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一个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决定了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仍然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生产力的确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生产力要继续发展却遇到了多种多样的阻力。首先是生产关系里面有一些东西同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分为多层次。但主要的系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协调发展。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一对相互联系的社会基本矛盾,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体现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脱胎而来的,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分为多种层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多层次的状况。既要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又要适应落后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中排在首位的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我们党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每当旧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必须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这种革命性的变革,要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兴阶级推翻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的统治来实现。无产阶级是现代大机器生产的代表,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兴阶级,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使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观点是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历史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大力发展生产力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消除社会差别,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才能有资格、有能力迎接国际竞争和挑战,完成发展社会主义和实现祖国统一等繁重的历史使命。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战略方针,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是非得失,完成好本职工作,尤其要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5.
我们说改革具有长期性,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它贯穿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始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只有不断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永远充满生机活力。第二,对于每一阶段的改革来说,也具有长期性。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没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不但改革无法顺利进行,还可能导致生产的严重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上层建筑必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调整。任何把社会主义制度看成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这是因为:首先,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它自身的矛盾运动的深刻反映。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上层建筑不断地与之相适应,这种不断适应的过程也就是以政治和经济管理体制为主体的上层建筑加以主动或被动调整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种调整是以改革的形式主动进行的。其次,社会主义的改革也是其历史使命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充分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表现为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根本观点。可是,过去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基本力量。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因此,所谓“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生产关系。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生产力,就是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客  相似文献   

10.
简述刘少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少奇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指出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一致,没有矛盾”的观点,“把社会主义定型化,无冲突论,有形而上学味道”。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常“注意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改革”,以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他着眼于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各个环节的矛盾,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也颇有新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观点和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求实》1980,(Z2)
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必然胜利? 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社会,按照人类社会自身运动的规律,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代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认真领会决议精神,结合我国改革发展的实际,科学认识和深入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自我改革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不断得到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基本适应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不断调整完善社会基本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3.
制度安排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实现或起着推动作用,或起着阻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发展演变的根本动力。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制度变迁影响的思想,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要深化制度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要做到制度改革始终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方向,制度改革始终坚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根本。  相似文献   

14.
创造崭新的经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调整和完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时代的呼唤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受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的。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人们在生产人类必需的产品时彼此所发生的关系。”(《列宁选集…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能否正确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顺利地健康地进行改革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决定》明确指出,我们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发展,它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互间的关系,存在着既相适应的一面,又有矛盾着的一面,但这种矛盾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来解决。我们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根本不是什么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那种革命,在任何时候和任  相似文献   

16.
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前面两节,我们说明了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基础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这一节我们来分析一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的历史观,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发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关系,并且找出了决定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过程。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形态的划分以生产关系为标准,而一个社会内部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则以生产力为标准。一般地说,任何社会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都可以分成若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生产力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这一观点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刻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  相似文献   

19.
贯彻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县一级当前应当牢牢把握以下三个着力点。一是突出重中之重,即必须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探索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模式新机制。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应地进行调整和变革。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的根本规律。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根本经济政治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但社会主义某些具体的经济政治体制还不完全适应生…  相似文献   

20.
1851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地表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勾画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骨架。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贯穿于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