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行政不作为的存在,必然使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救济机制,使受害者得到法律救济。行政不作为如何救济,如何追究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是行政不作为理论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行政不作为的存在,必然使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救济机制,使受害者得到法律救济。行政不作为如何救济,如何追究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是行政不作为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行政立法、实践领域的救济制度进行分析,提出了行政不作为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进行了探讨,最终对未来行政不作为救济制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抽象行政不作为主要存在于行政立法领域,是行政主体因怠于行使行政立法权而导致的违法行政行为,其存在必然会使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救济机制,以督促行政主体履行作为的义务,进而填补法律的空白,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相对人可以通过行政救济、司法救济和立法救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权机关可以责令抽象行政不作为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责令其履行制定、修改或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义务,确认其抽象行政不作为违法,对行政相对人进行赔偿等.  相似文献   

4.
行政不作为作为一种违法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私人利益时,应当如何进行法律救济,现行的法律基本上有着相对比较完善的规定,但是当行政不作为侵犯到公共利益时应如何进行法律救济则缺乏相应的规范。因此,有必要就行政不作为侵犯公共利益进行法律救济的必要性以及途径进行相关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林岚 《法制与社会》2012,(34):124-126
我国行政不作为现象突出,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不作为案件大量增加。行政不作为违法性、消极性、隐蔽性的特征,加之法制不健全、监督不力导致行政不作为在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都有存在,这一些使法律的严肃性受到挑战。本文就我国目前行政不作为诉讼救济的受案范围进行了论述;指出其范围较窄:缺少抽象行政不作为与侵犯公共利益行政不作为;进而分析我国采取当前行政不作为受案范围的原因,并针对当下的法律规范提出行政相对人的可行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和责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和责任周佑勇目前,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不作为的研究相当薄弱,有关行政不作为的许多问题都还有待于全面深入地加以研究。本文仅就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和责任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行政不作为的救济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作为相比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从...  相似文献   

7.
欧元军 《中国司法》2004,(11):81-83
本文所称的行政不作为,是以法定作为义务为标准来界定的。如果行政主体未履行法定作为义务,则构成行政不作为,不论这种作为义务是程序上的作为义务还是内容上的作为义务。为实现对行政不作为的有效监控,要认识到行政不作为产生的原因。从源头上讲,产生行政不作为的原因诸多,从法律制度层面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立法不完善所导致的行政主体混乱、行政职权的不明确、行政职责缺位、行政程序不健全等;另一方面是对行政不作为的救济手段、救济范围等不尽人意,如司法救济仅将具体的行政不作为较明确纳入救济范围。因此要遏制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8.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对重大行政决策采用范畴列举而非内涵界定的立法模式未能解决何为重大行政决策的难题,概念界定的模糊性与责任追究的明确要求凸显重大行政决策不作为法律责任追究中权利救济的必要性。受制于权利救济立法规范的不足,重大行政决策不作为法律责任追究中受损的权利难以依据既有的立法规范获得所需的法律救济,需要完善权利救济立法规范,提供契合法治要求的权利救济立法依据,实现对重大行政决策不作为责任追究中受损权利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9.
略论行政不作为违法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行为而言的。行政不作为违法同行政作为违法一样会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对此种损害,司法救济是最公正、最有效的救济。然行政诉讼法虽对此有所规定,①但过于简略,不易操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本文拟从司法救济的角度出发,对行政不作为违法行为进行分析,就行政不作为案件的起诉要件、举证责任、判决方式以及赔偿判诀要件等司法救济中存在分歧的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行政不作为违法的概念②及其构成要件行政不作为违法是指行政主体负有法定作为义务,有能力履行…  相似文献   

10.
刘原 《法制与社会》2011,(26):17-19
在法律生活中,立法、行政、司法是相互制衡又是相互促进的。行政,司法领域的不作为现象为人们较多关注,对于立法不作为,却经常忽视。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学者早在20世纪就开始对立法不作为问题进行研究,而中国在进入20世纪末以来,也开始关注立法不作为问题,主要是讨论立法不作为的概念,成立要件,如何控制立法不作为现象的发生以及出现了立法不作为现象该如何救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