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电子警察"执法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缓解了我国警力缺乏的压力,规范了交通秩序,提高了交通通行率。但"电子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由于系统本身存在缺陷,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执法中出现了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应当建立完善的"电子警察"系统,制定具体的"电子警察"执法操作标准,以完善"电子警察"执法,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警察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大量应用,许多问题和矛盾也渐渐出现,本文通过对电子警察执法模式的探讨,分析道路交通上电子警察执法的现状,总结电子警察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电子警察执法模式的对策和建议,以改善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  相似文献   

3.
赵历 《中国司法》2012,(6):109-110
一、高速公路“电子警察”执法运行模式 “电子警察”执法模式,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利用拍录、监测等交通技术设备收集视听资料及电子数据,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现场取证固定,并于事后告知违法行为人依法接受处罚的一种执法手段,是公安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电子警察”不能代替警察的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4.
张克杰 《法制与社会》2010,(31):163-163
电子警察在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电子警察执法的合法性却一直争议不断。本文围绕电子警察执法的合法性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对期对完善电子警察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规范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行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电子警察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警察"的使用对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功不可没,然而,由于不规范执法因素的存在,导致"电子警察"获取的资料在作为证据使用时遇到了法律的挑战,这就需要尽快制定有关"电子警察"的立法.  相似文献   

6.
论“电子警察”取证的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滔  姜薇 《证据科学》2010,18(3):351-358
电子警察是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用以获取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信息,获取违法证据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在目前电子警察广泛运用的同时,电子警察记录、固定违法行为证据是否具有合法性.尚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警察取证的特征、与交通警察取证的区别,以及交通警察取证的本质;其次。论证了电子警察的法律地位,提出电子警察是交通管理部门设置、代表交通管理部门、代替交通警察记录、固定交通违法行为证据的拟制人的观点;最后从电子警察取证的法律依据、取证的形式、取证的种类以及程序方面论述了电子警察取证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彭万龙 《刑警与科技》2007,(3A):106-108
“电子警察”夜以继日地连续工作,有力地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与此同时,日积月累的辛劳,使它身患疾“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窦刚 《法治与社会》2011,(1):102-102
志丹县交警大队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交警队伍建设为根本,以事故预防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三项建设”,进一步强化了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通行管理、宣传教育“三项措施”,在执法素养、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上达到了“三提升”,为县城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安全、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9.
《刑警与科技》2007,(7A):85-85
为确保城区道路交通畅通,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呼和浩特市交警支队不断增加交通管理科技含量,目前已在全市197个具备安装条件的路口及重点场所、部位,安装并投入运行“电子警察”设备607套,加上过去安装的122套,呼市“电子警察”已增加到729套。  相似文献   

10.
电子警察与高清卡口作为先进的“科技强警”手段之一,日益发挥重大作用,尤其在规范道路交通行驶,治安侦破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大华股份在2006年进入智能交通领域,当年即推出“嵌入式一体化”电警与卡口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刑警与科技》2005,(5B):123-124
由南京邮电学院南邮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自行研制开发并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智能化电子警察——无线传输电子警察”,即将在南京正式上岗,并逐步在全省推广。据介绍,新一代“电子警察”将彻底改变过去“电子警察”需人工换取胶卷或通过有限光纤等传输方式带来的烦琐。它通过高科技手段在计算机里安装上系统程序,并通过先进的网络系统连接,  相似文献   

12.
马建红 《方圆》2021,(7):77-77
近日,广东省某地的第三批“电子警察”正在登场,它们将在2021年4月10日起正式上岗,对路面实行24小时执法,抓拍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今年两会期间,也有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和建议,对“电子警察”问题进行关注,很多建议可以说是非常有见地。比如,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德云提出了要“防止滥设滥用‘电子警察’,清理不合理的‘电子抓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部委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工作部署,为城市交通综合监控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近年来,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符地公安及交警等业务部门搭建了部分道路交通视频监控、卡口系统、电子警察系统,在治安防控、刑事侦查、交通管理等业务和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部分是在单个系统中应用,不能有效发挥各种资源的整体效能,纯粹靠增加单个系统的建设规模和点位覆盖率已不能满足相关警种联动应用不断增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是一个商流、物流、信息流高速交换和快速传递的社会。道路交通作为商流、物流的主渠道和主形式,其畅通、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直接关系着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民族的经济建设。公安交警作为道路交通管理的执法主体, 其执法能力的强弱,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加强公安交警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公安交警执法水平,努力实现“一降两保”工作目标,全力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环境,笔者认为,须正确处理“四种关系“,突出提高“四个能力”,即正确处理执法能力与执政能力的关系,突出提高驾驭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执法能力与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突出提高工作创新能力;正确处理执法与监督之间的关系,突出提高警风建设能力;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之间的关系,突出提高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各地动态     
(2007.3.21—2007.4.20)江苏将建立交通执法评议督察制度3月21日,江苏省召开道路交通管理治安工作会议,会议透露,为杜绝江苏境内道路交通的“执法陷阱”,江苏将建立交通执法评议督察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张静 《法制与经济》2009,(14):10-11,13
在讲求行政执法效率的时代,非现场执法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在“杜宝良案”等诸多案件发生后,非现场执法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对“电子眼”作深层次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不仅在实践中存在着问题,同时关于非现场执法的立法也不尽完善,公安部于2008年12月修订并于2009年4月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虽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对此,笔者将结合国外的相关经验,从实践和法律层面给出建议,希望以此促进非现场执法体制尽旱完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丹江口市公安局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上马和武当山旅游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始终以法制建设为主线,以打造“法制公安”为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执法管理、执法教育、执法考评和执法约束“四大机制”,有力地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促进了公安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道路交通管理领域也迎来了自动化执法时代。闯红灯、超速等各类交通技术监控系统的引入将传统街道执法空间改造成一个"全景敞视"规训平台,大幅提升了交通违章查处效率。然而,作为被规训一方的行政相对人并未真正享受到"科技+行政"的发展红利,其根源在于信息技术赋权不均衡导致交通执法"便行不便民",使得"电子警察"饱受诟病。面对非现场执法这一新生事物,司法裁判应跳出传统现场执法的固有逻辑,运用行政过程论对非现场执法行为进行全流程、动态审查,对非现场执法的不同行为阶段采取不同的司法审查方法和审查强度,兼顾行政执法方式革新与行政相对人权益保障的需求,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9.
趋势     
正深圳交警全国率先试点"刷脸"执法【本刊讯】4月23日起正式在全国率先试点"刷脸"执法。通过40套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电子警察,深圳交警将对特殊行业人群闯红灯、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和"失驾"交通违法行为开展"刷脸"执法。此次深圳交警试点推出的首批"刷脸"执法设备,在全市共建设40套。其中包括10套路口行人、机动车闯红灯人脸识别电子警察执法设置,10套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人脸识别电子警察执法设备,以及20套高清卡口人脸识别电子警察执法设备。  相似文献   

20.
《刑警与科技》2008,(21):118-118
日前,我国首个与交通监控设备相关的地方强制性标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及《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监测系统》已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并已实施。这是我国首个交通监控电子警察强制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