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前,毒品的风行态势已经产生了质的转变,新型毒品逐渐取代海洛因主导地位,成为毒品滥用的发展趋势。通过审视当前毒品亚文化背景,剖析当前新型毒品吸食的人群类型、吸食行为、吸食诉求,从亚文化理论的视角对我国当前的禁毒工作、禁毒政策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2.
女性吸毒者具有低度社会联结特征,其薄弱的社会联结与吸毒行为密切相关。女性初次吸毒的主要原因是朋辈影响和寻求新鲜刺激,影响复吸的关键因素是社会排斥、毒源难绝、生理成瘾,吸食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和冰毒,吸食合成毒品呈上升趋势,主要吸毒场所具有社会控制程度较低的特征。女性吸毒者有较强的就业服务和社会融入需求。从毒品需求侧开展毒品治理,应从实际出发,建立"不想吸、不能吸、不敢吸、不必吸"的禁毒戒毒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社会学家赫希控制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三类新型毒品滥用群体家庭因素的分析认为:1.家庭因素对各类新型毒品滥用群体的影响的程度是不一致的;2.家庭因素各指标对同一滥用群体影响也是有很大差异的;3.在治理滥用新型毒品问题上,各类社会控制手段、控制方式、控制内容、控制理念等方面的确定都应依据新型毒品滥用群体的分类而确定.  相似文献   

4.
新型毒品犯罪:生成特征与宽严相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的毒品。相对于传统毒品犯罪来讲。新型毒品犯罪具有制造手段相对简单、制造数量巨大、隐蔽性强以及扩散速度极快等特征。认真对待毒品犯罪的这些特征,才能在新型毒品犯罪中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方面对于新型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标准务必严格,对于单纯运输新型毒品、未成年人以及以贩养吸人员实施的毒品犯罪应当从宽;另一方面,应严厉打击走私制毒物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等外围行为,扩大毒品再犯的成立范围,对以未成年人为对象实施的毒品犯罪、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要“严”,并坚持对“零星贩毒”进行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吸毒的群体诱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吸毒并非一种孤立的个人行为.青少年往往是在熟识甚至与其联系非常紧密的群体环境中开始接触、逐渐认可并最终沉溺于毒品的.存在吸毒行为的交往群体对青少年的诱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毒品的获得与尝试、吸毒的"高峰"体验、吸毒亚文化的习得与传承、社会压力的消解和吸毒行为的认同,以及重复吸毒的发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影响女性吸毒的诸多因素中,文化因素起主要的或者说重要的作用。女性吸毒是文化的产物,对女性吸毒的治理关键在于文化预防。实证调查和文献研究表明,社会不良文化、家庭文化、女性教育程度、吸毒亚文化等是影响女性吸毒的主要社会文化因素。因此,预防女性吸毒的根本措施在于建立健康进步的主流文化、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女性教育事业、适度控制女性亚文化、构建和谐社区文化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处于互联网巨浪冲击的最前端,网络世界的各种诱惑,极易使其脱离现实社会,沉浸于网络世界。缺乏现实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制约,导致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出现,最终形成网络越轨行为。从犯罪社会学视角出发,利用社会解组理论、控制理论、社会化理论、亚文化理论、标签理论等对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网络越轨进行直接控制、强制控制、自我控制和职业控制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边疆地区女性毒品犯罪问题较为突出,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研究女性毒品犯罪问题,可以显现毒品犯罪问题中男女的差异,有利于预防女性毒品犯罪问题.由于性别不平等,边疆地区女性处于弱势地位,毒品犯罪的非暴力性及暴利性加剧了贫困女性涉毒的风险,预防与控制边疆地区女性毒品犯罪问题,应该纳入社会性别视角.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MMPI量表对200名戒毒人员进行测量,并以社会支持量表等六个量表对其中100名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进行测验,发现吸食不同毒品类型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中的疑病、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等八个方面因子分差异显著.对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社会支持、原生家庭、情绪、认知、戒断时间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解释率达81.8%.据此,本文从情绪、认知、行为、社会支持、原生家庭、戒断时间六个方面探讨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提出矫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弥补《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2015)对代购毒品含义的认定模糊及出罪功能宽泛而导致的打击漏洞,浙江省级公检法机关联合出具会议纪要对代购毒品的含义及出罪功能予以限制,但此举却落入了毒品犯罪打击面过大的窠臼。问题的根源为:牟利是否为贩卖毒品罪的构成要件,以及牟利的含义如何把握。将贩卖毒品行为解释为以牟利为目的,实施毒品与货币交换,或为了实施上述行为而购买毒品,同时将牟利限制为牟取金钱、财物等物质性利益,据此,代购"扣心"、以蹭吸为目的而代购毒品的行为均应定性为贩卖毒品罪,对未牟利的代购少量毒品行为作无罪处理,同时将未牟利的证明责任置于代购人承担。  相似文献   

11.
新型毒品“K“粉的蔓延原因及遏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毒品“K”粉的发展蔓延不仅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破坏了社会稳定,遏制新型毒品的蔓延刻不容缓。当前,吸食“K”粉案件不断蔓延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其特点是以群体吸食为主、低龄化趋势明显、无正当职业居多、隐蔽性强和“K”粉来源地较复杂等。遏制“K”粉蔓延必须完善禁毒工作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吸贩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在堵源截流、坚决铲除娱乐场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加强禁毒宣传力度和禁毒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毒品这种特殊商品虽然在地下市场交易,也会受到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的影响,从根源上减少毒品需求以缩小"需求市场",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遏制毒品问题是禁毒工作的重要途径。整合犯罪原因理论中的紧张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有助于解释毒品需求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卖淫是女性为获取报酬而无选择地与其他男性进行以及提出或同意进行非法性交活动的行为。卖淫行为持续于所有的文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地蔓延,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卖淫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贫困是诱发女性卖淫的根本原因,群体内的“亚文化”对卖淫行为起强化作用,地下“性产业”则提供了卖淫行为泛滥的“温床”。因此,卖淫行为在更深层次上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对于社会弊病,应更多地寻求社会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理论和实务界对于如何理解“贩卖毒品”有着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贩卖毒品是指为销售而非法收购毒品或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的行为;第二种观点认为,贩卖毒品是指有偿转让毒品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购毒品;第三种观点认为,贩卖毒品,其实质是有偿转让,包括专卖与交换,不管是先买后卖,还是先卖后买,也不论是批发还是零售。以上观点为我们探讨贩卖毒品行为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但从总体上来看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运输毒品行为具有独立性,其在行为方式上体现的社会危害性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的社会危害性有明显差异.因此,不宜将运输毒品和走私、贩卖、制造毒品规定在一个选择性罪名中.运输毒品行为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对运输毒品行为进行分类研究的必要性,这不仅符合量刑规范化的要求,而且也是刑法罪刑均衡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毒品与恐怖活动、艾滋病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任其泛滥必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可挽救的深重灾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毒品犯罪也日渐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交叉性的特点。其中,毒品贩卖行为所占据的比例高达80%以上,成为社会打击毒品犯罪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毒品贩卖作为毒品流动中的关键环节,在法律订立中明确其性质,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以及合理有用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惩治毒品犯罪的刑事法律俞渐完善,但对于毒品贩卖行为的界定在司法实践中依然存在争议,学界对于毒品贩卖行为的讨论也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7.
《玫瑰门》与《宠儿》都是以女性为中心写作对象的当代小说,展现了东西方女性在历史社会中寻求生存发展的经验。本文通过两书比较,就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女性变态行为进行解读,阐述了存在于女性亚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生存哲学,即在历史社会环境的挟制下,女性以毁灭自我的形式所表达的乌托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型毒品问题正在快速发展蔓延,特别是新型毒品滥用群体、滥用场所的特殊性,带来了更加严重的社会危害,成为我国毒品问题的突出方面。正确认识新型毒品的危害和滥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打击,是解决新型毒品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毒品痛苦的身体依赖症状相比,有"俱乐部"毒品之称的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的生理成瘾症状很不明显。在这种极具欺骗性和诱惑性的药理特性和女性被动依附人格弱点的双重影响下,娱乐场所的女性陪侍者乃至商业"性"交易者成了新型毒品的最大受害者,女性作为男性主宰下的新型毒品消费市场受害者的角色轨迹清晰可辨。当前的禁毒工作应着重强调对吸毒女性"病人"和"受害者"身份的理解和宽容;应在提高女性素质,增强其自立自强能力的同时,尽快建立针对吸毒女性人格特点的社区帮教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0.
上海L工读学校的个案显示,吸食新型毒品工读学生群体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初吸年龄低龄化,并存在性别差异;吸毒地点郊区化;吸毒资金多为违法犯罪所得;吸毒渠道便捷易得;家庭关系分崩离析;朋辈群体中存在吸毒亚文化圈。分析指出工读学生新型毒品预防教育中存在的专业性、临时性、边缘性问题,并从学生、家庭、学校等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