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据是民事诉讼的基础 ,民事证据的收集是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体系。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存在弊端 ,致使当事人收集证据困难。应当加强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收集证据的制度保障。建议尽快制定通过《证据法》 ;实行证据开示制度 ;建立依当事人申请的法官协助取证制度 ;完善“知情人员”违反证据提供义务的法律制裁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证据偏在使得诉讼中原告收集证据难的问题更加凸显,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原被告收集证据能力产生了巨大差异,造成了原被告诉讼中实质上的不平等。针对环境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偏在的问题,英美等国扩大证据开示的范围,德日等国则注重扩大文书提出命令的适用范围并建立起诉前的证据收集制度,这些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环境民事诉讼中证据偏在所导致的实质不平等,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改革措施对我国证据收集制度进行改革,消除原被告双方证据收集能力的巨大差距,实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原被告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3.
证据失权制度在民事诉讼制度中的确立必将发挥积极作用。宥于证据失权制度的自身局限 ,无法解决举证时限制度中的诸多问题。应建立多元化的救济体系 ,确保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程序对于大陆法系以及美国这一英美法系的重要代表而言,都是以辩论原则为基础的,因而也均须借助证据收集制度矫正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由于辩论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审理程序或集中或分割以及二者相左的程序正义观,大陆法系奉行职权进行主义,美国则建立了证据开示制度。完善民事证据收集制度是我国此次修改民事诉讼法不应回避的着力点,可建立以当事人为主导、当事人与法官共同配合的取证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民事证据保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民事证据保全制度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首先要关注民事证据保全与民事财产保全的区别,并正确分析和对待两者重合的现象。民亨证据保全制度需要更多立法上的支持,当务之急是需要对采取民事证据的诉讼中保全、诉讼前保全需符合的条件加以明晰地规范。英美法系国家的某些制度及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些立法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法定和裁量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模式——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裁量制度。文章以这两种证据制度为参照物,客观分析我国民事证据制度模式的现状,进而从法定与裁量的角度入手,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事证据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民事诉讼中 ,所谓答辩失权制度是指一审被告或二审被上诉人在规定期间内 ,因未实施答辩行为而丧失此后进行答辩之权利的制度。它是一项用于确定当事人双方争议焦点的诉讼程序制度。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民事审判改革 ,克服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之弊端 ,最高人民法院于 2 0 0 2年 4月 1日起开始实施的司法解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确立了“证据适时提出主义” ,从而建立了我国的证据失权制度。而答辩失权制度作为证据失权制度的配套实施措施 ,其建立和完善是证据失权制度发挥功效 ,实现“公正与效率”价值目标之关…  相似文献   

8.
台湾民事证据保全制度较好的吸收了德国、日本法的相关内容,发展较为成熟和完善,制度构造上包括证据保全实质要件、声请事项、法院裁判及当事人救济、当事人程序权利保障、证据保全效力和证据保全程序上的和解协议等方面内容,将为我国大陆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2012年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法院对于一般民事案件的诉前证据保全,我国证据保全制度日趋体系化。然而,涉及诉前证据保全的各规范性文件在管辖、申请要件、担保问题上的规定却不一致;其程序设置、保全证据的效力也不明确,还存在将证据保全与民事保全相混同的问题。为此,应当转变理念,凸显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统一立法规定,确立证据保全制度的独立地位,加强程序保障,明确保全证据的效力,以期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利用民事诉讼这一合法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民事虚假诉讼现象不断出现,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民事权利不应该被滥用,民事诉权也不例外。必须建立虚假民事诉讼损害赔偿、立案警示和虚假诉讼嫌疑报告、完善民事证据审查等制度,最终达到规制民事虚假诉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法前沿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系问题是民事诉讼法修订中最重要的问题:在未来的民事诉讼法中是否需要保留证据制度、再审制度、执行制度、非讼程序等尚需进一步探讨;破产程序应从民事诉讼法中剔除;应当增加人事诉讼程序、法律审、小额诉讼、诉讼费用、第三人撤销诉讼、票据诉讼等规定.另外,起诉制度、一事不再理原则、证明责任、证明标准、民事检察监督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应界定为法官和律师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收集证据材料以及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各种活动。法院调查证据的原则应该包括合法性、及时性、客观性与中立性。正确处理当事人收集证据与法院调查证据的关系是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事证据立法应重视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民事证据立法的理论立场》一书中,汤维建从“以证据文化诠释证据制度,以证据制度型构证据文化”这一学术视角出发,对已经开始且正在经历重大历史性变迁的中国民事证据制度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且论证有据的回答,并在压台部分附以蔚为可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建议稿),做到了专题性研究和体系性建议的良好结合。该书将对提升相关理论研究水平、推动立法进程、影响司法实践产生引领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证据交换与接收制度在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是一个重要内容,而现有的民事诉讼法里并未过多规定和涉及。在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里,对逾期举证后果以及法院的证据接收制度进行了简短规定。完善证据交换与接收制度,分析其构思的合理性以及操作层面的不足之处,能够有效补充现有的制度空白,提出完善策略,推进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事诉讼法》在2012年8月31日修正后,举证时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使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逾期证据从“严格失权”过渡到了“灵活失权”,然而细节方面的规定仍存在不足。文章指出,对民事举证时限的延期应做出具体规定,设定逾期证据的采纳标准,同时要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证据排除规则是民事证据规则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实质是排除妨碍司法裁判人员做出公正裁判的证据材料。我国的民事证据排除规则主要体现在司法解释中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很少。作为民事诉讼实践的采证准则之一 ,民事证据排除规则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原则性 ,又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和操作指导性 ,建立和完善民事证据排除规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法民事证据排除规则作为保障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重要诉讼法律规则,业已为学术界所重视,但遗憾的是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于该规则之规定尚有很大缺陷。文章将通过对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关于非法民事证据排除规则理论之比较及对我国非法民事证据排除规则的建构与发展两个方面对该规则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对我国非法民事证据排除规则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制度是相辅相成的。既是对当事人提供证据这一诉讼权利的保障,又是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一种程序性的限制。在重构我国民事审前程序中,还应借鉴国外立法例,建立法官释明权制度即“法官指导当事人举证”,规定当事人的主导地位和建立当事人双方和法院的共同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99’年会于1999年11月上旬在上海举行。会议代表达一百六十余名,大会收到学术论文近百篇。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主要就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证据立法、证据开示问题、反对刑讯逼供、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人大个案监督与司法独立、陪审制度、辩护制度、民事再审制度、民事执行制度、制约行政诉讼的  相似文献   

20.
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证据发现制度虽然在证据发现的范围、发现方法以及违反发现程序规定的制裁措施 ,即基本构造上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有关规定不同 ,似乎显得更为详尽、周全。然而英美法系国家在有关证据发现的规定上之所以颇具匠心 ,并非完全是因为立法技术上的成熟 ,其实是其诉讼体制的实际需要。诉讼体制不同 ,其制度设置也必然各异。为此 ,中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构建 ,应当从中国诉讼体制的特点出发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