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围绕消费者这个主体从角色定位和角色遴选这两个大的角度,分别论述价格听证的功能,消费者的角色困惑与定位,消费者代表的法律性质、条件、遴选办法、参加听证的消费者代表的人数和比例等问题,细化法律法规的规定,改变消费者在我国价格听证中的劣势地位,更好地实现价格听证在人格尊重、理性决策和平衡利益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当消费者向销售人员告知自己所看中的机型后,销售人员会报一个远低于市场平均售价的价格,以此来留住消费者。接着店员装模作样地去调货,很长时间后告知刚刚没货了。在等待调货的过程中,销售人员以各种方式贬低消费者看中的机型,同时推荐其他机型,利用消费者对市场行情的不熟悉来牟取暴利。这就是在北京中关村行话所说的“转型”。这不,消费者林江在购买笔记本电脑时就稀里糊涂地遭遇了一把“转型”。  相似文献   

3.
女警·妈妈     
周玉荣 《江淮法治》2011,(14):21-21
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场演出,那么女警和妈妈。就是我生命中每天都要出演的两个角色。当我面对群众,我是一名女警;当我面对女儿,我是一个妈妈。身兼两个角色多年,我却始终无法给予自己一个合适的评价,惟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心愿,那就是希望自己能竭尽全力诠释好这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做一个合格的女警,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相似文献   

4.
社会上有多种角色,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归类到某个角色甚至多个角色上去,其中包括职业带来的角色,并无可避免地带有与这种角色匹配的特定心理。不仅如此,同行之间存在的"利益相关"(利益共同体)以及或许有的亲情,还会产生与特定角色群体相关联、处理群体间彼此关系的规则与潜规则。其中有一项潜规则世人不可不知,就是沉默法则。  相似文献   

5.
浅议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徐贵一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既要依靠消费者行使自己法定的九项权利,经营者履行自己法定的十项义务来实现,也要依靠发生侵害案件后消费者正确运用法律救济来帮助。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要依靠合法地确定赔偿义务主体、正确地选择解决消费争...  相似文献   

6.
工商、质监等政府职能部门过分地教导消费者如何甄别假劣、规避消费陷阱,实质是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相似文献   

7.
美国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林声  罗劲 《法制与社会》2010,(26):104-105
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开始了大刀阔斧地金融监管改革,并于2010年7月15日通过了最终版本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创设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全面有力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本文将结合其改革进程,分析金融消费者这一概念,并探寻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比较广告法律规制的多维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比较广告概述 广告,作为经营者宣传自己的产品,争取消费者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商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比较广告(Comparative Advertising),从广告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将自我品牌同其他竟争品牌的比较,能突出自我品牌的USP(独特的销  相似文献   

9.
关于角色的商品化权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槟 《中外法学》1998,(1):127-128
<正> 随着影像媒体的不断进步,作品越来越容易得到广泛的传播,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逐步为人所周知。而将这些角色的形象以至名称用于商品上或者服务上,往往会强烈地唤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这种谋求作品中角色(名称)的商品实用化的权利被称为商品化权。由于作品中的角色,尤其是著名的角色,包含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常被他人擅自在商业上使用,所以在法律上应当给予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各个社会成员通过符号产生互动和理解,恰当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以此来融入社会。这样的和谐才具有它的内在的持续性和生命力,也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防爆安检女警,李红努力地实现着自己的社会价值;然而,作为妻子和母亲,为了实现自己社会角色的最大成功,李红有时却不得不选择放弃与割舍。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涉及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经营者——电子商店在网络交易中扮演了"柜台租赁者"和"广告主"这两个角色。网络空间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严重威胁,电子商店应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在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谈有为     
什么是有为?精神境界不同,人生观念不同,价值判断的标准必然不同,结论也就不会一样。我认为,判断是不是有为,要客观地以社会需要为标准,否则,不是没有社会意义的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就是否定有价值的行为,对公益不利。所谓有为,就是认真对待自己担负的社会角色,努力向上,使自己的人生发挥积极作用,形成社会价值。一个人的活动只有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利益,产生有益的效果,才会被社会认可是有为。一些以为官职高,财富多,名气大等就是有为,这绝对是错误的。这样一些表象固然可能是有为的结果,但不能成为判断是否有为的标准。雷锋、时传祥无官无…  相似文献   

14.
凡超 《刑警与科技》2004,(5):206-20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这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更给正规生产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如何应用各种防伪技术和方法来保护自己的产品及品牌,消费者如何更好地捍卫自己的权益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刑法》都有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规定,这些法律颁布实施已有一定时间了,但仍有许多消费者对什么是伪劣商品并不十分明确,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政府法制》2013,(20):11-11
现行《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就是这样一条“睡在那儿的条款”。该制度的设置初衷,是帮消费者弥补损失,鼓励消费者运用诉讼的手段保护自己.同时也能威慑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莫要制假售假。然而,《食品安全法》实施整四年,很少有消费者提起惩罚性赔偿的诉讼。此外“有奖举报制度”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7.
孙立业 《法制与社会》2012,(26):105-106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问题是消费者的具体权利.在我国目前的研究中,没有对《消费者权益法护法》中的权益的具体含义进行清晰的表述,同时对消费者权益的具体保障在实施上也存在漏洞.本文将以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保护的对象,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保护的角色进行分析,对消费者的法定权利和实际权力进行深入探究,并以此为切入点,厘清消费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邢会强 《北方法学》2013,7(5):110-116
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的消费者政策发生了转换,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教育以及消费者的义务得以强化。国际社会还兴起了"消费者社会责任行动"。消费者责任实际上指的是消费者的义务,它分为消费者对自己的责任、对经营者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三个方面。消费者保护法中应规定消费者的责任,但应仅限于消费者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而不是对经营者的责任。作为消费者中的一个类别,金融消费者也应负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刘武俊 《检察风云》2013,(10):16-17
实施近20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迎来大修,2013年4月24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草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首次提交审议。我们每个人无论职业身份差异都拥有同一个角色——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一部与我们每个人的权益都休戚相关的重要法律,《消费  相似文献   

20.
由于保险产品的无可感知性,消费者的认知水平主要依赖保险营销员,而保险营销员自己对保险产品的认知可能存在偏差,因而不能恰当地向消费者传递保险产品真正的功能信息。本文指出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应加强诚信建设,优化意识形态,改善保险公司的赔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