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科技伦理责任的三种主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伦理责任的主体包括科技工作者、政府及其它决策者、社会公众等三种。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包括职业伦理责任和社会伦理责任两个层面,其社会伦理责任在于预见、通告、建议。政府及其它决策者的伦理责任是预防、保障、决策。社会公众应承担关注、了解、参与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2.
张军 《人民论坛》2021,(2):57-59
科技在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推力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如蕴含争议技术风险、系统性风险、弱化情感交流风险、伦理风险和审美风险等多重技术关联性风险。对科技伦理的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的伦理挑战、全球科技伦理的发展诉求等不断呼吁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建立。要从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伦理引导、切实发挥制度化伦理辩论基础作用、主动把握科技政策公共导向、批判借鉴国际科技伦理经验四个方面,科学建构应对科技风险的伦理治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吴翠丽 《前沿》2008,(12):142-146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又给人类带来了难以预知的危机风险。人类正步入一个“风险社会”的时代。人类对自身理性的过分自信和对科学技术理性的无限滥用,是导致风险社会产生的价值根源。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使人类自身正面临着种种不可预知的社会风险。积极应对科技发展的危机风险,将其控制在个人和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避免使其转化为真正的社会危害,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介入伦理价值的维度,确立和倡导科技伦理的价值规范,是有效规避和治理社会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在现代社会确立和倡导的科技伦理规范主要包括:加强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意识,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社会伦理责任;正确处理伦理约束与科学研究自由的关系;努力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对话等。  相似文献   

4.
詹颂生 《岭南学刊》2014,(4):118-123
当代科技活动必须依靠科技伦理加以必要的规范和调控,当代科技法制体系必须依靠科技伦理提供必要的补充和保障。科技伦理应重点关注并抓紧推进以下两个方面的创新:对基本科技伦理规范的创新,对重大科技领域的伦理规范的创新。当前构建与创新科技伦理体系的两大核心任务是:确立人文关怀规范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确立生态关怀规范与科学家的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   

5.
刘让新 《湖湘论坛》2007,20(2):50-52
科技活动的主体是科技人员,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运用的伦理问题,总是与科技人员形影相随.文章重点论述了科技人员在整个科技活动过程中的伦理责任表现为:(一)科研选题、立项时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二)项目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三)科技成果应用中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要增强伦理意识,履行相应的伦理责任,用科学良心支配自己的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体现在科研道德、社会责任意识、社会伦理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彰显,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有助于推进科学诚信,实现科技的公平竞争;有助于加强科技风险意识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减少和规避科技负面效应;有助于实现科技伦理的价值引导,体现人文科技观.这些,都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刘建华 《前沿》2009,(3):130-132
现代科技不是外在于人的成果,而是有生命体的人正在从事着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源于对世界的科学认知,本身负载着价值,科技的社会责任与社会规范的道德责任应该是一致的。当代科技主体在发挥其社会功用时,应当遵循协调利益公正的基本伦理原则,实现科技人性化,用人性主导科技。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简称《意见》),强调完善政府科技伦理管理体制,压实创新主体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发挥科技类社会团体的作用,引导科技人员自觉遵守科技伦理要求,建构政府、创新主体、科技类社会团体、科研人员四位一体的科技伦理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9.
庞波 《求索》2011,(4):110-112
风险社会是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特殊显现,它不仅局限于意识形态范畴,也延伸到社会秩序和公共空间领域,而行为主体伦理责任模糊是风险社会形成与扩大化的深层缘由。为此,必须加强行为主体伦理责任认知教育,提升其主动承担风险后果的意识;厘清行为主体的伦理责任范畴,落实不同社会角色的伦理责任;明晰行为主体的伦理责任行为,探寻风险管理的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   

10.
核能危机是现代性的副产品与负面效应。从风险社会视域反思核能危机,是对科技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但不能否定核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核能安全与公众对风险的接受性、技术进步和政治治理密切相关。责任是核能伦理的关键维度,正当、安全与平等是构建核能伦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已有科技伦理治理原则的基础上,笔者探索地提出了科技伦理治理原则设立的依据。科技形态是设立科技伦理治理原则的依据,并就此提出了不同科技形态的伦理治理的差异化原则。具体而言,可分为三种:古代科技形态的治理原则是挖掘整理、规范提高;现代一般性科技伦理的治理原则是审查在先、评估纠正;风险极高型科技伦理的治理原则是严格资质、设立禁区。  相似文献   

12.
薛妙勤 《前沿》2015,(1):57-60
作为低碳生活伦理基础的节俭与责任在公民的道德生活中遭遇到了难以逾越的挑战与困境。节俭伦理遭遇消费主义文化的挑战与冲击,责任伦理困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主义盛行。我们认为,要使低碳生活成为人们现实的选择和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除了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逐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需要重建消费伦理规范、引领大众审美情感,发挥官员道德示范、培育国民公共精神,创设责任实践机制、完善责任实现条件等方面进行努力,通过伦理和社会力量的引导,鼓励更多的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3.
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必须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意见》明确了科技伦理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要求,提出了科技活动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科技伦理治理体制机制,坚持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相结合,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努力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郭卫华 《前沿》2007,(10):198-20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人类生存空间——"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在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伦理困境。其实,这种伦理困境最为本质的道德根源就在于网络社会伦理责任的缺失。因此,在网络社会中凸显和强调伦理责任的道德价值是我们走出伦理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低碳科技是建立低碳社会的重要支撑。社会对低碳科技的需求、政府的低碳科技政策、企业的低碳科技研发、低碳科技文化引领,是科技驱动低碳发展的必要条件。缺乏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低碳技术风险障碍、国际技术转让障碍等,是科技驱动低碳发展的障碍。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及能源替代技术、发展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大力发展生态恢复技术,是科技驱动低碳发展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建设城市规划主体面临着伦理问题,其原因根源于"两型社会"建设中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中西文化冲突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强化城市规划主体的责任伦理、提高城市主体的道德素质、加强制度建设,是解决"两型社会"建设城市规划主体伦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丁成际 《前沿》2006,(10):158-160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伦理两大基本矛盾:个体至善与社会至善,道德修养与科技民主;其次论述了中国传统现代转化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传统与现代、伦理与经济-社会-文化、伦理的平实性与崇高性。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自身的异化,人们反思其社会作用,提出了科技伦理问题。当代科学技术在诸如人文精神、环境公平、政策制定以及网络技术等层面存有伦理缺失,要规避这种缺失,必须在一定原则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的科技伦理,保证科学技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伦理关系一般说来发生在两个主体之间,就企业社会责任伦理关系而言,这两个主体通常是指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而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问题会表现为不同特征。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分为外部伦理问题与内部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须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不同产业之间即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伦理关系;二是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的伦理关系即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是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伦理关系,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发展与国防科技的关系。关于如何处理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这里主要表现为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伦理关系。重温《论十大关系》,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科技伦理观、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超越当代科技-经济-社会-自然与伦理的悖论,推进人-自然-社会与科技-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及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