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书情怀     
得闲有书读,世间享清福。读书之乐趣,读书之情怀,非真正读书人不能体味。“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读书无关乎功利。说到读书,大家对那句古语应是熟悉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真的那么美妙吗?真的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吗?许多人,对  相似文献   

2.
淑女需读书     
好书是沉淀岁月冲刷的沙金,很重,不耀眼,却有保存的价值。书对于女人的效力,不像美容食品。滋润得好的女人,驻颜有术。失养的女人,憔悴不堪。读书的女人和不读书的女人,在3月之内,也是看不出来的。日子是一天天地走,书要一页页地读。轻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向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读书是福     
对于读书,我虽达不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境界,但对古人把读书列为“五福之首”还是颇为赞同的。每当倘徉于大师们洋洋洒洒的文字间,漫步于先哲们用心血凝成的结晶中,认真地思索,慢慢地转化为己有,继而去运用它,发挥它应有的能量时,我便会由哀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书是福。  相似文献   

4.
团场女人     
正我注意团场的女人已有一些时日了,这是我来团场的第二个春天。团场的女人是勤劳的。团场的女人,她们把团场认定为自己的"家"。早出晚归是她们勤劳的象征。春天的团场因为有这些女人们显得格外美丽。她们弯腰、低头,佝偻的身子在阳光下折射得好长,她们在和这些田地里的生命交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团场女人也爱美。春天的田野,到处是五颜六色包裹着头巾的女人们,她们拿起锄头、铁  相似文献   

5.
<正>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林语堂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毕淑敏  相似文献   

6.
读书赏风景     
读书,是中国传统家庭所恪守不移的信条。书中自有情和理,书中自有天和地,对于我是如此的诱惑,以至成为一道至真至美的亮丽风景。 读书使我懂得热爱人类。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病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以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只要翻开《贝多芬传》就会被他那永还给予人类是与善的心灵所震撼。贝多芬的作品乃至他的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就像他的命运交响曲一样,时常地萦绕在我的耳旁,丰富着我的思想,抚慰着我的心灵,教会我直面人生,教会我奋斗、攀登。 读书使我领略自然的可爱。 欧文·斯通的《起源》一…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是心灵的共振,眼睛的探索,更是嗅觉的记忆。当手捧一本新书,闻着阵阵墨香,仿佛能嗅到作者灵魂深处的呼唤,能感受到文章与读者之间的默契。我喜欢读书,喜欢买书,喜欢将"仕女图"的淡雅书签夹进书里,让她们相互偎依;喜欢将阅读后的书放进书柜,让它们整齐站立。它们是我灵魂途经的小径,那里或许风轻,或许雨急,或许有着失落的记忆……之所以如此具体、细腻地刻画读书的感觉,是因为随着互联网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决定一个人灵魂的,不是他写了什么,而是他读过什么。"博尔赫斯在《巴别图书馆》中这样写道。但凡古今中外集大成者皆有过"读书破万卷"的经历。我列举几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及那句曾震撼过我们心灵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句子。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到这话是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9.
梁冬 《先锋队》2015,(7):38-39
近日翻阅读书笔记,一段话跃然眼前:在德国达豪集中营入口处,刻着17世纪一位诗人的警世名言:"当一个政权开始烧书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烧人。当一个政权开始禁言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灭亡。"当初读这段话,让人毛骨悚然。现今重读这段话,细细揣想,无不道理。书中有金,书中铸魂。多读书、读好书,大有裨益,教诲终生。读书,放飞梦想。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情有独钟。对任何  相似文献   

10.
从小就开始读书,读了一辈子,开始是两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肯定有问题,但也说出了一定道理。第二句话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尽管有它的局限,但也表明了读书同地位、金钱之间的某种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读书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从哲学上讲,人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把自己的知识客观化、符号化,所以叫做客观知识。符号化的东西,比如一本书,当人这个肉体不在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魅力女人     
有一份独挡风雨的勇气,有一种潇洒人生的能力,有一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豪情。这就是魅力女人!魅力女人是一道风景线,是点染春天的茵茵绿草,是天高气爽的七彩秋韵,是雨洗碧空后的彩虹霁月,是上帝赐与生活的一束阳光。如同大海里的珍珠,沉静中透出典雅柔和的光芒,让人心旷神怡!魅力女人的外延是风度,内涵是精明。她们骨子里透出的是成熟,就像秋天的果实一样,没有了青涩,更多了几分甜美。她们懂得什么是爱,一旦爱了就爱得一往情深。因为成熟,尽显饱经风霜后的一种美丽;因为成熟,她们把情感珍藏,让自己永远成为男人心中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写字之人必先读书,我是一只老书虫了,书是我的鸦片。床头柜、沙发上都放有我常读的书,与朋友聊天,也大抵不离书。为了快乐而读书,为了超过别人的书而读书,为了认清自我而读书,为了再现青春而读书……读书的理由千万种,书能提升我的写作品质,敌强我更强,这是读书最大的功用。也有过一阶段,不知该读什么书,因为闭塞,没有新书可看,旧书又不爱重翻,于是陷入绝望之中。  相似文献   

13.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2,(17):10-10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对于官员来说,读书还可以养气、静心、励志、节欲,保护自己全身而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书中自有护身符”。当然,关键是要读好书、善读书,每遇精彩隽永之语,须赏之记之,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4.
徐静 《当代贵州》2014,(20):18-18
正读书是一种修行,成为我内心深处最不游离的认同。回首自识字以来的人生经历,恍然发现自己人生节律中的重要节拍,似乎就是读书-写书-读书。在这看似枯燥平淡的节拍中,读书是一种修行,成为我内心深处最不游离的认同。这不仅因为读书给了我作为一个学者必须的知识积淀,还因其不断地给予我作为一个社  相似文献   

15.
谢家林 《当代贵州》2011,(21):62-62
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或奋斗目标,但实际能身体力行并如愿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不少书是读者被书名或舆论的诱惑将其请到书架,而书的最终命运十有八九是被束之高阁。有书不想看、看不了无疑是一种尴尬的现象。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是显得太过功利,  相似文献   

16.
<正>书之于我,如师,如友,如侣,如灯。我之于书,如愚,如痴,如傻,如拙。以书为师,启智补拙。我喜欢书,因为我知道笨鸟必须先飞,唯有勤才能补拙。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心中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在这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社会,在  相似文献   

17.
人生感悟     
学会工作和生活□田新兰我喜欢读书,因为书能给人以启迪和智慧,让人活得清醒和明白。清醒后方才明白:人的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没有健康就什么都没有。我真切地希望朋友和同事们都能多一份清醒,早一些明白。工作中学习心脏的工作精神,“敬业而不蛮干”。敬业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正>我喜欢读书,读书可以让思想宁静,让心灵淡泊,让生活充实,让人生洒脱。我记得大学时,有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事,我甚至有过退学的想法,心情一下子低落到谷底。无法释怀的我,走进图书馆,想从书的海洋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漫无目的地翻着书,在书架最角落处,我看到石楠的长篇传记小说《画魂——潘玉良传》,讲述了潘玉良如何从一个没有受过最基本的正规教育的青楼女  相似文献   

19.
<正>我在人大念历史系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知道我爱读书,与我闲谈时说:"你知道拿到一本书之后,先读什么吗?"然后自答:"要先看序言和跋语,那是读书的门径。入门靠它,它是理解书的捷径。当然,还要看一下版权页上的零碎儿,那也是有用的。"这番话对我启发很大,对我后来的读书帮助也很大。这种启发和帮助,我在后来漫长的读书生活中体会得越来越深。因为这番话,我对书籍的序跋做了一番专门的研究,从学理层面加深了对序跋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好书乃清泉     
易继强 《新湘评论》2012,(21):48-48
好书是纤尘不染的清泉,捧一本好书犹如进入澄澈之境,让一泓清泉荡涤心中累积的尘垢、冲刷尘世的喧嚣,聆听清泉从心中流过的叮咚作响。也许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人教训已深刻地嵌入人们的脑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