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戍边"的概念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宣传部王运华副部长于十六大后提出,后历经兵团建设的实践、兰州大学徐黎丽教授课题团队的努力,"文化戍边"的理论得到了扩展与延伸。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文化戍边"亟需结合西部边疆的地域特色有更为针对性的理论发展。本文即立足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地域文化特色,着重阐释"文化戍边"理念的新发展,强调"文化戍边"从理论到实践、由精神升华到物质建设的蜕变。这其中既要坚持以和平开放、兼容并蓄的国家边疆文化政策,以周边邻国和睦共处、跨国民族安全和平为"文化戍边"的指导,也要坚持主体文化方向、发展多元文化特色为戍边的具体途径,从而在中国西南边疆与南亚、东南亚等国的对外交流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戍边"的概念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宣传部王运华副部长于十六大后提出,后历经兵团建设的实践、兰州大学徐黎丽教授课题团队的努力,"文化戍边"的理论得到了扩展与延伸。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文化戍边"亟需结合西部边疆的地域特色有更为针对性的理论发展。本文即立足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地域文化特色,着重阐释"文化戍边"理念的新发展,强调"文化戍边"从理论到实践、由精神升华到物质建设的蜕变。这其中既要坚持以和平开放、兼容并蓄的国家边疆文化政策,以周边邻国和睦共处、跨国民族安全和平为"文化戍边"的指导,也要坚持主体文化方向、发展多元文化特色为戍边的具体途径,从而在中国西南边疆与南亚、东南亚等国的对外交流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哥萨克与俄国农民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的特殊社会阶层。一般认为,“哥萨克”一词原为突厥语,意为“自由人”、“脱离本民族的人”。[1]14世纪时仅指当雇工的自由人和在边境地区服兵役者,前者称“城镇哥萨克”,后者称“戍边哥萨克”。[2]15世纪起,俄罗斯(以及乌克兰)一些农民、家奴、贫民,因不堪封建主的剥削压迫,逃亡到莫斯科国和乌克兰的南部和东南部边疆的警戒线以外,即第聂伯河、顿河、伏尔加河和雅依克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大草原,结成宗法式自治村社和军事组织,被称为“哥萨克”。最初他们以狩猎、捕鱼和拦劫过往客商为生,后来转化为…  相似文献   

4.
经过四年多的调查研究和辛勤写作,在有关单位和许多同志的帮助下,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项目《全方位对外开放与边疆经济的超常发展》终于问世。这是边疆经济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可喜可贺。继《中国边疆经济发展概略》之后,牛德林等学者又完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与边疆经济的超常发展》的课题研究,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作为振兴龙江研究丛书之一出版专著,成为边疆经济研究这一崭新领域又一个有价值的探索成果。总起来看,本书结合我国陆地边疆省区的内部情况与外部环境阐发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提出了边疆省区经…  相似文献   

5.
安宁 《新青年》2014,(5):38-39
「一」我们家的第一个保姆很精明,东北人,说话像机关枪,在中介公司见面后,先噼里啪啦用自己过往的丰功伟绩,将我们扫射了一番,大意是自己虽然才36岁,但经验丰富,而且爱干净,人勤奋,又老实,又善良。还不等我们自我介绍,她就像主管一样,将我们家三代人的老底,都审问得一清二楚。我有些胆怯,对于想好的底价工资,怎么也开不了口去谈判。她倒是毫不客气,直截了当,问工资多少钱,又很"坦诚"地告诉我们,正在  相似文献   

6.
美国历史学家特纳认为,边疆向"自由土地"的推进为美国人提供了向上流动和重建社会的机会,成为塑造美国民主的重要因素。众多历史学家参照特纳的边疆学说研究拉丁美洲的边疆史,但多数学者发现,在多数情况下,特纳的边疆假说并不适用于拉美,拉美边疆并没有像北美边疆那样产生改造社会的作用,而是中心地区的文化和制度移植和嫁接的对象。由于缺乏有利的地理条件和文化传统,边疆开拓的经历并没有促进拉美民主制度,而是复制甚至强化了等级制度,制造了暴力和动乱。  相似文献   

7.
30多年前,他响应国家号召毅然离开这座城市去支援边疆建设。在那里,他恋爱结婚,生下一双儿女,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当回城的浪潮涌来的时候,他和妻子商量了一夜。为了两个孩子的将来,他们不可免俗地决定去办理回城手续。  相似文献   

8.
在地广人稀的中俄边境上,边疆人群对边疆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17世纪巴尔虎人从贝加尔湖以南内迁至中国东北,这是蒙古高原东部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部落迁移.整体迁移过程几乎牵动了大半个欧亚大陆的历史,涉及到久居南西伯利亚的巴尔虎、布里亚特人、17世纪蒙古高原上最强大的卫拉特集团和喀尔喀集团,以及大兴安岭与东北平原上附属于清朝的多...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我们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围绕吉林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这一主题,阐述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演化进程中的巨大变化,协调发展是吉林建设发达的边疆近海省的一个必要条件,以及建设发达的边疆近海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这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法国寨” 去年11月14号,是我们这批北京作家到黔东南采风的第六天。上午从黎平出发,到锦屏的隆里,那是明代中原戍边将士定居届形成的城堡。宿隆里小城,叫人震撼和意外。中午带着无法平静的兴奋心情,路过锦屏县城,匆匆找到一个小店吃了热乎乎的肉锅子,便沿着清水江,转山林,走平坝,向剑河的方向赶路。出锦屏城不久,便进入了天柱县境。一听“天柱”,叫人立刻想到安徽的天柱山。我想,肯定这里的某座山势如冲天,故也叫“天柱”。  相似文献   

11.
一部轰动加拿大的魁北克小说─—评《卡莱伯家的女孩们》马秀兰魁北克女作家阿尔莱特·库斯迪的长篇小说《卡莱伯家的女孩们》1985年问世后,轰动了加拿大魁北克省,成为那里的第一畅销书,小说的影响不仅波及加拿大荧语地区,而且超越了国界,在魁北克人祖辈的老家─...  相似文献   

12.
中非人权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和非洲国家在人权观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主张不仅保护第一代人权,也保护第二代和第三代人权;不仅保护个人人权,也保护集体人权;不仅保护普遍的人权,更保护特殊群体的人权;在规定每个人的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尊重和不侵犯他人权利的义务;在国际法上,反对"人权高于主权",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这些共同点,是进一步加强中非间的了解与合作、增进中非友谊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境外湄公河流域几个东南亚国家的艾滋病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且这个问题对我国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特别是同属一个“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中国云南省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对境外湄公河流域诸国艾滋病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及其对我国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产生的影响及我国目前的一些对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介。  相似文献   

14.
段彬 《南亚研究季刊》2020,(1):52-60,I0003
本文探讨印度对英印政府边疆政治官员制度的继承问题。为了给"东北边境特区"配备基层行政官员,以便有效地实施印度对新占领地区的同化政策,尼赫鲁政府借鉴英印政府边疆政治官员制度的经验,由外交部具体负责选拔和管理,在1952年开始酝酿并且初步设立"印度边疆文官",1956年正式将"印度边疆文官"制度化。1960年代中期作为一种特别设立的基层官员被纳入印度行政文官体制和印度外交文官体制中。"印度边疆文官"制度的特别设立和演变过程,充分体现了尼赫鲁政府对英印政府边疆政治官员制度的继承,以及对华边界政策上与殖民政府边界政策的内在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9世纪末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横跨东北亚和内陆亚洲的庞大帝国——辽帝国。作为由游牧民族建立起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辽帝国探索出了一套以“因俗而治”和“一国二元”体制为制度框架的国家政治和以农耕与游牧并重的国家安全思想。为了构建以辽帝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辽帝国实行和战并用,以儒家德治思想为对外安全的指导思想,构建多层次的羁縻、封贡、宗藩体系以拱卫辽帝国的安全发展,不仅确立了对宋朝的外交优势,且先后使东亚的高丽和西夏以及内陆亚洲的高昌回鹘、喀拉汗王朝、花剌子模等向其朝贡,建立以辽帝国为中心的宗藩体系。故辽之所以“雄长二百年”,皆因虽尚武,但注重儒家德治教化,处“四战之地”而能应对得宜。为了维护西北边疆安全和保障从内陆亚洲到东亚丝绸之路的畅通,辽帝国对漠北蒙古高原进行军事征伐,征抚并用,在镇州设立西北路招讨司,设立一系列边防城池,以建立边疆安全的防御体系,并采用屯田和移民实边等方式展开对漠北蒙古和西北边疆的经略,从而建立了西北边疆安全防御体系,保障了从漠北蒙古到西域乃至欧洲的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一落生就住进楼房,但前三十多年所住的楼,是很多人想象不出的。它是砖木结构同时又带点儿中西合璧的样式,看过电影《七十二家房客》的人或许会有印象,整个楼是开放式的,它有一个院子,进了院子用眼睛一扫,  相似文献   

17.
关于边疆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若干问题袁庆寿,隋舵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对于边疆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没有发展战略或有但不是科学的发展战略,都难免会造成经济发展的盲目性、走弯路。根据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在制定“九五”计划和...  相似文献   

18.
自印度独立以来,印度各个时期的执政当局在民族国家框架下对英属印度西北边疆观念进行继承和调整。印度西北边疆政策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点展开:其一,防范巴基斯坦,维护1947年印巴分治、1972年瓦解巴基斯坦以来印度所获得的胜利果实;其二,遏制来自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势力,保障印度西北部各边疆邦的安全;其三,打击克什米尔和旁遮普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其四,对中印边界西段实际控制线以西的地区进行有效占领。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家庭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家庭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家庭人口数减少,单身家庭、核心家庭增多,三代人以上的大家庭减少。日本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尽管与欧、美等国近乎相同,但是其影响因素还表现出自身固有的特点。从根本上讲,这些变化是儒家文化和欧美文化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利益边疆:国家主权的发展性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国家和人类社会对于自身利益的认识是建立在地理概念基础之上的。只有当人类大范围频繁交往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和潮流时 ,当人类的利益不仅仅在自己所属范围内存在时 ,利益边疆才会产生。在全球化时代 ,维护领土边疆是生存意义上的主权利益 ,而维护国家的利益边疆则是发展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利益。我们需要认清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变化 ,以确立一种具有发展性内涵的国家主权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