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世纪转型期的现代新闻传播对受众的关注,直接影响着新闻写作的发展趋向。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新闻导语写作对受众审美心理的关注表现各异。作为新闻与美学的交叉视野,这种对受众审美的关注越来越引起新闻传媒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煽情新闻是媒介以吸引最大数量的受众为目标而选择报道内容与形式的新闻类型,而其吸引受众的方式主要诉诸受众接受新闻时情感、情绪上的强烈变化.煽情新闻的易接受性虽有助于社会新成员加快社会化过程,但诉诸受众情绪性反应的内容选择往往使其成为一种腐化社会的公害.镜子式客观反映理论与公众知情权理论,是新闻煽情主义之道德辩护的主要依据,但这两种理论均不能逻辑地支持煽情新闻作为一种合乎道德的新闻类型.  相似文献   

3.
播报新闻,对于广播电视传媒中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而新形式下的新闻到底以怎样的播报方式出现最为合适也成为一个颇受关注与争议的问题。本文以新闻播报的不同方式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说明新闻的播报同时存在的多种方式,应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不同的语言形态下,采取不同的新闻播报方式,以最大限度的达到受众对新闻的理解、关注与认可。  相似文献   

4.
<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相关新闻宣传报道的特点是严谨、准确,注重程序。随着百姓对电视新闻质量需求的提高,如何让人大电视新闻摆脱过去单一从时政新闻角度播报的"联播体",转变为真正贴民生、接地气,这就需要新闻从业人员不断探索,创新人大电视新闻报道的手段和方法。一、贴近群众生活人大新闻中涉及的内容都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人大新闻最直接的受众也是人民群众,能吸引多少受众的眼球,是检验一条新闻传播效果的最直接体现。创新人大电视新闻,首先要从选题入手,选好切入点。从小的切入点,选择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或现象,着眼小问题,反映大事件,不仅能赢得受众的广泛关注,还可以促使问题的解决。人大电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3,(7):95-96
夏景军、李胜楠在《理论界》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崭新的信息时代来临,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整个新闻传播生态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竞争中趋向融合,新闻受众这个重要而复杂的群体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应从多个视角分析总结新闻受众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特征,以期对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的受众认知及新闻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以移动终端的普及为表征的移动互联时代,大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产生了颠覆性变革,"个体"成为绝对的"主体"。移动互联网将互联网上存在的信息聚合为数量更少、布局更清晰的以"人"为核心的信息集,完全由个人决定信息的接收和传播,各类媒体的新闻生产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闻信息的获取日益扁平化和同质化的背景下,受众对高质量言论的需求上升成为不争的事实。顺应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新闻评论生产的分众化,可能成为各媒体以市场细分策略赢得受众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传播新技术以及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的影响,受众需求以及大众传媒的运营策略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如何在传播新技术条件下重新聚合日益碎片化的受众,公民新闻的发展为此提出了很好的进路。公民新闻的平民化视角和对公民切身利益的关注满足了社区邻里议程融合的需要。媒介在此条件下也提出了"媒介社区化"的经营策略。公民新闻在参与者的自我赋权中加深了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以及行动力,从而使社会整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陈燕 《求索》2008,(6):186-187
新闻故事化文本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故事性的叙事方式、引入故事性元素对新闻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为受众提供了解读新闻事实的“另类途径”。然而,新闻故事化在媒介的新闻实践中渐渐步入了娱乐化的误区,产生了一些不良效果。为使新闻故事化健康发展,需要媒介尊重新闻基本规律和文化核心价值,强化党和政府的新闻监管职能,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这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播报内容、形式相比其他电视节目更易体现出民本倾向并为广大受众认可接受。更为重要的是,节目主持人在民生新闻栏目中发出的新闻评论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成功的电视栏目为电视民生新闻中的新闻评论探索出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认识     
新闻以提供现象的方式帮助受众在认识中产生新的概念。它是通过传播信息的方式使受众获得直观和表象的。新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作用,不仅表现在提供能发现事物本质的现象方面,从宏观上看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由量变到质变最终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张宏树 《求索》2011,(6):210-211,172
传播革命,媒介融合,人类已经进入受众分享传播权时代,如何实施传播权成为考量的核心。新闻传播教育需充分认识媒介融合所导致的媒介变革的过程与规律,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平台等诸多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内容都处于重组与更新阶段。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教育需强调人文社科基础,提升媒介素养,充分认知媒介融合、融合文化、融合新闻、融合受众,强化技术、社会责任、传播伦理在其知识谱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晓益 《前沿》2014,(3):238-240
本文从人文科学面临的表述危机,新新闻主义以及新闻叙事视角多维视野考察实验新闻,认为实验新闻的出现是新闻媒体在处理如何描述社会现实、记者的主体身份与报道的关系以及新闻叙事视角变化的综合结果,从而突破从静态的新闻文本去分析实验新闻在新闻技术操作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事业是为了满足社会和社会人对新闻信息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新闻概念与新闻定义应该以社会实际与社会人的生活实际作为逻辑思考的起点和归点,笔者从哲学现代意义转向视角观照新闻传播的社会生态环境,思考新闻概念和新闻定义,新闻概念和定义应该包括新闻评论涵括对意义的思考,这一思考不会带来理论和实践的混乱,其理论突破的冲击正是它的价值所在,是新闻回归社会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4.
清朝道咸同光时期舆地学的兴盛以及逐渐巩固的“九州之外更有九州”的世界地理观念 ,成为近代以降国人进行新闻实践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地理观成为民族—国家观念重要成分的历史情境内 ,新闻业对中国地图业发展的推动和对具有舆地学传统的报道方式的实践 ,弘扬了时代精神。旅行通讯现象的背后是新闻记者的地理自觉 ,这一新闻体裁因此成为历史事件与地理文化的双重结构文本。处于传播全球化的当代 ,“国家地理”除其地缘政治意义外 ,已转化为颇有意味的传媒符号。地理学视野的新闻定义就是对受众未知的某一时间的地理空间活动和现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肖鲁仁 《求索》2007,(7):186-187
经济新闻的价值结构不同于时政、社会、文体等新闻门类,影响力是经济新闻的核心价值。将影响力置于经济新闻价值构成要素之首是因为在分析新闻事实、传者与受众三者关系时要真正体现出受众本位意识。经济新闻的影响力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闻事实因传播而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力,一是解析新闻事件所引发的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两种影响力中后一种影响力常常更加深刻而持久,这也是经济新闻引人入胜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6.
传媒核心竞争力与新闻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核心竞争力是指新闻媒体独有的、保证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知识和能力体系。它是中国新闻传媒界必须面对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及竞争策略。“以新闻为本”是新闻活动最基本的原理,在传媒经营管理的整个价值链条上,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是关键所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真正的新闻化必须面向市场,传媒应通过市场的检验和调节来真正地落实“以新闻为本”,从而有效地发挥新闻本位在传媒核心竞争力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闻标题在新闻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横跨采访学和编辑学两个领域,对引导受众接受新闻事件的告知,积极扩大传播功效,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好标题,在各种好新闻评比中,独占据一席。从事新工作多年,发现有些新闻标题可以做很美,而且亦有规律可循,本文就这个命题作一扼要梳理。  相似文献   

18.
报纸新闻庸俗化的倾向是当前报业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这种倾向的出现并非偶然。只有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办报理念和综合素质、健全机制、加强媒体自律和他律、提高受众水平,才能遏制报纸新闻的庸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公共话语的新闻,其结构既直接地与社会实践和新闻制作的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又间接地与新闻媒介的机构环境、宏观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荷兰新闻传播学者托伊恩.A梵.迪克所著的《作为话语的新闻》一书以报纸新闻为蓝本,从话语分析的角度重新阐释了新闻理论的话语意义。即一方面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文本的制作和构建,另一方面是受众对新闻文本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从两方面相契合的“新闻文本”出发,作者集中论述了“新闻的话语如何区别于其他的话语形式”和“新闻的话语为什么区别于其他的话语形式”两个问题,并且通过话语和认知结合的跨学科研究,突显了其对效果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不是商品 ,这是个长期以来有争议的问题。笔者亦想谈谈自己的意见 ,以供商榷。一、新闻客观上具有商品属性新闻是否具有商品属性?笔者认为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首先 ,确认一种东西是不是商品 ,要看它是否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新闻客观上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 ,即使用价值和价值。新闻具有使用价值 ,因为新闻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受众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求 ,它能够帮助受众认知周围的世界 ,从而使受众根据新闻信息对自己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作出判断 ,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