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主问题一直都是诸多政治问题的重中之重,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历了数个世纪不同模式的探讨与发展。网络民主是在新的信息革命的背景下,依靠新的科技手段,出现的新的民主形式。从网络民主与直接民主的比较出发,揭示网络民主在现实民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网络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和民众参与议政热情高涨,网络民主在在中国兴起。网络民主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以民众直接政治参与,官民之间的直接对话和协商为主要特点的民主新形式。中国的网络民主由于实现了民主的广度和深度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可欲行和可行性的统一。得到了官方的首肯和民众的响应,因而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网络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人民民主是网络民主的根本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网络民主促进人民民主应该发挥网络民主的全民性,壮大人民民主的主体,发挥网络民主的参与性,推进中国的民主选举,发挥网络民主的沟通互动和汇集民意的功能,改进中国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发挥网络民主的强力监督功能,强化中国的民主监督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的中国,合作治理被期待发挥的作用是双重而非单一的,既要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更要发挥一定的政治稳定器的作用。因此中国合作治理并不能简单照搬照抄西方的所谓模式与经验。以"协商民主"为基础,而不是片面强调"多中心治理"构成了中国"合作治理"的本土特色。中国的合作治理模式强调不只是获得公共事务管理权力,实现自我利益,更需要在共同参与中相互合作,通过协商民主来实现共同利益,因此在中国的合作治理中除了要注意培育有较高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较强的民主参与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要善于通过协商民主去开辟基层社会的政治空间、打造社会基础、构造信任网络,形成整体性的民主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网络民主在中国兴起并获得初步的发展。网络民主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数字鸿沟、制度供给不足与失序化、网民的非理性化与过度娱乐化等问题,成为影响网络民主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此,要不断消弭数字鸿沟,促进网络民主的平等化;尽力打造电子政府,促进网络民主的制度化;缔造网络公民,促进民主参与的理性化;实行法律道德兼治,促进网络民主的秩序化。  相似文献   

6.
网络民主的影响已经从媒体交流、经济发展、商业运行等逐渐延伸到了社会管理以及民主政治等领域,网络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民主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的互动模式.但是,网络民主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伦理困境,加剧了人的异化和道德沦丧,导致道德评价标准失衡、道德责任主体难以确定,使得网络民主陷入无序的发展状态,这些伦理困境制约了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进程,笔者还针对网络民主发展的对策建议提出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促进和完善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政治民主而言是场革命。网络在中国的民主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是网络公众舆论的塑造还是网络议程的设置都凸显出公众的主体地位,使公众更为平等地掌握信息,参与政治决策。网络的民主功能是显著的,然而非理性的话语交往和无视规则的狂热却限制了网络民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发展网络民主服务民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主"就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作为民主的新形式、新渠道和新平台,网络民主正通过"灌水"、"拍砖"等形式向我们走来.网络民主的发展必将深刻改变民众的社会政治参与模式,切实推动参与民主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的实现.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然而,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如何,必须征求人民意见,由人民来评判,就要发扬民主.所以,民主与民生问题是须臾不能离开的,犹如一个钱币的两面,网络信息社会里,尤其要重视网络民主在民生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为此,文章重点论述了如何通过网络民主的规范有序发展以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范东翠  刘艺 《学理论》2009,(25):56-57
21世纪的中国已经全面迈入网络时代。互联网络的发达,使得网络民意成为当今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一大亮点。网络民意不仅代表着中国人公民意识的全面觉醒,也日益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和左右社会公正的强大力量。在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进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引导网络民意回归理性,在缔造网络民主的基础上,逐步全面实现社会民主。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主是当今民主的重要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其首先是能够遏制政治冷漠的趋势,以及能够调动民众的参与,从而进一步强化大众公共意识,此外,网络的民主还能够营造出一个民间治理的公共空间,能够形成自己的秩序。立足当代民主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法治诉求,借鉴哲学、社会学等理论,力求于在法律运行框架内研讨网络民主的生成、发展、规制与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充分重视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更迅捷地传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息。其次,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素质。网络文化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广大网民在民主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民主意识,提升政治参与能力。再次,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效率。长期以来,人民群众主要是通过定时定点会议、传递文字材料等途径进行政治参与。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政治具有很多边缘性的民主因素,它们不是民主,但可以在现代民主的核心成分的作用下为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宪政民主的精髓所在,接着列举了中国传统民主性因素的主要表现,最后展望了这些边缘民主因素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0)
在思潮此起彼伏、互相激荡的大时代中,胡适与张君劢是近代中国民主理论的不同派系的代表。胡适是科学和西方现代化的表率,是新自由主义的领军人物。而张君劢似乎更加保守和传统,是社会民主主义的典型代表。在20世纪初期中国立宪民主经历的基础之上,胡适与张君劢就民主与自由的关系、民主与独裁的关系、民主的实现形式和民主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对近代民主理念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比两人的民主思想,使我们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潮的把握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中国,网络民主正被赋予一种极高的政治意蕴和改革趋向.但就网络民主的发展状态而言,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网络主体结构的受限性、客体结构离散性、媒介结构自组织性和本体结构混沌性,因而,网络民主是一种有限的民主.  相似文献   

15.
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了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理念的根本性变化以及乡村治理技术的突破性变革。新时代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场域是科技发展的资源前提、人口流动的场域空置、智能数据的技术支撑。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约束有数字鸿沟与技术主义的技术约束、数据短板与“数据烟囱”的工具约束、数据挑战与思维局限的嵌入困境、人才缺口与制度滞后的治理局限。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路径在于范式转变与政策设计的治理更新、数字生存与网络协商的治理完善、网络平台与网络素养的建设提升、网络民主与人技共治的措施创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治理体系的逐渐形成,民主流程也被赋予新的形式和特点,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应用推动了民主的流程再造。网络民主选举这一新形式的产生,使选举活动的宣传与资金的募集都可以凭借信息通讯技术来完成。在民主决策环节,Web 2.0技术为普通公民提供了与政府进行双向沟通的渠道,公民能够获取充足的信息并参与到政策决策过程中。多元主体得以加入民主管理过程,共同推动政府职能进行相应转变,使得公共生活的民主程度也有所提升。另外,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监察公民,在清理网络信息环境、监督政府行为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近在欧美兴起的第三波民粹主义,已演变成一场政治运动。这种民粹在当下中国虽不存在,但以网络民粹主义的特有形式展现出来。网络民粹主义作为民粹主义的一种特有现象,既具有民粹主义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因网络技术的应用而衍生出的独有特质。网络民粹主义虽然具有一定的促进参与、让人民发声等积极意义,但是它的非理性、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反建制倾向则需要有效规制。无论是在理念价值、制度规范还是在实践层面,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都是对网络民粹主义的有力回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所倡导的理性协商、多元共识、制度化路径可以逐步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负面效应,发挥正向有序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实现从网络民粹向网络民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玉素萍 《学理论》2010,(23):113-114,261
公民以网络为载体而进行民主政治参与,在现代社会具有必然趋势。与传统的民主政治参与比较,网络问政更直接、便捷和广泛,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的积极伦理意义。但网络的特点也决定了网络问政必然存在消极的影响,带来了诸多的伦理问题。有效地约束和规范网络问政,既是保障公民民主政治权利的要求,也是国家民主政治生活有序进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2)
网络民主是网络技术催生的一种现代政治模式,网络民主之所以在当今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其推动因素在于人们对于深度民主的真挚诉求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该诉求的满足。它具有广泛性、深刻性、便捷性和廉价性的特点。网络技术对于我国民主发展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从加大信息扶持力度、提升公民参政意识、建设网络伦理、完善"网上政府"和网络立法等几个方面,引导我国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质疑网络民主的现实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学者对网络民主的现状和前景表示出乐观的态度,并基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自由性特征,认为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创造一个民众充分参与的高度民主社会。本文通过对网络民主的分析,从网络技术的国家垄断性、网络民主投票的可操纵性、网络民主的不平衡性等方面指出了网络技术对民主的负面影响,并分析了网络技术发展导致的网络技术帝国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