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张郁 《人民政坛》2010,(11):6-9
据相关统计,在行政管理中对社会发生效力的文件,85%是各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些被喻为“红头文件”的规范性文件,一方面在管理社会生活中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容易发生滥用公权侵犯老百姓合法权益的现象。近些年来,规范“红头文件”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得到重视,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
以“红头文件”制造行政上的“霸王条款”。集中暴露了某些政府部门“权大于法”的意识。这些借“红头文件”为自己增加设定权力的部门.还是简单地将自己的职责认定为“管理”.进而将“管理”认定为“处罚”,甚而至于将“处罚”认定为是罚款,将罚没收入与部门利益挂起钩来。于是,本不该处罚的行为,偏要处罚;  相似文献   

3.
“红头文件”并非法律用语,是对各级政府机关下发的规范性文件的俗称。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这些规范性文件的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如何规范“红头文件”,及时纠正其中的“问题文件”?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方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果,各地政府也在不断完善制度。同时,有关专家建议可以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让司法和行政手段形成合力,遏制“红头文件”乱发、滥发。  相似文献   

4.
《公民导刊》2011,(2):2-2
记者日前从厦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厦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若对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有异议,可以申请审查。这是厦门首次建立“红头文件”异议制度,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真正将“红头文件”纳入社会监督视野下。  相似文献   

5.
《人大论坛》2006,(2):44-44
近日公布的新版《广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表明,明年起对新发布的红头文件实行“定期死亡”制度:新发布的红头文件只在有效期内有效.过期立即作废,有效期从发布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5年。这是全国首次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实行“有效期制度”。  相似文献   

6.
范富强 《群众》2023,(6):37-38
行政规范性文件关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被老百姓俗称为“红头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江苏着力构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的全链条制度体系,切实为“红头文件”立规矩、划红线、明“禁区”,有效提升了行政规范性文件法治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擅自出台“红头文件”,向干部职工强行借款,早已被专家学者认定为违法行为。对此,笔者不想多费口舌,惟一想问一问,政府“法制办”缘何成摆设?我国各级政府都设有一个“法制办”,审核、修改本级政府及各部门起草的行政措施和规范性文件草案,是其的一个重要职责,而违法“红头文件”为何还屡屡顺利出台呢?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政府日前宣布,深圳市将采取分步走的办法,逐步取消“红头文件”,以前的文件一次性在党政报上刊登,广为散发;近期的文件及时刊登上报;以后政府不再发红头文件,所有政府规章一律在党政报上刊登。政府部门今后制发文件,必须经法律部门把关。政府取消“红头文件”,不仅是新鲜事,也是依法行政的一大进步。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在经济建设上处于领先位置,其政治、经济改革的很多举措对全国其他  相似文献   

9.
规范性文件是政府和部门行政之源,是行政机关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方式。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和良性运行,对于规范政府和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监督法》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对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管理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黄磊 《人民政坛》2010,(11):12-13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实际上是对"红头文件"的监督机制。建立这样的机制,目的是给"红头文件"设一道"合法关",加一把"安全锁"。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文金 《人民政坛》2009,(10):38-39
国务院去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但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缺乏法律保障,导致依法行政实施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还是停留在红头文件的要求层面,没有法律约束力,有的行政机关往往把它理解为“软任务”,没有“硬指标”。  相似文献   

12.
规范性文件俗称“红头文件”。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红头文件”过多、过滥、只公布不废除等现象。对此,一些省市政府立足于做“减法”,推出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变繁杂的运动式文件清理工作为长效清理机制,提高规范性文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尹静 《中国民政》2014,(12):48-49
<正>规范性文件认定是法制工作机构的重要日常工作,是合法性审查和定期清理的逻辑起点。准确甄别认定规范性文件,对将所有红头文件纳入规范化、轨道化管理,保证行政决策的合法性,促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民政部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审查办法》(2011年8月1日实施)第二条规定,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民政部规章以外,民政部制定的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并且在法定期限内可以反复适用的文件。上述规定为民政业务类规范性文件的认定提供了直接依据。遵循"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判断一个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每年产生的数以万件的“红头文件”中,违反法律、有悖政策、显失公平的“问题文件”为数不少。据某权威部门披露,“红头文件”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五方面:一是设定公民义务或剥夺公民权利无法定依据;二是违反国家行政处罚法,擅自设定行政处罚内容或自行规定罚没款的收缴方式;三是无行政审批设定权的机关,擅自设定行政审批事项或增加行政审批环节和条件;四是规范性文件制定技术上不够规范;五是强调管理相对人义务多,规定管理机关责任和制约措施少等。  相似文献   

15.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必须遵循正当的程序,坚持行政公开,以规范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法治政府的建设。但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过多,难免出现程序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所以必须建构以行政规范性文件登记为核心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保障公民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相似文献   

16.
实践中,有些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越权错位等规定造成的,因此,对"红头文件"进行附带审查将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在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新增加的若干内容中,对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格外引人注目。根据草案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  相似文献   

17.
依法行政理念的升华——从“依法行政”到“法治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依法行政理念,建设法治政府,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创建法治国家的重大任务。但是,从实践应用层面分析,“法治行政”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延伸到行政实践领域,与我国构建“法治政府”的目标更为契合。“依法行政”只是“法治行政”的一个方面,构建“法治政府”,实施“法治行政”不仅需要依法行政,还需要合理行政、民主行政、服务行政、诚信行政、高效行政等等。因此,“依法行政”的提法并不妥当,更应该以“法治行政”取而代之。从“依法行政”到“法治行政”的转变,并非只是提法的改变,而应该是依法行政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正>据相关统计,在行政管理中对社会发生效力的文件,85%是各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些被喻为"红头文件"的规范性文件,一方面在管理社会生活中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容易发生滥用公权侵犯  相似文献   

19.
<正>据相关统计,在行政管理中对社会发生效力的文件,85%是各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些被喻为"红头文件"的规范性文件,一方面在管理社会生活中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容易发生滥用公权侵犯  相似文献   

20.
陈军 《人大研究》2013,(12):23-24,25-27
地方人大对同级地方政府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享有监督权,有权撤销或纠正地方政府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规定基本处于虚置状态,人大监督流于形式,违法性行政规范性文件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行政规范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1]。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