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天气、气候业务和科研体系,提高了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气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尚未形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镇雄县气候站,共有两个观测员,他们在为生产、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使科学知识与当地农民群众日积月累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经过艰苦的试验研究,冲破气候站不能作单站补充预报的陈规,担负了测定和预报当地天气的工作,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使广大群众预知了天气的变化,对生产起了有利的作用.这是  相似文献   

3.
鲜圣 《中国减灾》2012,(11):4-5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致灾趋向增多,突变规律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日益凸显。近日,本刊记者就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  相似文献   

4.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致灾趋向增多,突变规律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日益凸显。近日,本刊记者就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  相似文献   

5.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致灾趋向增多,突变规律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日益凸显。近日,本刊记者就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记者: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给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哪些挑战?李泽椿: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种类最多、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据近年的统计,中国受自然灾害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全球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1/4。而其中约70%是由异常天气气候引起的。在气  相似文献   

6.
国发[200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天气、气候业务和科研体系,提高了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气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尚未形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地贯彻执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警报和预防工作的指示」,防止和减少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资财的损失,必须十分加强我省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警报的广播和收听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警报广播工作。为此,特作如下指示:一、省气象处所收测的有关气候变化的情况,如急风、暴雨、霜冻、气候突然变冷、变热等,应送交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由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向全省广播。当天早上六点以前送交广播电台的气象情况,电台应在当天第一次(早上)和第二次(中午)记录广播中、第三次(晚上)的新闻广播等三个时间里广播;如十分紧急的可随时在各个节目中连续广播。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几年,极端天气接连发生,如海啸、沙尘暴、干旱、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考验着人们的神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常态化"趋势。天气、气候和地球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加快气象、洪涝、地震、地质等灾害监测站网建设,着力提高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目前,已初步形成灾害遥感监测业务体系、气象预报预警体系、水文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等。此外,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基层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群策群防监测员在灾害隐患监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发展日新月异,灾害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升。地面气象观测站、高空气象探测站、天气雷达站、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我国已经形成"海-陆-  相似文献   

10.
<正>气象法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为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天气和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气象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形势异常严峻。气象灾害不同于其他自然灾害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气象灾害的可预报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气象灾害具有可防范性的特征。但气象灾害又具有自  相似文献   

11.
<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师市和团场所处地理位置的自然环境极具独特性与脆弱性。这里地域辽阔、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极端气候导致的灾害事件频发多发。近年来,兵团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难题。本文据此提出要构建大安全大应急体系下的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加强科技支撑能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基层能力等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湖北政报》2010,(13):20-21
<正>鄂政发[2010]31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了切实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直接关系到气象探测基本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关系到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民政厅深入贯彻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安排部署,以加强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救灾物资采购和代储为载体,扎实推进全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救灾应急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成效显著。受特殊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天气气候影响,西藏是气候变化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各类灾害多发频发,且位于欧亚板块  相似文献   

14.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新疆气象部门承担着全疆范围内的气象监测、天气气候预报预测、与全球的气象资料交换及气象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肩负着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气象服务的任务。全疆气象部门有正式职工2704人。本科以上学历723人(其中硕士56人.博士5人),占职工总数的27%。  相似文献   

15.
和海霞  李儒  刘健 《中国减灾》2023,(15):58-61
<正>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英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对此,英国政府不断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高位推动工作实施,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英国在恶劣天气、低温雨雪冰冻、洪涝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方面的监测预警业务能力与现状,并提出启示以期对相关工作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庆阳 《中国减灾》2013,(12):56-57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各种气象灾害日趋严重。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给农业、旅游业、娱乐业等对天气敏感的行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一种新的保险种类“天气保险”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潘启雯 《中国减灾》2010,(11):34-35
最近几年,极端天气接连发生,如海啸、沙尘暴、干旱、暴雨、高温等。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考验着人们的神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常态化"趋势。天气、气候和地球环境与人类未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秋天秋高气爽,雨水渐少,气候干燥。在干燥的秋季需防“秋燥”,通过饮食防治秋燥是最好的办法。从中医来看,人的健康和气候、外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秋天气候干燥,对人的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患病。在北方多是秋阳暴晒的天气,而刚经受过夏天酷暑“折磨”的人的体质,在初秋就受到酷暑和秋季干燥天气的夹击,因此很容易  相似文献   

19.
2021年3月,澳大利亚遭遇60年来最大洪水;7月,西欧突降“千年一遇”大暴雨;8月,美国田纳西州遭遇特大暴雨……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强降雨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和猛烈,全球各国的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城市安全等都将面临更大挑战。各国应规划设计新方法、新策略,未雨绸缪、加强预警,从健全监测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出发,重点补好本地区的防灾短板、建设“韧性城市”。  相似文献   

20.
2021年3月,澳大利亚遭遇60年来最大洪水;7月,西欧突降“千年一遇”大暴雨;8月,美国田纳西州遭遇特大暴雨……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强降雨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和猛烈,全球各国的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城市安全等都将面临更大挑战。各国应规划设计新方法、新策略,未雨绸缪、加强预警,从健全监测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出发,重点补好本地区的防灾短板、建设“韧性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