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案件、多起车辆共同构成的交通肇事案件及其他有明显争议的交通肇事案件,需要进行痕迹鉴定以明确责任和车辆,由于该类事故现场情况的复杂性、痕迹形成的动态性和瞬间性、制作样本的困难性等因素,给痕迹的鉴定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加强  相似文献   

2.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勘查、取证较为困难,在事后调查上也不同于一般的刑事案件,有犯罪记录资料可查.本文痕捡学的角度研究了此类案件的特点,提出了在勘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论述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痕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各要素具有自身的特点,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既有有利条件世有不利条件。查缉途径一般有从肇事痕迹物证的检验、查证入手、从举报线索入手、从调查访问入手、从现场监控录像资料入手、从电子讯信息入手、从查控“阵地”入手、从协作入手等方面。本文指出选择查缉途径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这样有利于查缉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季峻 《刑事技术》2008,(6):48-49
单车交通事故是指单独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翻车或碰撞到道路上及道路边设施与物体所造成的人伤亡与车损坏的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痕迹检验与鉴定技术的应用时间已经很久了。但在单牟交通事故中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以往并不多见。这主要是绝大多数机动车辆单独汽车事故的情况此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陈立洺 《法制与社会》2011,(28):136-136
在案件侦查中,痕迹检验起着重大作用,是侦破案件的得力助手,本文从交通肇事方面和火灾案件两个侦查方面来阐述痕迹检验技术在案件侦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车体修复痕迹的检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错综复杂,侦查线索少,对国内外的交通管理部门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尤其是针对肇事逃逸后经过修复的肇事车体,如何正确发现、分析和检验车体的修复痕迹,也就成了认定肇事车辆,追究肇事责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秋婷 《法制与社会》2011,(19):87+96-87,96
交通肇事案件的数量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且交通肇事案件中出现的逃逸情节日益增多。本文以一起交通肇事案为例,深入分析交通肇事逃逸情节的构成及逃逸情节的类型,以期有裨于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逃逸情节,有力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8.
油漆是交通肇事案件中最常见的物证,油漆物证的检验对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尤为重要.对现场遗留漆片或被撞物品上附着油漆的检验,可以为案件侦破提供方向和线索;通过与嫌疑车漆片的比对,可以为证实接触事实提供证据. 本文根据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物证检验鉴定过程,总结了油漆附着物检验的几点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红外照相显示掩盖字迹侦破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交通肇事后逃逸案件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在新形势下,利用先进技术检验手段,在办理此类案件中,可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利用撞擦痕迹、轮胎轧痕、分离物体、微量物证等技术手段为交警队确认嫌疑车辆,进行了一些检验鉴定。今年元月,我们又利用红外照相技术显示被掩盖字迹,为直接侦破一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起到了关键作用。 案情:1994年元月23日21时,在安阳市安楚公路12.5公里处,发生一起重大交通肇事,肇事车轧死一人,逃离现场。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接报案后到达现场,经勘查访问,只了解到肇事车的行驶方向为从东向西,根据现场痕迹判断为客货车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案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也给交警部门调查取证、认定肇事车辆带来很大的难度。随着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事故责任的划定、车辆的认定提出上诉要求的日益增多,对肇事案车辆痕迹的检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交通肇事案车辆痕迹分类 1.1 交通肇事案可划分为3类。分别为车与车相撞、车与人相撞、车与建筑物或其它物体相撞。我们把肇事车辆称作造痕体,被撞车辆、行人称作承痕体。  相似文献   

11.
林书斌  喻红 《特区法坛》2007,(4):27-28,47
交通肇事案件是常见多发的案件,俗称过失犯罪之王,在过失犯罪中约有80%的案件是交通肇事案件,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中,而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实践中也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2.
通过痕迹认定肇事车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事故勘验技术的发展,物证技术在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勘验以及侦破交通逃逸案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痕迹检验技术作为物证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认定肇事车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通事故中的痕迹是车辆与车辆、人体、道路等客体在路面上相对高速运动形成的痕迹,相对于其它类型案件有着自己的特点.交通事故中的痕迹分布范围广、造痕体和承痕体相对运动剧烈,形成痕迹的造痕体和承痕体大多都会发生形变.基于交通事故中痕迹形成的这些特点,交通事故中的痕迹检验难度是比较大的.但交通事故中车辆的特殊结构形成的印压痕迹、车辆轮胎、摩托车车篮等造痕体在灰尘等介质作用下在人体的衣服等表面形成的印压痕迹都可以很好反映造痕体的外部结构特征,从这些痕迹反映出造痕体的外部结构特征可以寻找和认定交通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13.
浅谈交通事故案件中的法医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的人体损伤是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在行驶中,直接或间接地与人体发生作用,造成的人身伤亡。较明显的交通肇事易确定,但对那些肇事后逃逸案件的尸体,见证人说不清肇事车辆的种类特征及牌照号,这就需要我们对现场和尸体作细致勘查、检验、分析和判断。一方面要确定该尸体损伤是否是车辆造成,是自杀还是他杀所形成,需要鉴别与分析。另一方面,当确定为交通肇事案件后,还要为寻找肇事车辆提供可靠线索和依据。例如肇事车辆的种类、颜色、车型及可能遗留的痕迹,是否附有血迹、毛发及车辆逃逸的方向等,如何掌握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物证提取及尸体损伤的特点和规律,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犯罪分子在案发后有意无意的破坏和销毁痕迹物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此类案件的侦破难度,此时往往需要借助微量物证鉴定的方式为案件侦破提供方向和线索,并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依据[1]。本文通过对2009~2011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受理的交通事故案件中微量物证鉴定结果的统计,比  相似文献   

15.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是指行为人驾驶汽车等道路交通工具肇事造成重大交通责任事故后潜逃的案件。肇事者为了逃避法律责任,不顾受害人的生命安危和财产损失,仓惶逃离现场。近年来,随着交通的日益繁忙和交通事故的不断增长,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呈直线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近三年发案分别为:1993年459宗,1994年903宗,而1995年第一季度596宗。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急剧上升不但严重危害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且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肇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为了有效地遏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增长和有力打击此类犯罪分子,笔者就如何遏制和查破交通逃逸案件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交通肇事逃逸事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一般包括人-车碰撞事故和车-车碰撞事故。对于此类事故,通常需要借助对车体痕迹检验、人体衣物痕迹检验、微量物证检验、法医人体损伤检验、现场散落物整体分离痕迹检验等法庭科学技术以及运动学、动力学等物理学相关知识认定肇事车辆,判定车与车、车与人是否接触,推断接触部位及接触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张峰 《法制与社会》2012,(30):153-154
交通肇事逃逸在交通肇事罪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有三种情况,一是作为定罪情节的逃逸;二是作为加重情节的逃逸;三是致人死亡的逃逸。这三种逃逸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本文结合某基层人民检察院2009-2011年受理交通肇事案件的情况,对交通肇事逃逸情节的认定以及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洋 《证据科学》2013,(4):494-498
整体分离痕迹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经常会出现,在盗窃、杀人、强奸、爆炸等刑事案件现场也可能会出现。通过相关典型案例的评析,重新认识了整体分离痕迹概念中整体物质和新界面的涵义,从而对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对于难度较大的采用分解方式分离的整体物质,归纳出鉴定时可选取的分离特征。这对于增强整体分离痕迹在法庭上的可采性,提高这种科学证据的价值,使其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由于机动车数量的激增,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屡见不鲜,扩大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给交通案件处理带来了阻碍.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对于交通肇事逃逸与因肇事逃逸致被害人死亡有了明确的司法解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有些细节问题仍然有待商榷.在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与处理时,应当注意行为人的主观动机、行为的客观表现等.关于交通肇事行为的定性,则主要把握逃逸行为时间、加重情节的处理以及因逃逸致被害人死亡.  相似文献   

20.
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而且会对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加大侦查力度,让交通肇事逃逸者无处可逃,同时,也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让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尽量少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