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其中对证人出庭作证作出了一定修改,增加了对特定案件的证人应当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出台对解决证人"出庭难"问题,强化程序正义,保障实体正义,从而实现新刑诉法确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的立法宗旨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新修改的刑诉法能否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证人出庭难的问题并实现刑诉法确定的证人作证的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立法上的跟进,而且需要各项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的完善。结合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及司法实践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出庭证人的保护制度进行研讨,结合中国司法实务的现状,尝试建构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刑事出庭证人保护制度,夯实和健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使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二战之后 ,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障已得到各国在刑事诉讼立法的重视。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注重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 ,但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在被害人的民事救济方面的规定还存在很多缺陷。研究这些缺陷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对于加强刑事被害人的人权保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丰华 《法制与社会》2012,(25):286+288
证人出庭作证是刑事诉讼彰显公正的需求,证人出庭率低是我国刑事诉讼的现状,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和完善,有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法定证据之一,它是刑事诉讼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证据。证人出庭作证问题,是长期困扰审判工作和公诉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从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现状的分析,指出这一现状的存在对刑事诉讼的影响和危害,从立法层面、证人自身原因等方面剖析根源,指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在立法上,证人心理意识上、执法上存在缺陷,同时,从建立证人保护保护制度、财产救济以及证人不履行义务的惩罚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对策。以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尽快完善中国的证人权利、保障制度,以促进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证据种类之一 ,也是司法实践中运用最普遍、存在问题最多的证据之一。正确运用证人证言对实现刑事诉讼价值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刑事诉讼价值及建立证人证言规则对实现刑事诉讼价值的重要作用 ,并从现行我国证人证言的立法与司法状况中 ,揭示出其与刑事诉讼价值的冲突 ,表明建立和完善证人证言规则对实现刑事诉讼价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证人证言是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证据,在我国刑事证据体系中也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证人出庭作证是充分发挥证人证言这种证据作用的关键环节。所以,证人出庭作证已成为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制度,也是当今刑事审判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对于法院查实案情,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进刑事诉讼的民主化、公开化和完善整个刑事诉讼制度,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证人出庭作证能使我国新的刑事审判方式得到有效实施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作了重大改革,将原…  相似文献   

7.
《政法学刊》2018,(5):6-13
在肯定技术侦查立法在总体上进步的同时,不能忽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二章新增第八节存在的立法设计上的缺陷,存在与刑事诉讼相关制度相冲突、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相背离的情况,不利于刑事诉讼的程序控制功能的发挥以及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两大目的的有效实现。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际,有必要再次提出关于"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在立法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以期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内容得以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其中"秘密侦查"措施与"技术侦查"实属不同的特殊侦查方法的事实加以澄清,对二者的性质及刑事诉讼制度之于两者的不同运用加以厘界,从而使刑事诉讼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实施得以按照立法原意更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证人出庭作证对查明案件事实,保证审判公正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立法上也有明确规定证人在无特殊情况下应当出庭。但是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证人出庭率普遍偏低,证人出庭制度仅仅是停留在法条上,无法得到实施。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针对这一难题,构建了保障证人出庭作证的一系列制度。  相似文献   

9.
证人出庭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意义重大,关系着案件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但在我国,证人出庭率畸低的问题由来已久。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中,完善了刑事证人出庭的相关规定,但在该制度的几个关键问题上,仍需细化和完善才能最大程度实现证人出庭的预期价值。  相似文献   

10.
程序公正是刑事诉讼立法的基准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刑事诉讼理论将刑事诉讼法作为刑法的附属法,刑事诉讼法的价值一直被视为一元化的工具价值。现代社会是价值多元的社会,刑事诉讼法已被视为多元价值的结合体。但是,在价值多元的立法需求条件下,刑事诉讼制度设计采取多点定位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价值冲突调整失序,刑事诉讼法内在价值的和谐性和制度设计的逻辑统一性无法完美的实现。因而,确立程序公正为刑事诉讼立法的基准价值,既赋予刑事诉讼法以独立的法治价值地位,有助于推进刑事法治,又为解决刑事诉讼立法技术方面的困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和程序设计考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证人证言证实犯罪是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保障我国刑事案件诉讼公正性、合法性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虽然在刑事诉讼法中增添了证人保护、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等制度,但我国当前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只有从立法层面、司法层面等探究造成这种现状的起因,才能保证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刑事诉讼,同时也是保证刑事证人以及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对当前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立法缺陷进行分析,探讨新时期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应予以哪些优化与改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证人保护的现状我国对刑事证人保护的立法依据,表现在《宪法》、《刑事诉讼法》、《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多是宣示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新的《刑事诉讼法》修订实施十多年来,总体上看,对刑事证人的保护并不乐观,问题集中表现为证人出庭作证率偏低,对刑事证人各项权利的保护不很完善,证人不愿作证、不敢作证等现象仍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3.
梁颉 《法制与社会》2013,(28):139-140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但是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非常低,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实现审判公开公正和透明,损害了刑事审判程序正义,剥夺了被告人对证人进行当庭质证的权利,也损害了实体公正。本文旨在结合我国刑事诉讼司法实践现状,同时学习借鉴域外先进立法,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刑事案件证人出庭率,保证案件审理透明公正。  相似文献   

14.
证人证言作为八种法定证据类型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证人出庭难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顽症。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制度做出了完善,在明确证人出庭作证范围的基础上,规定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证人补偿制度和证人保护制度。可预见的是,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证人出庭将成为常态,检察机关势必要在保证证人出庭、应对证人翻证、有效出庭支持公诉、公诉人才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方能有效地履行指控犯罪职能,应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给检察机关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证人出庭作证难已经成为严重困扰刑事审判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对证人保护不力,证人的权利和义务不平衡,证人拒证的法律后果不明确。《刑事诉讼法》经过系统修改后,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证人出庭问题成为衡量刑事司法制度变革是否深入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本文试就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证人出庭现状及完善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对一国刑事司法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各国刑事审判中,证人作证因其最能体现司法公正,有利于增加庭审的透明度,故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司法实践的必然要求,而证人证言是各国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证据,对于搞清案件实情,惩治犯罪和保证人权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检法机关有保护证人安全的义务。但在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中证人往往回避出庭,造成当前出庭作证率极低。本文从我国目前立法、司法、社会现状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证人保护制度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外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建设,试着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人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新增设的一个特别程序,这一程序的设立顺应了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立法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对诉讼经济和诉讼效率原则的追求,但是,由于现行《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对  相似文献   

18.
一、立法的缺陷 首先表现在法律规范处理的选择性。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必须出庭作证。此条款使用的是“必须”一词。但在第157条中又规定:“对未到庭的证人证言笔录,应当当庭宣读。”此条款又允许证人可以不到庭。这就形成了证人出庭法律规范处理的选择性。给司法实践带来矛盾。法官要求证人出庭作证符合法律的规定,用证人证言笔录代替证人出庭作证也不违法。在当前证人普遍不愿作证的情况下,司法人员肯定愿意选择“不出庭”这种程序简单、效率高的审理案件方式,并以《刑事诉讼法》第157条规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证人作证制度立法存在问题是影响证人出庭作证的最主要原因。从法理学视角来看,这些问题表现为违背法制的统一性,法律的调整机制远未建立,立法技术欠缺科学性等,因此必须在刑事诉讼法再修订时予以完善,使证人愿意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20.
从类型学出发,刑事诉讼立法表现为对立的两种理想类型:一是价值导向性立法模式;二是技术性立法模式。《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的修法活动实为一种类价值导向性的立法。其特征为:政策与法理短路相接导致法律内部的紧张与对立,进而造成致力于精确性和明晰性的立法技术在立法中的有限应用,乃至反向利用。最终致使《第二修正案》在形式、结构与内容上均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欲对其予以弥补和完善,须从价值导向性立法转向技术性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