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一九一一年二月,在辛亥革命的炮火才歇,南北议和已为袁世凯篡夺革命政权铺平了道路,孙中山被迫“尽让政权于袁氏”的严峻形势下,为了防止袁世凯擅权窃国,孙中山坚持制定和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必令袁世凯宣誓遵守约法,矢忠不二”,作为“南北统一之条件”。因此,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一日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不仅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也是孙中山为保卫民国而进行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近读群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刑法史》一书,材料丰富,论证清晰,获益匪浅。但是,其中,关于1912年《暂行新刑律》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见该书386-389页)结论与众不同,是否妥当,本文就此问题谈些意见。关于《暂行新刑律》删修颁布的过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袁世凯发表拥护共和的政见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当即向参议院提出辞呈称:清帝“今既宣布退位,赞成共和,承认中华民国,从此帝制永不留存于中国之内,民国目的亦已达到。……本总统当践誓言,辞职引退。”同时,推荐袁世凯担任大总统。2月15日,参议院开选举会,袁世凯当选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此后,为在南京或在北京就职问题,经历了一番周折,最后,孙中山迁就了阴险狡诈的袁世凯,同意他于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受职,并责成南京临时政府的迎袁专使蔡元培代表民国,接受誓词。  相似文献   

3.
<正> 1935年4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刑法施行法》第一条中云:"本法……称刑律者,谓中华民国元年3月10日颁行之暂行新刑律".这种论断,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为什么说暂行新刑事不是1912年(民国元年)3月10日颁行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袁世凯篡夺南京临时政府的领导权谈起. 1911年10月10日辛亥中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赞成共和.清政府为了挽救摇摇欲堕的统治地位,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并令他一方面派兵进攻武汉,妄图扑灭革命的烈火;另一方面派代表与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谈判.袁世凯领命后,于11月派代表与革命派进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革  相似文献   

4.
雪珥 《政府法制》2014,(26):31-31
务实而不务虚,这正是袁世凯等体制内改革者所追求的务实.袁世凯本人就曾告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可有立宪之实,不可有立宪之名” 袁世凯是唯一跻身中央政改领导小组的地方官。在1906年9月2日发布的圣旨中,宣布直即进行全面的行政体制改革(官制改革),作为“立宪之预备”,并在中央成讧相应的机构,负责相应的顶层设计——即“官制编制”。参与“官制编制”的,除袁世凯外,均是中央机关的精英成员。袁世凯之外的其他封疆大吏,诸如端方、张之洞、升允、锡良、周馥、岑春煊等,圣旨仪仪要求他们“选派司道大员.来京随同参议”。  相似文献   

5.
赵元波 《政府法制》2012,(33):14-14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袁世凯正隐居“垂钓洹水”,静观清廷和革命党双方的角力,自己准备坐收渔翁之利。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2013,(33):17-17
光绪二年(1876年),17岁的袁世凯住老家河南成婚。以后,他陆续纳了9位如夫人,生了32个子女。袁世凯是如何管理他这些女人的呢?  相似文献   

7.
康艳华 《政府法制》2011,(11):34-35
张作霖自幼家贫,无力就学,仅念了3个月的私塾。但就是这么一位在老百姓眼中胸无点墨、穷兵黩武的人物,后来竟然高度重视教育。在其当权时期,东北的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上书袁世凯1915年2月,张作霖上书大总统袁世凯,专门指出奉天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8.
郭龙 《政府法制》2013,(5):39-39
在天津练军的时候,袁世凯开始为自己的将来物色人才。而这时候有三个人被袁世凯注意到了,这三个人就是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但他们都是从国外留学归来,对袁世凯有些轻视。  相似文献   

9.
1912年10月,正当袁世凯权倾一时,炙手可热时,上海南洋公学校长辜鸿铭撰写两本书:一名《中国牛津运动故事》,英语版;一名《幕府纪闻》,汉语版,发行海内外,其中谩骂、讥讽、挖苦袁世凯之文字,尖酸泼辣,一时成为奇谈。辜鸿铭何许人也,竟敢著书指骂当上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10.
1912年4月5日,以袁世凯为头目的北洋军阀集团,攫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迁都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史称“北洋政府”。1914年6月,北洋军阀政权,凭借其军事力量,强行按照《袁记约法》的规定,重定行政体制,对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的原有国家机构进行改组。除了加强袁世凯总统的独裁权力之外,还对行政机构作了具体的变更,如设政事堂以取代国务院,并调整、压缩各部组织,规定由大总统领导,各部总长不负独立的行政责任。与此同时,处理行政诉讼案件的平政院,以及纠弹官吏提起行政诉讼的肃政厅也应运而出。  相似文献   

11.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正式成立。他打电报给南京参议院的誓词中说:"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但他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一方面采用种种手段,逐渐摆脱了责任内阁制对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1911年11月5日,原任清朝江苏巡抚的程德全在苏州宣布脱离清廷,归附革命,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苏军都督,①直至1913年9月3日被袁世凯免职。②程德全担任江苏都督这两年,正是辛亥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历史时期,革命党、立宪派、旧官僚在江苏的合作、斗争,直至兵戎相见,交织成一幅光怪陆离的图象。现在,试就几个问题作粗浅论述,以求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张书宁 《政府法制》2012,(26):44-44
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一天,袁世凯吩咐下人安排了两条小鲫鱼、一小盏胡椒面和几个小馒头作为早餐,然后专门召见了宣传部官员王德林。袁世凯吃得津津有味,吃饱后还指着剩余的馒头和鲫鱼责备下人:“跟你们说过多少遍,要节约……明天没有必要准备这么多啦!”下人惶恐地点头。袁世凯这才让候在一边的王德林走上前,漫不经心地交代起政务。  相似文献   

14.
笔者多年来倾心收集契约类故纸,经近20年的努九已收得明、清、民国及解放初各种契约上千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洪宪元年"(1916年)补税契单一件."洪宪"是袁世凯称帝时的年号从1915年12月12日称帝改"洪宪元年",到1916年明22日宣布取消帝制,共计仅83天.  相似文献   

15.
张社生 《政府法制》2012,(14):53-53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毛泽东建议与会者共同演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由他来亲自领唱。可让毛泽东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领唱的歌曲,却最早来自于袁世凯。  相似文献   

16.
“律师”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10年清末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中,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亲自主持起草“律师法草案”,准备推行律师制度,但因袁世凯取而代之而未果.这一年的9月16日,北京政府司法部颁布施行《律师暂行章程》,成为中国正式采用律师制度的开始.那么,民国时期,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当上律师,他们是如何替人打官司的,南京的律师情况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不论后世对他如何褒贬,都无法抹去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的深深烙印。从小站练兵到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进而变本加厉,倒行逆施,复辟称帝,最后落得众叛亲离,在举国的反抗浪潮中死去,短短不过二十余载,这个人将清末政坛搅得翻江倒海。历史对于他的评价却还没有终结,争论一直在持续。本文试从袁世凯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政策来看袁世凯其人。  相似文献   

18.
萧森 《政府法制》2011,(32):29-29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袁世凯以让位为条件,说服了隆裕太后议和,最终颁布了最后一道圣旨。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3):13-13
联姻是政治人物笼络对手、部属的惯用手段。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袁世凯就是一位这方面的高手,仔细梳理他的家族谱系便可发现,袁世凯几乎笼络了清朝及其后大部分政要以及为数众多的贵族。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做了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主要是倚仗北洋集团的实力,而在北洋集团中,袁世凯最为倚重的是三个人;王世珍、段祺瑞、冯国璋。对袁世凯手下的这三员大将,当时人称之为“北洋三杰”,而北洋系统的人又形象地称之为“王龙”、“段虎”、“冯狗”。王士珍此人,有野心而无魄力,既要权要利,又怕风险麻烦,常常以“名士”自居,做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