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茅盾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中重要的小说流派"社会剖析派"所创造的"社会剖析"范式,是用文学的载体和方法把中国问题的本质——乡土问题纳入到文学创作中,参与到中国发展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之中的。这种范式对作家和载体的较高要求使其具有了史诗性追求的价值和意义,因而也就具有了超出文学门类苑囿,在时代变幻中,依然具有规约作家、指导创作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2.
风入松书架     
■《顾准日记》,顾准著,陈敏之、丁东编,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9月,25.00元。 本书收录了顾准生命长河中三个片断的记载,即商城日记、息县日记和北京日记。它是“一个时代的实录,一个受难的灵魂的实录”,从多方面提供了顾准思想形成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对研究顾准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知识经济讲座》,张守一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18.00元。 作者不赞成先实现信息化、再实现知识化  相似文献   

3.
平安女性日记文学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中下层贵族女性,用当时带有女性身份象征的文字即平假名,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的真实记录和告白。其日记记录的特点和作者对自身情感的披露,使这些作品兼备了文学研究和史料参考的价值。平安女性日记文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在平安时代文化繁荣的大环境下展开的,与该时代女性文学的兴盛、日记到日记文学的演变及发展等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五四"现代话语具有多元歧义性,但"多元歧义"尚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对其成因也缺乏研究。从缺失性创伤体验的角度介入作家和作品,不仅证明缺失性创伤体验是"五四"作家文学创作和现代立场发生的内在驱动力,而且通过变形和想象的方式对现代话语进行了个人化的理解和改造。与此同时,文学创作则借助"创伤—治疗"的机制深刻影响了作家创作实践和现代立场的转向。而"创伤"和"体验"的差异导致了"五四"作家对"现代"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解,并最终共同建构了"五四"现代话语多元歧义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5.
邓琳娜 《求索》2010,(7):211-213
现代社会,女性地位提高了,但她们面临的困惑与无奈也更趋向复杂。于是,现代女性在新的困境中对自我追求的执著和对生命的细腻体验也成为现代作家创作的主题。这在莱辛的女性主义小说中便得到了突出反映。本文通过对比莱辛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小说,对照莱辛创作早、中、后期三部重要女性题材小说《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简·萨默斯的日记》的发展性阅读,考察20世纪英国现代女性对自我身份、自由和爱的追求。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莱辛对女性经验的把握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感悟生命的本质,追寻生命的意义,其作品中的理想主义也为现代人追求自我,改善社会提供了一条积极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陈亚斐  李凯平 《求索》2012,(7):155-156,13
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优秀日记作品的日记大家,塞缪尔·佩皮斯在日记记载了他九余年的奋斗历程。这部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翔实的第一手史料,更体现于出色的叙述魅力和独特的双重自我间对话。作者通过双重自我间的对话向读者袒露了作者的灵魂,对后世的内省式日记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孟樵 《台声》2011,(5):86-86
本刊《作家专栏》中的作者之一吴孟樵,是台湾知名的作家、影评人。4月初,吴孟樵在台湾出版了又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猪八妹》。据悉,“猪八妹”系列的前一本《猪八妹的青春日记》在台湾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8.
黄健 《求索》2013,(12):144-146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学界确立的人本主义文学价值观体系。其本质即为以进化论为思想理论基础、以人道主义为宗旨的“人的文学”观。胡适、陈独秀强调以人的真情和社会的理性理想为文学之本:鲁迅推崇“尊个性”、“张精神”的文学主张.并以此践行健全现代人性和现代人格精神的国民性改造工程:文研会作家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坚持个体生命价值与人生终极意义的统一;创造社作家宣称,在文学“全”与“关”的表现中建构生命本体性的价值。20世纪初的这一系列文学思想主张型塑了中国人本主义文学价值观体系,为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奠定了深稳的思想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9.
张霞 《求索》2013,(4):156-158
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是不隶属于任何政治权力机构或商业组织,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主靠稿费为生的作家。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不仅彰显了现代作家的知识分子立场,促进了文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风格和雅俗并存,甚至直接影响着新中国文学体制的建构。首先,从主体精神层面而言,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批判立场,成为社会责任和良心的担当者;其次,就文学本体层面而言,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的大量出现,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再次,就文学发展层面而言,分属新文学阵营和通俗文学阵营的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促进了新文学和通俗文学两种文学类型的发展,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雅俗共存的历史格局。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的存在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在当今社会文化语境下,研究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对于把握当今文学现状与作家生存状况、理解当前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生产机制、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等具有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思和先生认为,"新世纪文学"显现出一种作家主体精神力量丧失、不再被理想和激情所支配的"中年危机".笔者在认同其思考具有重要价值的同时,认为新世纪中国文学陷入的不是"中年危机",而是新世纪青年作家的"成长危机".比照五四作家和新世纪作家,就会发现新世纪青年作家陷入了文化断裂困境、代际冲突和现实维度缺失的多重"成长危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