右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于是,时下就出现了“金钱非万能,离了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高论”.在这种理论下,不择手段弄钱,高档消费,吃喝玩乐,成了部份人追求的“时尚”。君不见某些豪华餐饮娱  相似文献   

10.
是不是不懂形式逻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否。过去,“要保护民族工业”这句话,人们在教科书上不知学了多少遍,因而满脑子都是:“保护”是爱国,“不保护”是卖国。可如今却又宣传起“保护要适量”的问题来了:  相似文献   

11.
1995年9月27日,江泽民总书记作了题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重要讲话,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笔者认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有着丰富的内涵,这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讲”的核心是讲政治。江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党的领导干部都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解决好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防止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笔者认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核心,是讲政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讲政治的人,不懂得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不懂得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就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人往往认为理论是空的,知识是假的,技术是无用的,只有金钱是实在的,关系是实用的,所以不读书、不看报,不  相似文献   

12.
诗的读懂读不懂优劣之争已有多年了。中国是讲辩证法的国度 ,凡事一“辩证”(相对主义 ?) ,味儿似乎变了 :塞翁失马 ,安知非福 ;从“前门”进来的未必是好人 ,从“后门”来的未必是坏人 ;读得懂的未必都是好诗 ,读不懂的未必都是坏诗……读不懂又关乎读者的学识、修养诸问题 ,如此 ,水差不多已被搅浑了——读懂好读不懂好 ?似乎已不宜简单地论优劣了。然而 ,读不懂又不仅仅是学识、修养。一位伟人说过 :过河要有桥或船 ,这是——方式问题。笔者读诗多年 ,悟得不少方法 ,现不揣浅陋而公示 ,诚盼执“诗”不悟者心有灵犀、灵灵犀。1.遇无逻辑者…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批判和反对“一切向钱看”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教育人民和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崇高信念。“一切向钱看”是“金钱至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突出表现。早在100多年,马克思就把“金钱至上”概括为“货币拜物教”,并对之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和批判。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视金钱为  相似文献   

14.
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明代宋载土育说:“钱是英雄好汉。有了它诸般趁意,没了它寸步也难。”莎士比亚则厌恶地说:“金钱,这人类共同的娼妓。”在那种金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人们对金钱的认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拜金主义”,把钱奉为万能之神;另一类则贬斥金钱,把它看作万恶之源。马克思给“钱”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钱,只不过是一种流通与分配的手段。它既非无所不能,又非万恶之渊薮。从货币到资本,又从资本到货币,真正的万恶之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至于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那是另一方面的问题了。列宁…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没有理想的表现,比如说,一切向钱看”。学习马克思对待金钱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克服这种错误倾向。马克思对待金钱的态度历来都是: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解放,而不是为了金钱;资产阶级唯一的目的就是追求金钱,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后,劳动者从金钱的奴隶变为金钱的主人,他们支配金钱,把金钱作为增加社会财富的手段。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马克思的言行中。  相似文献   

16.
不懂怎么办?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回答很简单:不懂就是不懂,不懂就问,不懂就学,最起码也要把嘴闭上,不然很可能会丢人现眼。可有人偏不信这个“邪”,非要不懂装懂不可,而且装得比任何人都懂,懂到可以瞪着眼睛教训人的地步。  相似文献   

17.
词义     
活得简单 有钱又有闲当然幸运,倘不能,退而求其次,我宁做有闲的穷人,不做有钱的忙人。我爱闲适胜于爱金钱,金钱终究是身外之物,闲适却使我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有人说:“用钱可以买时间。”这话当然不错。但是,如果大前提是“时间就是金钱”,买得的时间又追加为获取更多金钱的资本,则一生劳碌便永无终  相似文献   

18.
提起“贿赂”之事,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物质贿赂,如金钱、物质、美色等,而忽视了精神贿赂,即用语言讨好他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以博取他人的欢欣和信任,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其实,精神贿赂同物质贿赂一样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善于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竭尽讨好卖乖之能事,以表面动听实则肉麻的语言来打动“受贿”者的心。有些领导干部经不住花言巧语的诱惑,在奉承话、恭维话和讨好话中渐渐放松了戒备和警惕,对精神贿赂习以为常,听之任之,最后发展到对金钱的非法获取也不置可否,由…  相似文献   

19.
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使我们感到工作更有了方向感、责任感、使命感,给我们灵魂深处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习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县委书记的重要标准,县级阵地,必须由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人坚守。”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尤其是面临着总书记指出的改革开放、民生问题的考验,思想多元化的考验,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庸俗风气、潜规则的考验,要避免成为被“围猎”的对象,保持政治上的  相似文献   

20.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领导者用人的一种流行观点。按照这种观点,领导者用人时,对被用的人要充分信任,“既用之,则信之,”若对其有怀疑,存有戒心,就干脆不用,以免后患。“疑人”真的不可用吗?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何谓“疑人”?从领导学的角度而言,是指领导者在用人时,对他人完成(或履行)所要承担的任务(或职务)的品德或能力表示怀疑,不可信任。这种“不被信任的人”就被称为“疑人”。显然,这里的“疑”只是领导者一种“主观判断”,实际上被疑之人存在着两种情形:一种是有充分的实事材料证明某人“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