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五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国五条”强化了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房价调控政策,对二套房按差价的20%征税的这一规定,更是被认为是对投资、投机性购房的强力遏制之举。与此同时。社会上的质疑之声也是此起彼伏。有的认为新政存在一刀切问题,房地产区域性很强,很多二三线城市房价根本不高,根本没有调控的必要。也有人认为提高二套房贷,  相似文献   

2.
全国近四十个二三线城市公布房价调控目标之后,一线城市上海的房价诃控目标终于公布:涨幅低于GDP和人均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3.
孙瑞灼 《乡音》2011,(6):20
今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措施,要求各地方政府在一季度前向社会公布当地房价调控目标。离这一大限还有一周之际,许多一线城市依然保持沉默。据粗略统计,目前已有39个二、三、四线城市公布房价调控目标,其共同点就是未见降价,反见"涨"声,绝大多数城市将当  相似文献   

4.
进入2004年,房价一路走高。过多的增速引起了政府高层的关注,2005年初以来,相关政策频频出台。3月17日央行调整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月26日“国八条”出台,国务院下发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4月27日,“国八点”又现;5月11日,七部委出台稳定房价新政策;5月27日,建设部出台稳定房价6项时间表;8月15日,央行出台《2004年中国房产金融报告》,建议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国土资源部也发布了《2005年第一季度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05年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必然会作为一个样板写入改革开放史,作为第四代领导集体“情为民所系”的执政宗旨的体现,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已由经济现象上升到政治高度。那么,国家宏观调控能否规避房价的过快上涨呢?内蒙古地区的房价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唐捷 《思想工作》2005,(10):26-28
进入2004年,房价一路走高。过多的增速引起了政府高层的关注,2005年初以来,相关政策频频出台。3月17日央行调整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月26日“国八条”出台,国务院下发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4月27日,“国八点”又现;5月11日。七部委出台稳定房价新政策;5月27日,建设部出台稳定房价6项时间表;8月15日,央行出台《2004年中国房产金融报告》。建议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国土资源部也发布了《2005年第一季度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05年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必然会作为一个样板写入改革开放史,作为第四代领导集体“情为民所系”的执政宗旨的体现。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已由经济现象上升到政治高度。那么,国家宏观调控能否规避房价的过快上涨呢?内蒙古地区的房价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报纸、电视上一直都对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片声讨。声讨之后,就有无数的专家、业内行家、政府公务员等跳出来说“2005年房价必降”“2006年是房价终结年”“2007年房价必降的N个理由”等等。这类预言一般都很受追捧。可是,这些“房价必降”的预言都落空了。  相似文献   

7.
刘上 《小康》2014,(4):62-63
3月小阳春,尽管成交回暖.但国内楼市表现已远不如去年同期。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本月其监测的43个城市中,超八成城市成交量环比上涨,其中北京上升幅度最大,为201.43%。成交量环比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扬州.下降49.60%。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2014年3月,中国楼市—二线城市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成交下降,其中一线城市最明显,同比下降幅度超过40%,部分二线城市同比下降幅度也近40%。  相似文献   

8.
《现代领导》2007,(9):16-16
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今年5月以来,北海、兰州等中西部省区市房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重庆市6月份,14天内商品房均价上涨7.8%。房价为何“葫芦没按下又起了瓢”?究竟谁是助推新一轮房价疯涨的幕后“推手”?  相似文献   

9.
2012年下半年,城市房价止跌回升,2013年初,京沪等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加大。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2月下旬,房地产调控政策"新国五条"出台。按照规定,出售自有住房所得均按20%计征个税。加码之重,始料未及。然而,调控房价的举措并未得到公众的认可。相反,有人担忧新增的税赋会转嫁给购房者。这种担忧并非毫无依据,过去10年,几轮房地产调控下来,房价和房租不仅没降下来,反而双双水涨船高。房地产调控为何陷入"越调越涨"的尴尬境地?有什  相似文献   

10.
魏冷 《现代领导》2007,(12):14-14
近年来,为遏制房地产业过热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然而,在“新政”等一系列“组合拳”的重击下,房地产业发展过热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房价攀升之势有增无减。一些城市的房价屡破“记录”。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持续攀升的房价导致广大市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社会呼吁加强调控、促使房价合理回落的声音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台湾行政部门“研考会”举办的“十大民怨”网络票选,“都会地区房价过高”成为民怨之首;四年后的2013年12月,在野的民进党也公布了当年的台湾“十大民怨”,“住宅政策混乱,高房价压垮人民”位次仍然高居第四。近年来,为抑制房价、解决都会地区房价高涨等问题以消除民怨,台湾当局不断祭出调节房市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此次出手调控楼市,一改以往调控时的温吞风格,攻势凌厉,已开始初见成效,"统计称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滑,杭州跌7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忠实代言人任志强,也一改往昔"只为富人建房"的狂傲,转而关心其民众来了。他说:房价暴跌后,"既不会让更多已拥有房产、已用贷款购买了住房的民众更高兴,也不会让那些对房价过高而恨得咬牙切齿的一群自认为买不起住房的民众高兴。"因为房价下跌会带动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新疆人大》2013,(3):F0003-F0003
2012年,“新疆移动”,以推进“数字新疆、富民固边”工程为主线,完善中心城市、偏远农村、边境一线、交通干线、资源开发基地、旅游景点等区域的网络覆盖,  相似文献   

14.
刘彦华  启晨 《小康》2014,(3):22-26
2013年,中国经历了数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最严重的一次曾波及17个省份。“雾霾袭城”已不仅局限在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的华北、华东地区,包括西南边陲广西、中部省份湖北等在内的多个省市区也纷纷“沦陷”。2014年春节期间,全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除夕夜,邢台、济南、南京、西安等众多城市更是遭遇“爆表”。“雾霾”这个环境学专业词汇成为了2014年“两会”关注的重要词汇。  相似文献   

15.
一川清流 《创造》2009,(12):88-88
温家宝总理12月14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专家认为,“遏制”力度明显重于“抑制”,更狠于“稳定”。这表明国务院已经高度重视房地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出对民生的一种关爱。与此同时,窃以为这种转变还折射出了以下几个信息:  相似文献   

16.
从1998年起,北京市的房地产业发展经历了近十年的持续增长,目前房地产投资已经占到全市投资总额的49%,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北京的房价也在这十年中一路走高.特别是2005~2007年以来,住房价格快速攀升.居高不下。房价过高.已经成为北京市民“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7.
蒋卫武 《小康》2007,(8):66-71
预测房价是升或降,好像变成了“多此一举”的事情。尽管国家一再出台相关政策,呼吁调控“发烧期”的房价。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房价只涨不降,房源供不应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房价开始大幅上涨。近5年多来,美国房价的累计涨幅更是达到了50%以上;在房价疯涨的俄罗斯,房产专家预测2006年全俄各地平均房价将上涨25%-30%,莫斯科甚至超过50%。此外,在一些房价涨幅“还算正常”的欧洲城市,比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从2001年至2005年,房价的年均涨幅也在10%上下。对照国际上的房产热,或许我们可以用十个中国代表性城市房地产的个性化上涨作为对这一现象的注释。  相似文献   

18.
刘上 《小康》2014,(3):64-65
2月,全国楼市就如同天气一般,遭遇了一场“倒春寒”。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2月,其监测的43个城市中.超八成城市成交量环比下跌,其中南昌跌幅最大,为78.70%。成交量上涨的城市中.深圳涨幅最大,为39.81%。其监测的10个重点城市中,  相似文献   

19.
《辽宁人大》2007,(8):1-1
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国八条”到“国六条”再到“国十五条”,政府接二连三地”出招“依然难控房价持续高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上涨5.3%。居高不下的房价,成为备受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这是一座我愿意给朋友们做向导的熟悉城市,7年多了,在可以用“西子湖畔”代其称谓的美丽杭州,走过了学习、就业、置房等一段美妙的人生历程。这又是一座在我心灵深处仍感陌生的城市,陌生之感在于买房所带来的几个心有余悸。惊悸之一是房价的狂涨,刚毕业那会,陪着朋友买二手房,一套让我看了也眼红的房子,面积在80平以上、两室两厅、卧室朝南、结构大气而感觉温馨的那种,只要30万,当朋友拿着钥匙时,触动我开始自己的买房计划。没想到3年后的今天,当我下大决心想要个家时,房价竟翻了一倍,回过头来一算,平均每年涨10万以上的行情,已经远远超出了杭州人的平均收入。惊悸之二却是以“居者有其屋”为目标的杭州房产新政策所带来的。从1月1日开始,杭州以“对卖房收入恢复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为主要内容的抑制房价上涨政策进入市场,且不论很多市民对这项政策的怀疑(据报道,超过67%的杭州市民认为,二手房价格不会因20%的个税而降低)是否正确,单是在新政策前后到目前这段时间来看,杭州二手房价不降反升,现房甚至期房想买也买不到,像本人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