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中,"极客"是一个被大部分研究者忽略的小众群体,但技术化的世界进程却赋予了他们越来越强大的改造世界的力量。通过对以"威锋网论坛"为代表的苹果电子产品越狱论坛的内容梳理、对以《足球经理》为代表的游戏极客文化的剖析,并结合对极客人群的深度访谈,得出了有关极客群体的一系列文化特征,并认为技术是这一群体与外部普通用户群体形成分野的最明显符号。而从长远来看,对技术的迷恋将从极客群体向外延伸至所有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形式之中,并由此形成文化传承视野里的"断裂"和"反哺"。  相似文献   

2.
声客是流行于青少年网民中且在网络平台将语声作为主要工具进行文本符号创造的群体。在新媒介环境中,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声音的独特魅力,声客成为了青少年网民获得身份认同,赢得话语权和表达自我的新形式。同时,声客文化也在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博弈中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3.
正网络中"丧文化"的传播主要表现为借用经典台词和动漫表情,呈现出的一系列自嘲、戏谑式表达,是对"现实世界的温和反抗"。"丧文化"是中国社会新时期出现的青年网络亚文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涌现的社会情绪、互联网技术发展塑造的媒介生态、部分青年群体求异叛逆的心理动因,共同助推了"丧文化"的传播。"丧文化"流行带来的负面化情绪渲染,对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表情的发展、流变中,表情包逐渐成为新型有效的文化符号,青年所用的网络表情有着丰富的文化隐喻和内在机理,作为青年互动的形式,它是青年宣泄情绪、群体认同的展现。我们应该用客观评判与辩证思维等方式对待表情包文化,引导并规范青少年正确使用表情包。  相似文献   

5.
正"泛社交"指人们广泛且无时无处不在的基于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社会交往活动。由于媒介文化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在该文化中偏重使用某种或某些媒介的人的比例,因而"泛社交"在改变媒介生态的同时,也正重塑当代的媒介文化形态。网络流行语言孕育了高低兼容的媒介文化语境。语境指人们交往过程中说话者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社交媒介的出现,使以往借助大众媒介实现社会交往的方式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魅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青年文化”中的特殊类型,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当下性及当下性中的多样性,正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魅力所在。“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另一个特质是它的易变性。青少年在“青少年流行文化”这种貌似具有统一性的文化现象中,寻求的不是集体意义,而是个体意识。“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同伴文化”或“同辈文化”,在为同伴或同辈间的交流提供途径的同时,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少年借以认识社会和对社会表态的手段。其中“表态”的成份更高一些。“青少年流行文化”不能说没有道德性和政治性,但多数“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及产品,并没有构成实质性的“挑战”。现在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从总体上讲,不过是青少年借以寻找自我和表达自我的一场游戏。“青少年流行文化”会不时让成人社会、“主流文化”吃惊,为“大众流行文化”提供刺激,但是制造或消费这种文化的青少年们并没有因此而更具有反抗性、更反对社会。他们所嘲弄或颠覆的东西,或许正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要舍弃的。  相似文献   

7.
方慧 《青年探索》2010,(5):60-65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媒介化的社会中,大众传媒作为传播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显示,青少年对大众传媒传播传统文化现状的认知度较高;情感上普遍认同,亦不简单"迷信"和"盲从";"覆盖面广"、"形式丰富生动"是大众传媒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优势;实现途径上影视、网络等方式更受青睐。鉴于此,广大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充分挖掘和发挥大众传媒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功用,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社区"四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8.
极客:极客是英文单词"geek"的音译,也被称为奇客。原指那些性格古怪的人,或是在狂欢节进行奇怪表演的小丑。在美国俚语中意指智力超群、善于钻研但不懂得与人交往的知识分子,含有贬义。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广泛受到科学教育的青少年是信息碎片化、社群原子化、媒介融合化的网络空间的主要活跃群体。饶有意味的是,以青少年为参与主体的"日常迷信"行为反而不断出现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当中。它在过去20多年间经历了符号赋权、焦虑消费和文化塑造的传播阶段,反映了中国网络社群浸入社交媒体的时候如何进行意指实践,折射出他们面对社会焦虑的时候如何通过意指实践进行情绪布局,也体现了他们共享媒介经验的时候如何参与到文化塑造的现场。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随着“山寨”一词的迅速流行,网络山寨文化在青少年中受到热烈追捧,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支撑得到快速发展。它以青少年草根为主体,反映了他们要求得到平等的话语权的呼声。但是这种快餐式文化也存在着内涵不足、缺乏规范制约和模糊青少年的价值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葛优躺"和"佛系"的兴起使"丧文化"颇为流行。作为网络亚文化发展的产物,"丧文化"以各种形式表达其颓废、戏谑、虚无的风格。一些青少年以对"丧文化"的热衷表现他们对主流文化的抵抗和反叛。然而,"丧文化"虽能宣泄情绪和缓解压力,却不能真正改变"丧言者"的现实处境或消除内心的无力感和挫败感。青少年如果一味地盲从网络"丧文化"而逃避现实,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导致行动"瘫痪"。因此,我们要对"丧文化"的负面情绪与价值误区保持清醒的认识,并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来势汹汹,铺天盖地始料不及,一夜之间改变了我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冲击和影响。为了确保青少年价值观健康形成,首先要:第一,优化媒介环境。当前的媒介环境存在着媒体引导偏移、文化煽情引导、报道失当等伦理错位。建立健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对新媒体的价值影响实施有效的监控和合理的引导,以先进的文化和思想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新媒体环境。第二,提高青少年新媒体媒介素养。作为生存在数字化一代的青少年来说,媒介素养的高低尤为重要。通过引导的方法和新媒体伦理教育,强化青少年的媒体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青少年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使用新媒体观念,培养和提高青少年拒绝诱惑能力,自觉遵守媒体规范与道德,合理使用新媒体。第三,以新媒体为平台,构建价值观引导网络。新媒体为青少年价值观引导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其虚拟性和匿名性为传统价值观引导提供全新的视角。加强平台网站文化建设,凸显主流文化,增强主流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价值观引导新媒体平台成为满足青少年需要的主渠道和主窗口。第四,加强高中阶段青少年使用新媒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一、网络文化倒灌现象我去年写过一篇文章,谈的是"文化倒灌"现象。什么是文化倒灌呢?就是青少年掌握的网络文化技术与信息,超过中老年人,他们不仅可以手把手地教你网络技术,还向你传播网络上你所不知晓的信息。过去的网络信息多来自纸媒体,现在呢,  相似文献   

14.
网络自拍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网络自拍的起源及表现“自拍”这个词早在1984年便已出现,英文学名为Self-timer,它当时只是指照相机的一种功能,即自行设定拍照时间。这个功能主要是给用户在单独使用相机,又想拍摄自己影像时使用的。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自拍遭遇了网络,于是“网络自拍”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诞生了。早期的网络自拍是指网友利用相机自拍功能将自己的照片拍下,再上传到互联网上,简言之就是“网络”加“自拍功能”。但那时网络自拍并没有流行开来,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技术限制:数码设备价格昂贵、网络传输速度低、没有足够的上传空间;其次,…  相似文献   

15.
杜丹 《青年探索》2016,(3):22-30
网络表情是新媒介技术催生出来的社会化沟通语言中介,运用新媒介技术,"表情党"实现了主体真正"在场"的欲望;中国年轻的网络用户组成了虚拟空间中最富创造力和颠覆性的"书写"者,他们通过"网络表情"符号的创造性实践重塑主体身份,瓦解现实的角色规约,并建构了一种新型、动态和理想化的身份区隔。"表情党"围绕"表情"展开的自我更新、维护与互动交流,不仅激励年轻人进行理想自我的形塑,建构起基于"共情"的"助益性人际关系",还帮助他们轻松地对抗不良的心理焦虑,开展集体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到DFRobot(智位机器人公司)采访夏青前,记者对创客,还有他们的工作抱有很大的好奇。脑海中总是忍不住将他们的形象和电影中不修边幅、性格古怪张扬的年轻Geek(极客)重叠在一起,预想中他们的工作环境应该是充斥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工具和科技感十足的小玩意儿。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6,(12)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和传播不仅满足了青少年自我个性表达的需要,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文化,进一步促进其与同类群体交流的便捷和通畅。但网络流行语中也掺杂很多不良的信息,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此,政府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力度对网络环境进行治理,积极建设绿色、和谐的网络新环境。  相似文献   

18.
徐莺 《桂海论丛》2005,21(1):63-65
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煤介教育,使众多的青少年认识互联网的本来面目,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过滤能力、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学会合理、有效地驾驭和使用媒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文化(深圳)"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16~35周岁深圳青年群体对城市创新、创客和创客空间、创客教育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等创新文化的认知、评价与践行情况。研究发现,青年群体对深圳作为创新之城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对创客认知方面则弱化了共享、原创等核心价值,甚至将创客与创业等同起来;对创客空间的认知则更模糊不清;青年对创客/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表现得非常迫切,大中专学校现有创客教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社会化的创新培训有效弥补了空缺。调研还发现,深圳青年的创业意愿程度与个体性格特质相关,与年龄大小呈正相关,与学历高低呈现某种程度的负相关,性别差异则不明显,同时与由创客、创客空间、创客教育及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所构成的城市创新文化呈复杂的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青少年视角,结合自己实际调查,对表情包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观察到的表情包的特征给出了表情包定义,然后在分析表情包火爆原因、揭示现象背后文化本质的基础上,指出表情包应避免低俗化,提出了有效避免表情包低俗化的措施,以期对引导青少年扬长避短、正确使用表情包,更好地成长成才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