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菊香  欧阳询 《求索》2015,(1):101-105
五四时期,张君劢与《新青年》同人的启蒙思想,在哲学基础与侧重点方面固然有别,但双方均是源于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而提出思想启蒙的新路向,均是欲从思想文艺上建设政治的基础,并且均以民主与科学为主要内容。凡此种种,不仅表明张君劢亦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也昭显了新文化运动具有多元化的思想谱系。  相似文献   

2.
钟璞  罗云 《理论月刊》2007,(8):51-53
实现与西方以自由、人权、民主和神圣财产为核心价值的启蒙思想的"对接与融合,"成为20世纪汉语知识分子精英的一种理想诉求,并进而成为20世纪末中国制度设计之应然现实,但在肯定西方启蒙运动"理性"文明毋庸置疑的普世价值的同时,其宰制与异化的内在缺失以及由此而生的诸如私欲膨胀、生态失衡、社会失范等西方社会之固有症结亦成为当前我国体制集团、知识精英和草根资源的醒目焦虑,因此,曾经为五四启蒙所激烈批判甚至彻底否定的本土文化资源,理所当然而又众望所归地成为五四启蒙否定之否定——对启蒙缺失弥合与整拾、救赎与超越的精神资源,构成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激活与浴火重生的现代性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3.
"启蒙与救亡"的变奏:孰是孰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与救亡"的变奏,所言说的本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在发展逻辑,同时它也成为近代思想史的基本主题之一.该学说的发明权之争其实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哪种理论对历史和现实更有阐释力."启蒙与救亡"的历史逻辑,一方面依赖于从严复、邹容到陈天华这些历史当事人的创造,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李泽厚、舒衡哲和史华兹这些历史阐释者的阐发而获得.实质上,"启蒙与救亡"所面对的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国家富强与个人自由何者更重要?如今"救亡压倒启蒙"理应转向"启蒙就是救亡",国家富强与个人自由应协调一致并相互补充,这也正是当代中国走独立发展的道路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70年前的“五四”实际上包括了新文化运动和爱国反帝运动两个部分。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与科学大旗,痛斥封建礼教,批判传统文化,在“五四”这曲时代交响乐中,突出了思想启蒙的主题。但是,当时极力推崇“德”、“赛”精神的五四青年,所面对的却是一个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泥淖中越陷越深的贫弱祖国。当务之急乃民族救亡图存。这样,当思想启蒙的第一主题达到高潮,救亡图存的第二主题  相似文献   

5.
新启蒙运动兴起于1936年下半年,其主题是反孔和爱国救亡,其思想武器是“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新启蒙者正是继续“五四”启蒙精神,纠正第一次新文化运动理论和实际脱离的缺陷,将辩证唯物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反对孔子传统,推动文化上的爱国救亡,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新启蒙运动是连接20世纪30年代反尊孔读经潮流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具体环节之一,在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100年前,五四运动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把肇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阶段,由此,民族救亡与思想启蒙交汇一起,"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凭借革命势力的支持,解放区普及并实现了婚恋自由这一启蒙信念。由解放区文学对婚恋自由的价值判断,可以清晰地梳理出解放区文学中革命与启蒙错综复杂的关系。由启蒙质疑革命到二者相互促进,再到某种程序的背离,解放区文学继承但最终与五四的启蒙主题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8.
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用政治学理论重新梳理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是当下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反帝反封建或"救亡"与"启蒙"只是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独立、政治民主的手段,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构建现代民族—民主国家。在政治发展背景下构建民族—民主国家的思想历程应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主轴,更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以及政治发展史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坛上,京派并未疏离时代、远离政治.他们继承了"五四"传统,努力把启蒙扩展到政治领域.表现出了一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启蒙政治姿态,以回应政治风雨交加的时代.他们试图以启蒙方式进行民族救亡,"以非政治的途径解决政治问题",用艺术手段介入时代,而在政治之外寻求通过艺术力量改造社会.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10.
试论近代中国民主追求的三次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主立宪政治作为近代中国民主追求与选择的起点,在整个近代中国的民主诉求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民主共和政治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二次民主抉择,是辛亥革命所要建立的民主模式。五四时期的激进民主是近代中国第三次民主诉求,追求的重点虽是民主的价值、民主的理想,但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方式却使这种追求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地宣扬民主理想和价值,忽视了使民主走向现实的制度建设,从而用民主的理想扼杀了民主现实。这种民主追求的危险在某种程度上,仍在影响着今天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中介,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活动过程中与语境之间的一种关系。在微时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显现出个性化、碎片化、生活化、多样化的特征,而理论与实践中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忽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明显滞后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诉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逻辑与现实变化能力的不足,已经无法准确真实的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外部语境的变迁,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此,以话语为维度审视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危机,并以此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救亡与启蒙     
<正> 五四爱国运动,到今天整整七十一年了。在我们缅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英雄业绩的同时,不由使人想起了近年来思想舆论界出现的一种怪论,即所谓“救亡压倒启蒙”的论点。要知道,中国人民在救亡斗争中所战胜的,是最强大、最凶恶的敌人——帝国主义列强。然而,按“救亡压倒启蒙”的观点看来,战胜如此强大的敌人,完成这样光辉业绩的伟大的中国人民,直到现在,他们的眼睛还没有睁开,如今还得补上资产阶级启蒙的那一课。提出和附和这一观点的,既不是蒙童,也不是对中国革命史茫无所知的人。我们不禁要问,怎么会作出这样不顾事实的、荒唐的论断来呢?五四运动就是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的影响全国、震动世界的爱国运动;这个运动又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  相似文献   

13.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革命者的头脑,在延安这个非常贫困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孕育、发展起来的一种振兴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不仅体现在每一个革命者的身上,而且也表现在延安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民主精神和廉洁风范。关于政治上的民主精神,笔者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写过一篇《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发表在《楚天主人》1995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转向,是在继承五四启蒙理念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最终目标,探索而得的启蒙新路。《新青年》同人的分化打破了"不议政治"的困局,在近代中国诸多社会思潮相博弈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介入过程中,五四启蒙实现了从文化立人到革命救国的内涵转变,促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创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新篇章。从五四时期到新时代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启蒙经验也必然助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5,(9)
在党中央领导下,南方局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南方局团结带领国统区各阶层人民,同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一道,为完成驱逐日本侵略者,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作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民精神是民主政治重要的思想基础和非制度性资源,两者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公民精神的内涵丰富,与民主政治关系紧密的主要有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三个要素。公民精神缺失是当代中国发展民主政治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其原因有两方面:缺乏权利基因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滞后的现实社会体制。培育和锻造公民精神应从思想启蒙和体制变革、大众推动和精英主导、内涵要素的合理衔接三个方面的路径切入,才有可能达到目标。这是一个长期而系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和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五四"纪念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五四"纪念话语也随着历史变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内涵主旨。从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人民日报》"五四"纪念文本的词频分析可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四"纪念话语主要呈现学习与建设等主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进一步凸显斗争与劳动等主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则着重强调现代化建设与五四精神等主题,而新时代以来的"五四"纪念话语尤其宣扬青春与奋斗。  相似文献   

18.
王启峰 《传承》2009,(8):4-5
鲁南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在抗日战争建立的较早的根据地之一,它传播了党的抗战思想,统一了各种抗日力量;有力的支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抗击了日伪等顽固势力的扫荡,保存了党的有生力量;建立民主政权、探索特殊时期党政一体管理模式,为山东省政府和华东解放区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鲁南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在抗日战争建立的较早的根据地之一,它传播了党的抗战思想,统一了各种抗日力量;有力的支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抗击了日伪等顽固势力的扫荡,保存了党的有生力量;建立民主政权、探索特殊时期党政一体管理模式,为山东省政府和华东解放区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诉诸实践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在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政治诉求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政治诉求的核心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其政治诉求还应高瞻远瞩地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因为在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从而共同发展这个亮点中,可以看到人民自主处理自身政治关系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