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今年12月,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李汉俊牺牲80周年纪念。李汉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影响的人物,曾被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誉为中共党内“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如果说在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上,历来有“南陈(独秀)北李(大钊)”之说,那么说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中,由于李汉俊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合作,推动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毫不过分的。李汉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苑》2013,(12):56-56
中共一大党纲并不是最早的中共党纲。据有关材料和早期党员回忆,在这之前至少还有以下一些稿本: 1920年夏,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起草过一个党章草案,由李汉俊用两张八行信纸写成,约有六七条(也有人忆为十余条),内容有:“中国共产党用下列的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一、劳工专政;二、生产合作”等。这个党纲曾由陈公培带到法国,施存统带到日本。  相似文献   

3.
1927年7月15只,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下,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武汉。12月17日,时任武汉卫戍司令的桂系军阀胡宗铎与陶钧等一伙反革命刽子手,将曾经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李汉俊杀害。反动派在公布杀害李汉俊的“布告”旁边,还同时贴了一张悬赏告示:谁献来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的人头,可领取1.5万元现洋的奖赏。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重要成员,中共“一大”的组织筹备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汉俊什么时候脱党,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李汉俊的脱党,我认为要弄明此事的原委,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分析一下当时李汉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思想状况,而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当事人的想法。事实上李汉俊这位我党早期的杰出理论家,他的想法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肤浅。笔者根据相关材料解读当时李汉俊的内心真实的想法,并对李汉俊离党一事的是非曲直作一些自己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南陈北李”,即陈独秀、李大钊最早开展了党的创建工作。党史上还有“北李南杨”一说,指的就是李大钊和杨匏安。杨匏安是华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又是中共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史学家。党史界认为,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杨匏安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汉俊(1890~1927),原名李书诗,湖北潜江人,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最早的成员,中共“一大”代表之一.目前,党史界对他在建党方面超过什么作用,做过什么贡献众说不一.笔者认为李汉俊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晓雪 《党史博览》2008,(11):53-53
一 从网上看到了散木在《党史博览》2008年第5期发表的《陈独秀“家长制”作风与中共建党初期多人退党的史实考察》一文,姑且不谈李汉俊、李达当年退党的原因,我们认为:陈望道当年离开党组织的原因决不是散木所说的“对党的工作缺乏信心”,是“属于‘口的巨人,手的侏儒’罗亭型的人”。  相似文献   

8.
在中共建党时期,最早提出建党思想的,史学界历来的共识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李大别是最早提出建党思想的人。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李汉俊是最早提出建党思想的人,但遗憾的是,从有关文章中我们未能见到有关的充分的依据。田子渝等在《<星期评论>新论》①中说:“星评社是发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社团之一。眼前我们所见到最早提出建党思想的是星评社成员李汉俊。他于1919年9月5日至7日,在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上对于在中国建立一个布尔什维克式的党一事,表示‘我们应该在这一点上有切实的打算’”。这…  相似文献   

9.
李汉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中共创立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值此李汉俊烈士牺牲80周年之际,笔者对建党时期李汉俊思想进行初步梳理和探究,作为对革命烈士的纪念。  相似文献   

10.
位于武汉东湖之滨、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高等学府之一。校园内地势蜿蜒起伏,绿树成荫,建筑独具风格。武汉大学发轫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已有118年悠久历史。武汉大学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的毛泽东、李达、李汉俊、陈潭秋、董必武五位,及中共最主要的创始人、五任总书记陈独秀,都在武汉大学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1.
性情倔强藕断情连 --李汉俊与陈独秀时有交锋,曾任"留守书记",后又另起炉灶,但仍在研究共产主义学说 在中共"一大"代表中,还有一个人也血染刑场,壮烈牺牲,但那时他已不是中共党员.这个人就是陈独秀到广州后留守在上海的党的负责人、曾把住所用做"一大"会场的李汉俊.  相似文献   

12.
大江东去,积淀一片沃土。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共“一大”与会人员才13,就有5位湖北人。董必武,“重违庭训去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走出了大别山,走出了黄安县。同样来自大别山下的,还有黄冈巴河岸边的陈潭秋、包惠僧。他们先后汇聚武汉,在江城与潜江人李汉俊、应城人刘仁静相交结。5位年轻人就这样相识相知,先后领略共产主义,共同追求救国真理,一起走进了中共“一大”……东去的大江,流逝的岁月,请看本刊连载电视文本,请看中共“一大”上的湖北人继续在历史长河中搏击,在大风大浪中沉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对于《星期评论》的历史地位已经给与充分的肯定,认为它是五四时期著名的进步刊物之一。早期共产主义者李汉俊与戴季陶、沈玄庐等人利用该刊宣传进步思想,时于中共建党起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星期评论》毕竞非李汉俊等早期共产主义者着手主办的刊物,不同政见与不同的理想追求不仅使李汉俊、戴季陶分道扬镳,也使《星期评论》仅存一年而宣告停止。  相似文献   

14.
大江东去,积淀一片沃土。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共“一大”与会人员才13,就有5位湖北人。董必武,“重违庭训去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走出了大别山,走出了黄安县。同样来自大别山下的,还有黄冈巴河岸边的陈潭秋、包惠僧。他们先后汇聚武汉,在江城与潜江人李汉俊、应城人刘仁静相交结。5位年轻人就这样相识相知,先后领略共产主义,共同追求救国真理,一起走进了中共“一大”……大江东去,岁月流逝,请看电视文本——中共“一大”上的湖北人……  相似文献   

15.
中共建党前后,有四则重要历史史实应当加以纠正和补正:一是中俄通信社不能与华俄通信社相提并论;二是中共“一大”会场是由李汉俊事前确定的,不是王会悟安排确定的;三是中共“一大”会场遭巡捕房搜查,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四是中共创立后,中共中央局设立人民出版社,期间编译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党史界普遍认为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但是,笔者根据下述材料,认为尽管何叔衡是湖南派去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然而他到了上海后并没有出席中共“一大”。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1,(24):65-66
作为中共“五老”之一,谢觉哉的一生是好学深思的一生。无论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时期,还是在国事繁忙的建设年代;无论是在艰难跋涉的长征途中,还是在延安窑洞的煤油灯下,他坚持读书学习数十年如一日。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毕生自修无尽期”。他积累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江东去,积淀一片沃土。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共“一大”与会人员才13,就有5位湖北人。董必武,“重违庭训去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走出了大别山,走出了黄安县。同样来自大别山下的,还有黄冈巴河岸边的陈潭秋、包惠僧。他们先后汇聚武汉,在江城与潜江人李汉俊、应城人刘仁静相交结。5位年轻人就这样相识相知,先后领略共产主义,共同追求救国真理,一起走进了中共“一大”……东去的大江,流逝的岁月,请看本刊连载电视文本,请看中共“一大”上的湖北人继续在历史长河中搏击,在大风大浪中沉浮……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1):38-41
在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些人的一生是革命的、光辉的、伟大的:像毛泽东、董必武,后来成为中共领袖、历史伟人;何叔衡血洒疆场,壮烈牺牲;邓恩铭、陈潭秋惨遭杀害,英勇就义;王尽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出版物中,一般都说中共“一大”的代表为十二人,按地区分,计为: 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上海:李达李汉俊济南: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刘仁静张国焘广州:陈公博东京:周佛海但当事人回忆有不同说法。有回忆十二人的,也有回忆十三人的。回忆材料的分歧点,主要在包惠僧身上。现将各种不同说法分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