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境资金异常流动不仅事关经济金融安全,甚至影响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频率有所增大并呈现非对称性。排序选择模型显示套汇是异常资金流动的主要动因,中国的高利率反而刺激了投资者的避险情绪推动了资本外逃;进出口数据的异动会显著掩盖可监测的跨境资金异常流动;中国股市波动、经济增速放缓和美元流动性收紧会引发资本外逃的论断均被证伪;外币贷款会提高资本外逃的概率,但影响亦不显著。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对跨境资金异常流出入的冲击具有非对称性,应对资金异常流出给予重点关注,并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市场干预稳定利率和汇率预期、监测贸易数据和外币贷款余额异动、堵塞逃骗汇漏洞以及完善金融监管缓解资金外逃压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钢铁行业为例,揭示市场需求对投资和产能配置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在构建包含需求动态缺口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选择2003年以来钢铁行业的季度数据,运用时变参数模型对需求诱导下产能配置的非对称性调整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需求引致性投资动态及其非对称周期运动使钢铁产能的形成与退出两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在供需形势频繁转换的情形下产能的自身修正机制作用有限,一旦产能偏离均衡程度超出自身调整机制阈值,将无法通过市场调节向均衡回复,由此产生超乎寻常的"试错"成本。准确把握上述规律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所削弱,资本市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主要体现在托宾的q效应、非对称信息效应、流动性效应、财富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等,应该对经典的IS-LM模型进行修正,从而准确反映资本市场传导机制在均衡产出水平决定过程中的作用.从目前中国的现实来看,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谈次级债危机对全球股市的影响及中国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级债危机,对全球股市影响巨大,延续不断,这是美国经济大国对全球经济影响及次级债环境变化和余震不断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深究其因,有实质性和心理预期的,其源于决策的失误和监管,信贷条件放松,造就房价和利率的波动运行到周期的峰巅等。通过分析次债危机成因,吸取经验教训,警醒中国重视信贷风险,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完善股票发行交易机制方面多做努力,积极做好金融资本市场风险应急处置工作,防止类似次级债危机事件在中国重演.  相似文献   

5.
指数化交易和套利行为是否影响到股票市场的稳定性,一直是个焦点问题。基于ETF套利行为,利用VAR模型构造波动率溢出指数,探讨我国ETF与成份股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ETF交易对成份股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且溢出指数波动较为剧烈;ETF与成份股双向的波动溢出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市值、ETF与成份股的流动性差异是造成ETF向成份股波动溢出的原因,而折溢价率是造成成份股向ETF波动传导的原因。本文的研究可为指数化投资对标的市场的影响提供新的证据,为监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郑建君  马璇 《公共行政评论》2021,14(2):135-153,231,232
【问题】政治信任是支撑政治系统运行的重要心理基础,对推进政民良性互动、提升公众的政府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村、社区是公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和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人们对村社的认同如何转化为对政治系统的信任以及此过程受到何种条件的影响,这将是本研究尝试探究的问题。【方法】论文基于95个行政村和城镇社区的5040份有效数据,将村社认同作为高层级变量,运用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和贝叶斯可信区间估计,对所提出的跨层级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村社认同对个体的政治信任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公民参与在二者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同时,个人传统性不仅在村社认同和公民参与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也能进一步调节村社认同与政治信任的间接关系。具体来看,在不同水平的个人传统性下,村社认同差异通过公民参与对政治信任影响的间接效应表现出来。【贡献】论文从政治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揭示了“村社认同→公民参与→政治信任”这一中介作用路径,并进一步分析了个体传统性变量对上述影响机制作用发挥的边界效应,为理解和分析本土情境下公众的政治信任发生机制提供了可鉴路径,对激发公民参与、提升政治信任和推动基层治理转型的治理实践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7.
值此三胎政策施行之际,儿童照护政策作为提振生育意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治理工具引起各方重视.基于2007—2019年各省级幼儿园预算内教育经费面板数据,研究通过计算预算比率变化、L-K值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儿童照护预算的变迁间断性情况,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政府注意力、政策图景和制度摩擦对儿童照护预算间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儿童照护预算变迁遵循间断-均衡逻辑,政府注意力、家庭摩擦对儿童照护预算有显著影响,政策图景、社会制度摩擦和市场制度摩擦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我国政治体制会放大预算间断性,媒体信息则无法显著影响间断性,政府与社会的交互关系塑造了儿童照护预算变迁模式的基本特征.本研究为儿童照护研究提供了预算变迁的分析视角,并提出树立儿童权利本位、注重政策目标延续性、加强对社会照护服务的经济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广东省6~15周岁人群牙齿钙化的规律,建立根据牙齿钙化程度推断未成年人年龄的方法。方法观测2 710例(男性1 363例,女性1 347例)广东省6~15周岁汉族人全口曲面断层影像片,对其下颌牙齿钙化程度进行评分分级,所得数据经SPSS软件统计分析,建立根据牙齿钙化程度推断年龄的方程,并以100例(男60例、女40例)研究外样本进行盲测。结果数据统计显示,两侧同名牙钙化评分分级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下颌单侧8颗牙齿的钙化评分分级值与年龄相关系数(r)女性为0.552~0.759,男性为0.672~0.838;所建回归模型拟合优度(R2)均在0.7以上,估计值标准误男性为0.91~1.11岁,女性为0.92~0.98岁;盲测推测年龄与真实年龄平均误差男性为0.429±0.282岁、女性为0.399±0.252岁。结论本研究所建方法推断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广东地区6~15周岁人群年龄推断。  相似文献   

9.
在脱贫攻坚等重要治理领域,地方政府的激励响应行为与分类施策机制如何影响绩效生产,是有待厘清的问题。论文基于“激励响应-机制执行”视角,选取A县减贫“分类瞄准”案例作初步探索。研究发现,“分类瞄准”将贫困户划定为“一般户”与“重点户”,实施差异化帮扶,旨在回应精准脱贫“帮能援手”与“保障兜弱”的目标导向。但是,双重目标的实现样态并不均衡,减贫成效凸显“兜弱”导向。剖析绩效形塑机理,论文认为地方政府受“减贫人口规模最大化”激励信号的驱动,从快从速的执行风格成为其达成绩效的理性选择。然而,产业发展的同质化竞争与市场波动弱化了“帮能”功效,政府部门瞄向“重点户”的专项转移支付则强化了“兜弱”效应。由此,在农村减贫“帮能援手”功效未充分溢出的情境下,地方政府面临发展型项目效果巩固与“兜弱”型资源支出规模增加的压力。基于实证结论,论文进一步提出了助推乡村振兴实践的政策建议:一是在治理框架内统合“发展”与“兜弱”价值,注重政策设计的平衡性;二是优化激励信号设计,使之适配治理需求;三是加强府际互动与治理信息共享,推动纵向政府间关系转向“协作-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