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55年6月6日至11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宋庆龄前往松江重点视察陈永康的联民农业生产合作社.调研期间,宋庆龄除先后听取松江当地领导关于农业合作化、文化教育卫生方面的工作汇报外,还深入农家和田间地头,召开座谈会,与当地农民促膝谈心.  相似文献   

2.
罗平汉 《党史文苑》2014,(12):32-38
1956年4月29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初级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12月.全国农村96.3%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初级社者占农户总数的8.5%。高级社者占87.8%.意味着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但是在初级社到高级神的转变过程中。南于相当多的初级社还来不及巩固,就匆匆忙忙地转为高级社,甚至还有未经初级社阶段,而直接由互助组进入高级社:再加上经营管理、干部作风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引发了1956年底至1957年春部分地区农民闹退社闹粮食的事件。  相似文献   

3.
1955年,是中国农村出现农业合作化高潮的一年。作为首都郊区的北京农村,由于各种原因,农业合作化高潮比全国要早些。1954年12月,人社农户由前一年的8%增加到47%。在700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出现了百户以上的大社176个,其中300户以上的有15个,特别是出现了300多个土地不分红的高级农业社。农民在土地改革分到土地后不久,一下子又遇到取消土地分红这样极大的变化,感到突然,特别是在中农和劳动力少的农户中震动更大,社会上议论纷纷,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消极现象,还有些乡村干部处在盲目乐观中。这样重大的新情况,1954年12月底才…  相似文献   

4.
林木 《党史博览》2009,(3):F0002-F0002,F0003
农业合作化运动从新中国成立初就已开始。从1949年10月到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1953年4月,针对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出现的急躁冒进倾向,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提出了“稳步前进”的方针。然而,毛泽东却认为,农业生产合作是农村工作的主题,“纠正急躁冒进”,吹倒了一些不应吹倒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相似文献   

5.
50年代之初,在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后,中国农业面临的任务,是改革传统的小农经济,使之走上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道路。通过农业合作化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中共中央领导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对于合作化的具体形式和实现合作化的步骤,特别是在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以及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尚在起步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是否应着手建立类似于苏联集体农庄式的大规模经营、集体劳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党内意见并不完全相同。毛泽东以马克…  相似文献   

6.
风景秀丽的鼓山,雄伟地屹立在福州市的东郊,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鼓山脚下占地55平方公里的鼓山镇,在解放初期出了个郑依姆,是遐迩闻名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作为福建省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他先后担任过农村互助组组长、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农村人民公社社长和党委书记。他的官当的虽然不算大,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和拥护,群众都亲切地  相似文献   

7.
195 5年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部为贯彻毛泽东提出的“停、缩、发”的方针和刘少奇提出的“停止发展 ,全力巩固”的方针 ,采取了有力措施 ,着手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据 1 95 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最近简情》统计 ,共整顿收缩了 2万多个合作社 ,而不是被“砍掉” 2 0万个合作社。“停、缩、整”不是反动方针。  相似文献   

8.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①这个历史性的结论,来之不易。闽北农民也曾为这个“伟大的创造”倾注了心血,作出了贡献。 闽北地处福建的西北部丘陵地带,交通不便,地块细小,居民点分散,不宜于大呼隆式的集体耕作。1956年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后,为了克服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程序复杂,集体管理困难等弊病,一些农业生产合作社便模仿工厂“按件计酬”的做法,采取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我国农业合作化理论的奠基人,是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拓者,他有关农业合作化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毛泽东有关农业合作化的思想,总的来讲是正确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保证作用。但是,在1955年夏季以后,由于脱离实际,毛泽东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也发生了严重的失误,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今天,研究毛泽东有关农业合作化的思想,不仅对于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0.
1955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农村出现的“社会主义高潮”,对新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这一“高潮”的形成过程、原因及影响作些探讨。一、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到来在农业合作化运动连续出现两次“高潮”(一次是1952年底到1953年寿的以生产互助为特点的高潮;一次是1954年以土地入股、土地分红为特点的高潮)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由1954年底的18万个增加到1955年初的67万个,加上购了“过头粮”,使得农村里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出现了紧张局面。1954年底,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生产力“暴动”。大批牲畜被卖被杀,农村…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基本恢复的基础上,毛泽东于1952年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毛泽东对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关系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我们必须深入探讨毛泽东对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关系的认识。一、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关系问题近代以来,每一个中国人都从百年屈辱中强烈地感受了工业化的西方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之间的差距。工业化并通…  相似文献   

12.
“卅年仍到赫曦台” 1955年6月19日-20日,毛泽东回湖南调研考察。在长沙时,毛泽东为了解各地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参加了湖南省委的会议,听取周小舟汇报全面工作、周里汇报衡山县康菊英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以往对农业合作化的研究,一般认为急躁冒进偏向集中反映在1955年下半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历史资料表明,农业互助合作中的急躁情绪在运动初期已有显露。从北京市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历程看,在1952、1953、1954三年冬季连续出现递进势头,运动的每次推进均伴随着急躁冒进,紧接着就是一次纠偏。本文对这一历史过程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专题,相互间既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内容。因此,对于不同的专题,应该以突出个性为主。在编写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个专题时,我们着重写了三点:(一)、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过程;(二) 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果;(三)、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和不足。如果不切实地写好这三部分,就难以客观地反映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貌。为了搞好农业合作化运动专题经验和教训部分的编纂,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四性”:一是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有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尽管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在后期的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失误,但是这一思想是对马列主义合作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完整、准确、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四个部分对比,探讨邓子恢与毛泽东对"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思想异同,即在农业合作化终极目标、对群众社会主义积极性的评估、农业合作化速度、农业合作化规模上的思想异同。  相似文献   

17.
略论毛泽东过渡时期的农业合作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散见于他的许多讲话、报告和文章中,较为集中并具代表性的有《关于农村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序言和按语等。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论述毛泽东过渡时期的农业合作化思想。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代初,农村曾有过一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运动,农民毫无例外地加入了各种合作社。在生产上叫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产品购销上叫供销合作社,在金融上叫信用合作社。后来,农业生产合作社演变成高级合作社、人民公社和现在的集体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几十年后的今天,农民又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生产环节家庭经营不变,主要是在运销、加工、储存、保鲜等环节进行合作。这种农业产业中某些环节的合作,与过去的以行政乡、村为单位人财物归大堆的社区合作比较,人们通常称它为专业合作。目前,各种农…  相似文献   

19.
高化民教授著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近些年来比较全面地研究农业合作化运动历史的专著。这部书共十一章,约30万字,书后还附录了有关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统计资料。这部书的出版,将会对我们了解和深刻认识农业合作化运动,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对广大干部和青年读者认识共和国的这段历史,有很大的帮助。综观全书,其十分显著的特点是:第一,不回避有争议的疑难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回顾历史,怎样评价合作化运动,一直是理论界、史学界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0.
宜宾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宾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土地改革胜利结束的基础上从组织互助组开始的,经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前者为后者的过渡形式,即为后者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一、互助组阶段(1951年秋一1953年冬)1951年3月至1952年4月,宜宾地区经过土地改革,近20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和部分生产、生活资料,实现了多年梦想的“耕者有其田”,极大地激发了生产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大多数农民家底很薄,资金、耕牛、农具短缺,加之单家独户经营,难以抵御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