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显  刘墨 《新东方》2008,(10):54-55
子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第二十章)“豫”指事先准备,即是计划。中国人重视计划,因为沟通、谈判事先有计划,就不会理屈词穷;事先有计划,事后便不会后悔;行动有计划,就会很少遭遇困难。中国人更擅长计划,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中国人的计划理念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  相似文献   

2.
“2011”工程、“985”工程之后,从2012年5月起,教育部又决定实施“2011”计划,该计划全称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教育部的意思非常明显:中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不够,希望通过这个工程好好激发一下。  相似文献   

3.
杂感二则     
关于家庭 中国传统文化贯穿着“家国一体”的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是政治的起点,是伦理的起点,是社会的起点,也是经济、文化的起点。因此“论家庭”是一个其大无比的题目。但是本文属于大题小做。只讨论家庭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日前,《大河报》与郑州市总工会联合发起了“一对一春节帮扶”活动,共同呼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为特困家庭过春节提供经济援助。在1月21日的结对帮扶现场会上,仅一个多小时,就有上百个家庭“结亲”,50多个特困家庭当场得到了过春节所需的钱物。有许多好心人给特困家庭留下钱后,连名字都不愿意留,还有不少人直接把温暖送到了特困家庭家中……(据1月22日《大河报》)读完报道,笔者被深深地感动了。是的,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在总体上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过春节,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已经没有了“新衣美食”方面的意义,但…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10,(1):60-60
中国儒家的家庭理想中,父母生儿育女是为了“防老”,是为了给可能出现的病残、意外损失保险,所以,养育儿女是一种投资。儿女长大后,必须无条件地“孝敬”、回报长辈,要在经济和精神上回报老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9,(2):47-48
2008年以来,浙江省温岭市妇联坚持“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思路,突出“深”、“活”、“大”主题,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文明家庭、绿色家庭等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一是做深“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围绕家庭宣传教育主题,在广大家庭中倡导“科学家教”理念;  相似文献   

7.
《今日海南》2007,(1):18-18
良心“八荣八耻”集中点击人的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涵盖了社会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但是就其道德要求的指向来说,则是把所有这些道德要求聚焦到一个“荣辱观”上来,集中点击两个字:荣与耻。这是不同寻常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桂梅 《湖湘论坛》2002,15(2):85-87
个体家庭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形成的。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有自己的特殊路径,这就是直接由家族至国家,形成家国一体的宗法制。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家庭伦理有自己的特点。一、家庭伦理是宗法人伦人伦,中国人常称为“天伦”,意思是说它是人最自然不过的本性与本质关系。氏族制和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关系,原是人的自然血缘、婚配和长幼等亲属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然纽带,他们之间的情感与相互扶持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自然的。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等。但后来确立了宗法等级制度和“礼”与“仁”的文化,这种人为的文化创造改变…  相似文献   

9.
韦辉 《当代广西》2005,(11):48-48
前不久,到一个乡调查年轻干部的思想状况,一位乡长告诉我,现在有些年轻干部家庭矛盾突出,有的夫妻关系紧张,该乡近三年来有好几名年轻干部的妻子提出离婚。有些素质不错、很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往往由于家庭问题,牵扯很大精力,弄得成天愁眉苦脸,影响工作。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从一定意义上讲,年轻干部家庭“难念的经”常常更多更难。他们一方面由于组建家庭不久,协调家庭矛盾的能力和经验相对不足,处事往往过于简单,有欠斟酌。另一方面大多夫妻分居两地,沟通有限,容易产生误解,加之年轻干部大多奋斗在基层第一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肩上责任重大,有时难免忽视“后院”。这就需要领导多关心他们的家务事,多给他们出谋划策,及时提  相似文献   

10.
苏熹 《观察与思考》2023,(10):55-67
“863”计划是1986年3月中共中央批准启动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历时30年,取得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推动了中国高技术发展实现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转变。从“863”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历史中能够总结得出如下经验: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正确处理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关系;自觉践行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当今中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东民政》2010,(9):6-7
“421家庭”问题多多 “自身难保”的“80后”到底有多难? “80后”一直被视为幸福的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疼爱有加;大学扩招,很多成绩平平的人也能拿到本科学历。然而“80后”们慢慢发现,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让他们承载起家庭的全部希望,成为压力最大的群体,甚至成为充满争议的一群人,社会对他们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3,(4):3-3
“中国梦”是我们的梦。我们,即:每一个中国人,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梦,即:希望,有梦就有希望。 无疑,这是今年全国“两会”给我们最震耳发聩的梦想、最深入人心的心声、最充满自信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徐小岩 《黄埔》2012,(4):4-8
在中国现代史上曾诞生过这样一所军校,她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所军校创办的目的,“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所军校把“亲爱精诚”作为校训;  相似文献   

14.
区别于“传统中国”“封建中国”或“文化中国”,“古典中国”是有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新论述。古典中国有若干方面值得现代中国借鉴,包括:领航世界的文明;相对良好的生态;礼仪之邦;生命的修行;文化的尊严;自由的表达;诗意的崇尚;教育的深刻。古典中国的概念,宜于国人对国史保持一种敬意与温情,是文明复兴的信心与前提。而古典中国的内涵,恰是现代中国生生不息的正能量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在4月18日召开的全国劳动关系工作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中国要努力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职工工资“倍增”。而此前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增长7名以上的量化指标,这也被不少学者解读为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我们这里就职工工资倍增计划的背景、可行性及其影响等诸方面进行探讨。我们认为:尽管这一规划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但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程维 《青年探索》2006,(5):45-45
零点调查&指标数据一项关于城乡居民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硅示:中国家庭子女教育的支出比重接近于家庭总收入的乏分之一;相比于城市和小城镇,农村家庭教育负担越来越重;在城镇和农村地区,高收入家庭较倾向选择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17.
灶,家家户户都有,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设备。《新华字典》中说:“灶,用砖土等垒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这种简单的家庭生活设备,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它,所以,人们尊敬它、敬畏它。随着图腾崇拜的不断发展,久而久之,民间便把它神化了,给了它“灶君”、“灶神”、“灶千爷”之类的称呼。《辞海》中说:“中国旧时供奉……于灶头,认为灶君掌管一家祸福。”  相似文献   

18.
王振复 《探索与争鸣》2023,(8):139-150+180
从原始巫性文化角度探析中华审美意识的发生,论证中国原始巫性文化的人文特质,揭示从原始巫性走向审美诗性的内在机制,是中国美学的一种“本土化”研究。中国巫性文化的本土特质包含五个方面:以“大巫”居于重要地位;作为汉文字、类比思维、实用理性的历史与人文前导,对于科学技术具有某种程度的“宽容”;以祭祀祖神作为“中国巫”的独特品类,蕴含“生生哲学”的人文机制;从“巫”向“史”,形成影响深巨的“巫史传统”;封建王朝一般都对“大巫”文化采取崇尚与肯定的文化立场与国策。而从原始巫性转嬗为审美诗性的可能在于:原始巫性本就蕴含诗性审美这一历史与人文基因;构成中国美学主要范畴架构的“气、象、道”中,“巫性之气”成为中国式的“作为文化哲学的美学”的本原本体,“巫性之象”成为中国式的审美意象、意境说的历史与人文根因根性之一,“巫性之道”因其“实用理性”而历史地构系于德性生命“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巫性的“吉凶”判断,与审美诗性的性质不一而结构相同,可证从原始巫性走向审美诗性之可能。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坚持先进性是法律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为经济、政治服务是先进法律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是先进法律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有中国特色先进法律文化的创新要以民族性为目标,组织民族创新的资源,在“批判继承、挖掘改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完成“文化自主性”的重建和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深入开展,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章丘市以实施“文明细胞”工程为抓手,开展了“我爱章丘、我爱我家”十万家庭文明行活动。一是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了“读书、健身、立业”为主题的“三个一(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年精读一本书,每人掌握一项新技能)”家庭读书活动。市里统一编发了《市民精神文明建设读本》,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在全市908个行政村建立200余个电子书屋,指导城乡群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先后涌现出学习型家庭2000余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