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琦 《政府法制》2013,(24):22-23
在结束了等待已久的高考之后,全国各地的考生开始了新的等待:迎接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6月15日,清华大学为提前录取的保送生们投递了首批高考录取通知书,而更多的考生则将从7月上旬开始陆续收到各批次的录取通知书. 不过,有的考生却过早的迎来了这份"惊喜". 有报道称,就在高考的前两天,湖南怀化的肖先生一家就收到了来自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经警方侦查发现,原来是一名负责高考招生的工作人员,私下以数百元的价格向民办院校提供了生源信息.  相似文献   

2.
金童 《法庭内外》2010,(4):12-15
2010年全国高校艺术高考于一二月份陆续在各地进行,艺考过关的考生相当于一只脚迈进大学校门,只等6月份高考被大学录取。然而,因文化课成绩差,高考中个别考生不惜铤而走险作弊。作弊一旦被发现,不仅成绩作废并取消考试资格,还将记入考生个人档案伴随其终生!  相似文献   

3.
高考录取已结束,而被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北师大、复旦、哈工大六所重点高校录取的近500名江苏籍新生迟迟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六所高校的招生网上挂出“关于江苏省新生尚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情况说明,说明中称,因未交纳每个考生30元的录取费,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扣发了江苏考生录取名单,因此,录取通知书无法发放。  相似文献   

4.
高考,自我国1977年恢复后,就变成华夏神州每年夏天永恒的主旋律。考生及其家长等待考分、等待录取分数线、等待录取通知书焦急、烦躁的心情。使得炎热的夏天更加暑气逼人。而在他们焦急的背影下。一些人已经暗暗铺设了陷阱。等待着落榜的考生和家长。掉入高考失利后的另一个深渊。  相似文献   

5.
【新闻背景】2003年,福建省在普通高考录取照顾政策中新添了一项内容:凡获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考生或其子女参加高考可获加分照顾:省级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考生或子女给予加20分的照顾,区市级的加10分。然而,这种将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表彰与高考录取结合起来的政策一经面世  相似文献   

6.
高考移民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异地报名资格,侵占异地考生录取机会的一种投机行为。高考移民惠及个人,伤害的却是教育公平。一些成绩平平的考生,不择手段移民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参加高考,以较低的分数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7.
《法制与社会》2011,(11):27-29
根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三部委于2003年3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相关表述,高考体检是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时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对所有考生权益的保护。这里所说的考生权益,理应包括考生们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个人隐私权得到尊重等最基本的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8.
肖群 《法治纵横》2011,(4):48-49
贵州作为西部内陆省份,教育水平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相对滞后,国家为鼓励贵州考生,在高考录取分数线上对贵州生源有所照顾,分数线相对较低。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铤而走险买卖户籍,帮助外省考生“移民”贵州参加高考,从中获取暴利。  相似文献   

9.
牵动无数考生的我省2004年高招录取工作已于7月11日全面启动,不同批次的录取工作将在规定的各时间段内陆续完成。考生们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填报志愿的完毕,他们都在盘算着自己的未来。然而,今年的高考,对于肥西二中的考生刘勇来说却是一个令他今生今世永远难以忘怀的痛。他本来可以坐在考场为十年寒窗填上一份答卷,他本来可以和天下所有的考生一样,期盼激动人心的那一刻的到来。可仅仅因为90元的债务,刘勇被方家琴抢走了准考  相似文献   

10.
练惜 《江淮法治》2011,(13):39-40
金榜题名是每一名莘莘学子的梦想.高考正是通往这一理想的道路。然而,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从领取准考证到收到录取通知书,一些不该发生的小小变故不仅引发矛盾纠纷,而且往往就此改变了考生一生的命运。无论是高考的考生、家长,还是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应认真学习和遵守法律,让法律为高考全程护航。  相似文献   

11.
<正>因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国家针对不同地区的高考生设计了不同的试卷和高校录取分数线。为此,部分考生为了达到上大学或上好大学的目的,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途径,向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录取率比较高的省份流动,俗称"高考移民"。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有关"高考移民"的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部、各省招生办也采取  相似文献   

12.
伟民 《江淮法治》2009,(14):1-1
为了骗取高考加分,重庆考生何川洋的父母设法更改了儿子的民族成分,结果却弄巧成拙,以裸分就摘取重庆文科状元的何川洋最终被挡在大学门槛外。随后,31名有同样造假行为的重庆考生,也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相似文献   

13.
秦博 《法制与社会》2010,(23):62-63
按照现行制度,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录取时享受优惠政策。由于该优惠政策可能引发关于宪法中平等权方面的问题,本文从对该政策合宪与违宪之争入手,对其进行合宪性证明。  相似文献   

14.
高考招生的无区别对待,即确立一个中立标准———考试分数来决定学生是否录取,虽然能够根除故意歧视,但不能消除事实歧视。而以消除事实歧视为目的的补偿平等、优先录取,只是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不具有普遍意义。高考招生平等保障,应是与正义社会相契合的参与平等,社会各基本派系(如民族、地域)都应有适当比例的合格考生接受高等教育。这意味着,当无区别对待招生损害了正义社会的基本要求,民族、地域因素在高考招生中就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旭东 《江淮法治》2011,(12):22-22
高考前各地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果断行动。近期连续破获了45起涉及高考的贩卖作弊器材、考试诈骗案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2名。对高考作弊行为,将“出重拳”予以坚决打击,对严重违规者一旦查实,不但取消今年考试或录取资格。还将予以取消下年度考试资格.并记人考生诚信档案,触犯法律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北京晨报》6月6日)  相似文献   

16.
耿焰 《中国律师》2001,(12):34-36
一年一度的大学新生的录取结束了,而三名考生因高考录取中的不平等待遇状告教育部侵犯平等受教育权一案却在杜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仅从违宪审查的角度斗胆对该案所涉及的某些问题进行了一番遐想,因此观点不仅仅限于案件的处理。 行政诉讼下的违宪审查之诉 三名考生状告教育部的诉讼名为行政诉讼,但却包含了违宪审查的内涵。行政诉讼与违宪审查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所谓违宪审查,是指由公民或法人等组织向特定的违宪审查机关提起的要求确认法律、法规、规章是否违背宪法的请求,这种请求可以是司法性的。可见判定是否属于违宪审查的…  相似文献   

17.
高考加分事关亿万兆民。考生入学请求权的宪法依据常被误认为是受教育基本权利,其实是平等权。虽然高校在招录过程中依附于政府,但当其行使录取自主权时,该权力的实质是学术权力,来源于科学研究自由。横亘在考生与高校之间的调档行为属于行政许可,既缺乏法律依据,也不宜继续存在。各省新建或培育高水平大学是保障平等权和科学研究自由的根本之道。北大、清华和热门专业取消奖励性加分,补偿性加分不构成录取的决定性因素,则能实现平等权与科学研究自由的均衡。  相似文献   

18.
去年8月和9月,在中国教育界发生了两起“石破天惊”的事件:一名广西考生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但必须交纳10万元才能领到录取通知书。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李末向社会公开道歉。内蒙古通辽市一考生因比兰州理工大学规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低3分,该校要考生交3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前主要实行"优先录取"政策,1978年后主要实行"加分录取"政策。从优先到加分1950年,教育主管部门规定,高校招生对于"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以及华侨学生,考试成绩虽差,得从宽录取"。这一政策体现了照顾性与鼓励性兼顾的原则,符合当时的人才选拔环境和制度。1956年,高等教育部学生管理司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1956年暑期招生录取、分配办法》进一步规定了优先录取的分数控制幅度,要求"在与一般考生成绩相同或相近(指总分少20分左右)时,就应该优先录取"。  相似文献   

20.
硕士生招生考试是招生单位与考生相互选择的选拔性考试,是双方建立录取关系的过程。本文拟从契约视角,结合北方工业大学实际工作,对招生单位发布招生简章、考生填写报考志愿、招生单位组织考试录取等环节进行分析,对构建规范制度进行探索,确保考试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实现招生单位培养资源与考生科学配置,积极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