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国家是人类为了走出无序的自然状态而契约出来的共同体.这种契约行为隐含着三大原则:首先是确认每个成员都是自由的,因而每个人都拥有“应当被所有他人允许按其可普遍化的意志行动、生活”的“自由空间”,以及基于这一自由空间的绝对权利;其次,每个契约者享有基于“自由空间”的权利是普遍的,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第三,服从一个共同的立法.基于这三大原则,唯一正当的国家就是以代议制和分权制为其基本规定的共和制国家;人类在国家层面上将被引向永久和平,而最有可能把人类带向永久和平的国家体制就是共和体制.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者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尺度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地促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通过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主体维度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由抽象的可能变为现实。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互动中得到相互提升和超越。深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尺度,有利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深化对其的认知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频频发生各种不道德或道德不作为现象。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法制建设和法治改革的滞后,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大众由于对外在不确定力量与危险的恐惧特别是对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和物质生活保障的顾虑与担忧,而不得已封闭或包裹自己的良心与道德。这实质上是一种伦理危机,即如何在转型期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核心或至上原则的伦理政治秩序,建设法、道德和民生福利相统一的伦理国家,制度性地尊重和保障所有公民个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及其自主自足的物质生活权利,培育和引导社会共同体健康成长和发展,尊重公民的自由自我意识,使人们在享有其自然和道德方面应有尊严与财富的基础上,实现他们自身精神和道德的主观自由与主体权利。  相似文献   

4.
理性存在者通过纯粹实践理性或自由意志能力确立普遍道德法则,一方面能够免除自己和他人感官偏好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每个人的自由与所有其他人的自由基于法则的契合一致,这是康德自律观念的根本价值旨趣。经由普遍联合的意志确立根本法则(展现为伦理义务和法权义务)进而保障全体人类自由价值,也是康德实现的重大思想变革。在此意义上,康德式的自律观念具有鲜明的政治哲学和人类学意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制度伦理是指对存在于社会基本结构中并保证结构规范合理化的基本制度的伦理考量和实现伦理道德的一系列制度化安排的辩证统一的过程或状态。制度伦理建设是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各国道德建设所走的一条成功之路,它能促使社会成员"行善若性然,"使某些道德要求"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使国民养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而这也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制度伦理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论述即“三个倡导”提出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人的个体、共同体和社会状态这三种状态是相互生成、相互映衬、相互渗透、相互建构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倡导”,为公民个体寻找安身立命的栖居之所,为共同体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社会达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谐状态提供了精神支撑与价值航标,浸润着对人之个体生活、共同体生活与社会生活以及人之成长与完善的人性关怀,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事业是非成败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中诸种灾难的根源并非自然科学因素,而大多是由人类自身利益纷争所引起的。如果说是科技伦理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则归于自然科学内涵的人文因素——人类社会自身的不健全。在此种意义上,科学技术问题是社会科学的问题。因而,自然科学的未来是与社会科学相融合,即“人的科学”,它将不断为人类带来自由和光明。  相似文献   

8.
在合作中成就个体德性——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自身的学科性质和本质来看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活动。合作学习基本的伦理使命就是使个体在合作中更好地生活。而在合作中寻求知识与德性的统一、成就个体德性,无疑是合作学习的最终伦理使命。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人类共同体为了满足该共同体整体与共同体成员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在该共同体范围内得到认可、践行、传承的活动方式的总和。中华文化的基本认知方式是拟人思维,即将万事万物都理解为具有人的属性的对象,用对人的理解类比对万事万物的理解。认知的基本信念是万物类象。凝练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需要集中民智民意的文化大事。本文提出一个核心价值观表达体系:“平和、平衡、平等;民富、民智、民主;自强、自由、自律;求真、求善、求美。”  相似文献   

10.
法治秩序的构建,离不开法律伦理的培育。法律伦理乃规范法律专业行为的特殊规定。基于专业的原因,法律伦理的要求不同于大众伦理的要求。对法律伦理的背离缘自法律人对自身角色及其所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不自信,这实际上是法治危机的表征。法律人由于追逐社会良心而游弋于法律之外,这种看似正义凛然实则粗糙的司法行动难以提升公众对司法的信心,也难以树立司法的威严。矢志于实现社会正义的法律人不仅要把法律伦理当成一种规定,更要把它当成身体力行的行为哲学,把它当成须竭力实现的信仰般的高尚追求。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认识个人与共同体的矛盾?如何认识和解决共同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冲突?黑格尔提出了伦理实体理论,强调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反对将个体性和整体性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但是西方社会没有普遍认同"实体性"的意义,而面临着"共同体的失落"。因为限于当时研究的条件,黑格尔未能建构起个人伦理实体,随着系统论、人格结构理论的提出,个人伦理实体建构成为可能,为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冲突至少在个人领域找到解决之道,个体自由和德性成为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幸福     
(一) 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民族,之所以千辛万苦,流血流汗,不遗余力、奋勇拼搏,就存在于社会人世,不只是为了获取财富,终归还是为了各自承认的幸福。而现实社会,似乎又不断进行着事实上和伦理无关的幸福和不幸福的分配。古今中外,人们都在谈论和谋求幸福,而对其真正涵义又难能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3.
制度性弱者主要是指因制度性原因而导致成为社会弱势或自认是弱势一方的社会成员.制度创立的不民主、运行的不稳定、内容的不合理、规范性功能的减弱等均可能使一部分人成为弱势者或相对弱势者.如果因制度性问题使社会大量人群产生了弱势感,透过制度性弱者这一特殊的社会造影剂,可以发现社会中存在的诸多病变图像,包括但不限于个体的幸福感降低、社会的不稳定性加剧、制度规范被虚置等.  相似文献   

14.
新冠疫情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在生命权与自由权之间,西方世界难以找到融合之路,而在索取“消极自由”过程之中,始终将二者置于对抗地位之上。这就凸显在新旧“个人主义”的命运之中。汉学家明确反对个人主义,特别反对是在自由根基上建构而成的“权利化的个体”,但是他们提出的“角色伦理”的解决方案,却走到了个体的对立面上去,此乃另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这两方面的理路皆不符合既保障“个体权利”又保持“社会和谐”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设计婴儿"是借助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对婴儿按照人类的意愿和目标进行的具体设计。"设计婴儿"让不孕不育人群实现生育自己子女希望的同时,也隐含了巨大的社会风险。伦理治理是"设计婴儿"风险控制的基础措施。生物科技时代如何在保障科研自由的同时,防止"设计婴儿"技术的滥用从而危害人类健康和人类未来发展,这就需要不断探索"设计婴儿"技术伦理治理的有效途径。有效地实现伦理治理需要通过对基因技术开展前瞻性的预防和后视性的评估,以增强科学家个体和群体的道德敬畏感,实现对科学共同体的内部约束和治理。同时,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制度设计控制人的行为和后果,实现对"设计婴儿"技术的外在管理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曾基于对共同体的批判性与超越性思考,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即自然的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真实的共同体。家庭与民族都是以需要为动力而结成的人的共同体,它们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既遵循各自的内在演进规律,也受到共同体一般发展规律的制约与支配。人类社会初期的家庭与民族,往往都体现着以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语言、习俗、心理等方面的自然共同性。虚幻共同体中的家庭和民族背后都潜藏着货币——资本的抽象统治逻辑,体现出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物质支配与冲突属性。真正共同体中的民族与家庭实现了基于人的本质属性基础上的自由联合以及基于人们真实意愿表达基础上的平等发展,展现出真正的互爱、平等与和谐。历史地看,共同体视角下的家庭与民族,既体现生命个体不断演化前进的方向,也表现为人类作为社会群体寻求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生命技术伦理的研究,是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解决科技发展与生命尊严之间的冲突关系,来向人们昭示:人类生命具有崇高价值。生命技术伦理背后隐含着对人类生存现状的深切关注,试图寻找尊重生命的合理性根据。由于传统生命技术伦理是建立在个人自由性和个人自由的自由个人主义的伦理框架的基础上,而如今生命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已超越了这一框架,因此,要在全球生命系统内建构一个新的生命技术伦理的范式———全球伦理,从而让人真正地回到他自己,让他重新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价值、壮丽和使命。  相似文献   

18.
行政相对人这个名称直接就造成了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双方主体至少在形式上的不平等.行政共同体是行政机关或政府与公民之间基于共同的利益目的主要是公共利益而集合成的兼具抽象与具体两种性质的组织体,是国家与公民共同体的具体化或延伸,该共同体以平等为前提,以实现自由为最终目的.我国并不存在完整的应然状态的行政共同体,包括理念上的.行政共同体的正当性在于其具有:主体性、联合性、依赖性、利益性.民主、平等、自由是行政共同体理论基础.行政机关包括政府与公民结成共同体的实质是追求共同利益,其中主要之一就是:公共利益.行政共同体的确立必然要求以平等合作为基本理念,实行制度性规则引导,这既是历史性的使命,也是法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的历程,是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神圣使命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以“为人类活动”为己任,明确在中国推进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中国化,坚持人的解放应实现在具体的现实中而非抽象的形式上,从而建树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中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中...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讨论《忏悔录》第二卷的“根本恶”观念,奥古斯丁称之为“为恶而恶”。文章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了“根本恶”观念:(1)“根本恶”是与任何具体回报包括财物、名誉和权力无关的恶,是纯粹的恶;(2)“根本恶”虽然存在于个体里面,但个体由于受所谓的道德感约束,因此单个个体通常不会表现出根本恶,共同体(例如朋友的友爱)反而容易造成根本恶的实施;(3)根本恶的本质是“骄傲”,而“骄傲”是一种虚假的自由。文章由此指出奥古斯丁所谓的恶的伦理是一种不同于希腊德性论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