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耀  任会斌 《半月谈》2004,(20):38-40
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我国草原却呈快速消失之势,由此引发的生态灾难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王关区  天莹 《前沿》2013,(3):162-166
草原生态系统,是在草原地域的自然生态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存在的、具有特殊规律性的运行系统。草原生态文化,是长期以来草原氏族、部落、民族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所创造并传承的崇尚自然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法律制度措施、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的总和。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草原上世代生存的人们是草原生态文化孕育、传承与发展的主导。草原类型及其草原生物、草原环境等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草原生态文化的光辉灿烂、丰富多彩。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与草原生态文化的形成、发展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草原大国,草原不仅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中国草原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和边疆地区,保护与建设好草原对国家发展与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不合理利用,中国草原生态状况恶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遏制,草原生产力下降,草原地区农牧民增收困难。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草原保护建设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作者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草原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提出了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曹鸿鸣 《中国发展》2007,7(3):15-18
草原是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由于对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缺乏全面认识,当前在草原生态治理中存在一些误区。全面认识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有助于走出草原生态治理的误区。该文分析了草原的生产、支持、调节和人文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功能,并对解决草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1.全面调整“鼠、畜、草”三者关系研究表明,人类对草原的过度利用是草原鼠害加剧的主要因素,而鼠害加剧又使草原进一步退化、沙化。鼠害防治的根本是合理放牧、退耕还草,把中心转移到结合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实现除害增益上来。2.加大“三源地”草原鼠害的治理力度(1)以保护“水源地”为主的草原鼠害治理行动。草原地区主要害鼠有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和喜马拉雅旱獭等。其危害不仅仅是与牛羊争食、消耗大量牧草,更严重的还在于数以亿计的害鼠成年累月地对草地挖掘、啃噬,破坏植被、破坏土壤,造成水土流失及小气候变化,威胁着畜牧业赖以生存的…  相似文献   

6.
万政钰  刘晓莉 《求索》2010,(8):148-150
我国草原法律法规体系的形成对依法管理草原、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草原立法缺陷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草原执法目的的实现。应当完善草原立法的正义价值、逻辑结构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从而保障对草原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与草原犯罪的刑事责任的有效追究。  相似文献   

7.
赵兴梅  左停 《前沿》2010,(3):95-101
不同时期的草原政策是对"发展"概念的政策诠释。在将"发展"仅视为"经济增长"时期,草原的功能被定义为与农地一样的,单一的生产资料。这一时期的政策制定由于没有考虑草原的生态功能,在制度层面造成了对生态的巨大破坏。随着国际国内发展思想的演变,延续和实现人类自身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话语。以保护和恢复生态为目的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同时新的自然资源管理方式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已经开始逐步影响中国的环境资源政策,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探索模式。  相似文献   

8.
伊德日克 《前沿》2003,(12):31-34
草原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几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实现小康水平和市场化的主客观目标 ,都迫切要求我国草原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为实现现代化 ,我国草原畜牧业首先应该把传统古老的经营方式改变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化经营。对此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和研究当前现实中草原畜牧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9.
四川草原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面积达3.06亿亩,占四川国土总面积的42%,占全省耕地的3.9倍,加强四川草原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景民 《前沿》2007,(2):158-160
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客观上要求对其发展进行综合决策,草原生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应体现草原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目前草原生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正朝着具体化、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政府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要综合平衡、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1.
《乡音》2014,(3):53-53
塞罕坝位于承德坝上地区,森林总面积41万亩,独特的气候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里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丈景观:这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高原湖泊……  相似文献   

12.
高利芳  修长柏 《前沿》2010,(23):146-150
保护草原生态是内蒙古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当前在草原生态保护的实际施行中,由于存在着牧民生产方式落后造成对草原使用不当和生产关系不适导致保护无力两大顽疾,结果草原生态日渐退化。实践证明,保护草原生态急需变革牧民的生产组织形式,而牧民合作社不乏为一种有效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陈改桃 《前沿》2009,(8):134-135
以蒙古族的典型风俗“那达幕”为例透视“草原文化”“天人合一”精神内涵的变迁:从起源意义上讲,宗教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是“那达慕”内涵的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现实意义来看,抽象(科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是“那达慕”内涵的草原文化精神内涵。所以以科学理性代替宗教信仰体现了草原民族的进步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草原文化内涵的变迁。但这种进步和变迁能否保证草原原生生态的维持?从这个角度看,如何建立科学意义上自觉自愿的“天人合一”的现代草原文化,成为保护草原生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车行坝上     
看草原一直是我从小心中的一个梦想。但是去塞罕坝,却是读了汪曾祺的散文《坝上》后所产生的愿望。塞罕坝位于河北与内蒙古交界处,按地形分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地处内蒙高原,要感知草原的原始风貌,就必须到坝上的深处——塞罕坝草原。初夏的一天,我从北京的西直门出发,车子  相似文献   

15.
吴栓虎  唐诗 《前沿》2015,(3):108-111
草原生态诗以草原生态作为主要书写对象或背景,主题深刻、内涵丰富。草原生态诗歌由诗人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理性地对人类行为进行审视、到寻找最终和谐共处的回归之路这一过程,构建了工业文明与民族精神的碰撞、对草原生态原乡的失落与寻找、歌颂与呼唤草原平衡生态等一系列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6.
郭都达古拉 《前沿》2014,(19):126-128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在如今面临着新视野下的挑战以及其自身许多问题,这就要求草原生态经济要有一个全面而又切实可行的理论和实践系统。本篇论文以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内蒙古草原为例,用内蒙古草原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损失等五个方面分析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提出了必须正确认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三江源区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植被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而隆宝保护区作为长江源头支流结曲河的一部分,具有很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政报》2008,(1):23-24
我区是国家畜牧业基地,拥有天然草原面积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3/4。近年来,我区有60%的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沙化,乱采滥挖、乱开滥垦、违法违规占用草地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可利用面积逐年缩小,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严重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影响到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为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有效保护草场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自治区生态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汪久文 《前沿》2008,(6):F0003-F0003
目前,草原旅游在我国,尤其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正为人们所重视,草原景观与草原人文社会历史方面的资源,也正逐步得到有效的开发。但较之其他一些领域,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还没有得到理论界足够的重视,一些有关草原旅游深度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吕君博士的专著——《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应运而出,2007年5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应该说是恰逢其时,恰到好处。无疑,对我国草原旅游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草原文化作为学术热点其基本概念的界定上尚存在分歧,这种观点主要表现在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关系方面,一种是将草原文化等同于游牧文化,一种是认为二者有区别。笔者通过辨析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地域文化和复合文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北方草原文化应该是草原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