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2006年开始,福建省争取每年招募500名左右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从事支医、支教、支农和扶贫工作。同时组织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为毕业后6个月以上仍未就业,并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提升职业技能服务。并提供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本生活补助。将从全省韶分高校推荐一批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到福建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并到省内经济欠发达县中学任教。对就业率明显低的高校,将限制其招生.对就业率明显偏低的专业,压缩其招生规模,直至停招。  相似文献   

2.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就业任务可谓是十分繁重。日前,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更是发文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还应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拓展相关产业、企业、科研项目、基层等就业岗位;加强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同时各地、各部门还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通过以上诸多措施的实施,努力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这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参与到相关的就业准备活动中,得到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而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的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较之2004年增幅高达20.7%。 教育部于今年提出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73%。 就业率包括:签订正式就业协议:签订应聘协议;自主创业或自由职业:出国和升学。  相似文献   

4.
数字     
《中国人大》2009,(14):7-7
68% 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7月1日统计,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在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5.
犤编者的话犦2003年是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大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新增67万多人,增幅达到46.2%。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80%,有近30万毕业生未能就业。据有关专家预测,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将有64万人落实不了工作岗位。由此发展下去,到2004年将有75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追其根源,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大学生就业难,一些人把“源头”归结为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关乎民生的就业状况历来是衡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尺之一。近年来,上海积极深化就业政策,保持全市从业人员总量平稳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上海的从业人员突破了900万,失业率已连续4年下降。 统计上海去年的就业情况,403万来沪农民工就业率97.1%;12.4万处在就业年龄段并拥有就业能力的持证残疾人就业率88%;14.3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7.25%;采用户籍和居住证“双轨制”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3.56万,进入制造、服务、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影视业……上海的就业涉及方方面面。限于篇幅,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在上海毕业,具有中高学历求职者群体的就业状况和申城提高这一群体就业率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招生与就业率挂钩之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出台的招生与就业率挂钩的政策,从宏观上督促各高校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办学的效益。然而,简单地用就业率指标来调控招生计划、增减专业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高校就业率注水成了影响高校诚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今日上海》2008,(2):9-9
去年上海高校毕业生14.3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4万,就业率为97.25%;而今年共有高校毕业生14.9万人,比去年又增加6000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上海将多管齐下,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实际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初步的措施是:将就业见习和青年职业见习基地的范围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各类行业;对家庭经济困难且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和重点推荐,并尽量给予适当的求职经济补贴;  相似文献   

9.
有媒体报道说,大学不能再为达到高就业率而虚报各种数据了。教育部前段时间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就业规范管理,各高校务必做到四不准:不准以各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温州市不断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实现了就业率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较大增长。截止2008年底,该市共接收本地高校毕业生档案27131份,其中,实际报到落实就业单位并到人事部门办理报到手续的刚性就业13812人,刚性就业率为50.9%;通过对600位学生的隐性就业抽样调查显示,隐性就业为73%;加上部分游离在刚性就业统计之外而实际上处于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状态的毕业生,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推算出高校毕业生实际就业率达到87.67%。  相似文献   

11.
刚刚过去的2006年,从零工资就业、名校生养猪论、港校报考热,到疯狂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技校回炉、教育部严查就业率造假,无不体现出知识型劳动力市场的“紧张”。  相似文献   

12.
李雪 《中国民政》2023,(15):19-22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把稳就业放在“六稳”工作首位。2022年7月,民政部联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的通知》。2023年,民政部将“陪伴成长·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作为全国民政系统“为民解忧办实事” 9大民生项目之一。一年多来,全国民政系统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社会组织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组织积极行动、多方发力,以实际行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招生与就业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生和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两项重要工作。就业率是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状况的直接反映,同时也将反作用于招生计划和生源质量。如何把招生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的个人进步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协同理论,是研究如何使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整体功能大于简单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的理论基础,对于高校的招生与就业来说,建立起沟通顺畅的信息体制、高效一体化的运作流程,是实现招生与就业关系的重要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4.
自1999年以来,高校招生人数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就业率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之一。高校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更应有健康的心态,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为就业而就业,出现非理性和非正常的行为。转变观念,厘清就业中的各种关系,对于就业中的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嘉兴各级人事部门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据统计,2008年该市共接收应届毕业生17760人,同比增长26.8%,其中嘉兴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8%。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09,(7):62-63
2009年6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曹建文的文章,新疆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找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否则不发给毕业证。一些学生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各显神通,虚假的学生就业率随之出现。而且“假就业”不仅新疆有。其他地方也都或多或少存在。  相似文献   

17.
《协商论坛》2007,(2):19-21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毕业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去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约22万人,比2005年增加30.2%,加上前几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已突破25万人,实际就业率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万由祥  田寿永 《半月谈》2004,(12):80-80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健全“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招生、培养、就业三者闻的良性循环,该院2004届毕业生有3250人,到6月初,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60万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注的重大改革之一。今年的高考改革又有那些突破呢?记者从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议、普通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会议和教育部高考改革实施工作小组组长瞿振元、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就高考改革答记者问透露的信息,归纳出今年高考改革10大动向,记下高考制度改革的前进足迹—— 1.高校招生规模继续扩大但幅度减缓 教育部2001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将继续保持扩大招生规模的势头。 2000年全国下达招生计划是204万人,实际录取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