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从小就开始读书,读了一辈子,开始是两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肯定有问题,但也说出了一定道理。第二句话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尽管有它的局限,但也表明了读书同地位、金钱之间的某种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读书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从哲学上讲,人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把自己的知识客观化、符号化,所以叫做客观知识。符号化的东西,比如一本书,当人这个肉体不在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2,(17):10-10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对于官员来说,读书还可以养气、静心、励志、节欲,保护自己全身而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书中自有护身符”。当然,关键是要读好书、善读书,每遇精彩隽永之语,须赏之记之,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3.
读书是福     
对于读书,我虽达不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境界,但对古人把读书列为“五福之首”还是颇为赞同的。每当倘徉于大师们洋洋洒洒的文字间,漫步于先哲们用心血凝成的结晶中,认真地思索,慢慢地转化为己有,继而去运用它,发挥它应有的能量时,我便会由哀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书是福。  相似文献   

4.
读书情怀     
得闲有书读,世间享清福。读书之乐趣,读书之情怀,非真正读书人不能体味。“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读书无关乎功利。说到读书,大家对那句古语应是熟悉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真的那么美妙吗?真的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吗?许多人,对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读书,认为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酰醢。"宋代李淑在《邯郸书目》一书中云:"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从古人的读书三味联想开来,现代人读书也应具有"三味":读书要有趣味。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德斯鸠曾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  相似文献   

6.
正我喜欢的作家毕淑敏女士说过—段话:读书的女人,较少持续地沦为悲苦,因为晓得天外有天,乾坤很大;读书的女人,较少无望地孤独惆怅,因为书是她们召之即来,永远不倦的朋友;读书的女人,较少怨天尤人、孤芳自赏,因为书让她们牢记个体只是恒河沙粒沧海一粟。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也认为书籍是女人的营养配餐,能让女人心有一盏明灯,不会迷路;心有一扇小窗,让阳光照射进  相似文献   

7.
<正>自然界时时处处都有尘埃,要想保持清洁,就不能任尘埃飞舞,积患成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同志都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职责,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就要勤拂头脑中的"尘埃",让"尘埃"无处遁形。拂尘埃就要勤于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书犹如丹药,多读之可以修身。修身,即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  相似文献   

8.
读书人生     
古人云:『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为于穷。』这是对读书人生作了最好的包容和最生动的印证。论及价值,莫过于用陶冶和熔铸,为人类文化精华的绵延和发展,创造了活的魂灵。读书能够充实人生,读书是人生中一道诱人的风景。读古人的书,让古人和现代人的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境界     
近期有几则关于读书的传闻。一则是某县组织部到乡镇招收大学生村官,当问到最近在读什么书时,有的大学生坦然回答:"没读什么书,因没时间读书"。另一则是某县委宣传部去地方调查优秀读物的学习情况,随机问机关干部:"十八大重要报告,你们买了、读了吗?"一位回答说:"我们单位好像没买。"另一位说:"买了,只是没有时间读"。  相似文献   

10.
近期有两则关于读书的传闻。一则是某公司到一高校招聘员工,面试研究生时问最近在读什么书,学生坦然回答:"没读什么书,因为没时间。"另一则是某宣传部门去地方调查优秀读物的学习落实情况,随机问两名机关干部:"这些书你们买了、读了吗?"一位回答说:"我们单位好像没买。"另一位说":买过,只是没有时间读。"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听到了一个共同的不读书的理由——没时间。我不知道他们的时间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只  相似文献   

11.
"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头脑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就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日常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阅读的情有独钟。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幸福就是其中最美的语言,最感人的情节。想要充分理解人生这本书,就必须先阅读幸福。因为工作关系,我阅读的机会很多,报纸和杂志源源不断涌上案头。做完了手里的工作,泡上一杯茶,将  相似文献   

13.
袁浩 《奋斗》2010,(8):63-63
读书是最不挑剔时间场合的,只要你手头有书。古人可于厕上、马上、枕上读书,还可负薪读书,挂角攻书,甚或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如此说来。还有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不可读书呢?  相似文献   

14.
长征之歌     
当一个人读一本书,这样的过程我们一般把它当作一次知识或智慧之旅。我们愈来愈发现:投入这一旅途的真正的读书人排斥热闹。拒绝集体起哄。真正的读书人是孤独而沉默的,起码在他手捧书本埋头而读以及心有所得而执笔为文的时候是这样。古时的人只要条件许可,他们会在深山筑屋,在竹林中架巢,总之是将读书作为个体的行为来进行的。只有在不读书的时候,他们才在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15.
人活在这个世上,大概都要沾染点什么嗜好。有人贪杯,有人爱财,而我生来与书有缘,窃以为:人生至乐,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褒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此说真是真知灼见,经验之谈,道出普天之下读书人的共同心声。黄庭坚尝曰:“三日不读书,  相似文献   

16.
正读书可以明理,读史可以明智,"读"不同于"看",读是对话,是思考。我们需要读书,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境界。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让我们坚持下来才能把书读进心里。一个人的阅历总有限,借别人的眼和笔,欣赏了不同的生命的风景,确是件好事。但是有些书,你一读便放不下手,且还不愿意读得那么快,要好好享受,慢慢品味。现  相似文献   

17.
正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外国政要中喜爱读书的人为数不少,从他们的读书取向上多少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和施政方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都读些什么书吧。普京:经典著作以"听"代"看"普京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俄罗斯和世界经典名著,如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等人的作品。普京中学时特别喜欢读法国大文豪大仲马的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另一类是传记和历史著作,如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1,(12):64-65
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读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在信息高频率更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一书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关于"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把书读薄     
有的人读书.越读越厚.有的人则越读越薄.实际上.读书的过程是一个由厚变薄的过程.开始读书,越读越厚,待到读懂了.读通了、读精了.书,也就越读越薄了.读书要认真.要真正读进去.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书本知识,这样,书便越读越厚.一本《资本论》,博大精深.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具体内容,它们是在概括大量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极精辟的一个定义,要理解它、掌握它,必须联系实际去思索:产品是不是商品?粮食在什么情况下才成为商品?废品是商品吗?待你把这些实际问题都弄懂了,才能真在把握商品的内涵.这个思考理解的过程,无形中增加了书的含量,书,也就越读越厚了.  相似文献   

20.
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积极行动,自觉做到。但现实中,总是有一些党员干部读不进、学不深、用不精,存在一种"狭隘化"的读书现象,需要不断加以改进。特别是,注意改进"功利化"的读书——读书的目的仅仅定在自己拿文凭、获证书、评职称、谋职位、求提升上,只为"我"而读书;注意改进"碎片化"的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