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表现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法活动和法学教育。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总结和提升,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依法执政理论、依法治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不断推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原创性法治理论成果,在理论上厘清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拓展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广阔空间,为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石,使之成为吸收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对世界法治文明和人类法治文化具有原创性理论贡献的法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法治社会是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之后提出的一个关涉法治全局的概念;法治社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甚至还有法治政党等概念相联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将其视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整个法治的基础;法治社会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政党的理论和实践相比,法治社会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尚不成熟.推进法治社会理论与实践创新,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逻辑中,理解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在社会治理、社会自治、社会法治一脉相承的逻辑中,寻求法治社会的构成体系和基本路径,从而在学术上拓展社会法学、公法学和整个法学理论及学科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在实践中形成党内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同步发展的局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东方法学》从本期起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专栏.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法治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和思想旗帜,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深入学习宣传阐释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学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也是法学期刊的重大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5.
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意见》全面系统深入地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充分总结和反映新时代中央关于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法治人才培养、高等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实践经验和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首次完整、集中阐述了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领导体制、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相关要求和组织实施保障,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论断和新表述,指明了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目标、方向和主要任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院校之一,西南政法大学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加快完善法学教育体系,不断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体系,奋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而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张文显 《法学研究》2014,36(6):13-19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学理论的新概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建设的新思维、新纲领。法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法治体系是描述一国法治运行与操作规范化有序化程度,表征法治运行与操作各个环节彼此衔接、结构严整、运转协调状态的概念,也是一个规范法治运行与操作,使之充分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的立法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进程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把当代中国立法发展放置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中加以认识和把握,深刻阐述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改革和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民主立法、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等当代中国立法发展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大变革时代进程中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系统化的立法理论逻辑,因而是指导和推进当代中国立法发展及其现代化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8.
陈金钊 《法律科学》2015,33(2):3-17
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法治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践系统地位的极大提高,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修正与发展;意味着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内容的改变,权力话语权将被抑制,而法律、权利话语权将要形成。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法治发展的必然,对中国法治实践来说也具有必要性。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的理解和运用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面对法治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实,我们该如何理解、在什么意义上认同,这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来说意义重大。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推进法治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还需要借助政治意识形态的引领与推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法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奠基于马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并且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法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法律的阶级性并始终秉承服务于人民的阶级立场,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判断标准。马克思主义法学不是教条,而是高度包容和开放,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开放性和中国化,使得马克思主义法学对中国法治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批判力、回应力和引导力,理论更具生命力和科学性。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指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合理吸纳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确立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视野宏阔、内涵丰富、系统完备,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This article offers a brief tribute to the father of the field of family violence, Murray A. Straus, Ph.D. Murray spent the bulk of his career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where he studied partner violence, corporal punishment, developed the Conflict Tactics Scales, and mentored thousands of students,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s, and colleagues alike. His productivity and the significant impact that he had on the field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in addition to his warmth and good humor, are noted here.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upervised Visitation Project run by the Victim Assistance Program of Akron, Ohio, a project that enables children to meet safely on a regular basis with their otherwise inaccessible noncustodial parents.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a need for supervised visitation, offers a structure for such a program, profiles clientele and staff, explains the available services–visitation, evaluation, mediation, and therapy/support–and presents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Akron program and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three other exist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8.
19.
The authors' empirical research project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ces in actual legal rules on jury decisions and, concurrently, gives business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a realistic jury experience. The project uses actual trial evidence to produce a videotaped simulated trial presentation thereby insuring that the testimony, legal arguments, jury instructions and facts are realistic. To date, approximately 2,000 business students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simulation,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13 different Academy members at 11 different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ject and its curricular benefits within the context of an introductory course in law.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