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腐败是腐败动机、腐败机会和腐败实施的统一体。腐败动机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心理基础,回答的是想不想腐败的问题;腐败机会是腐败动机向腐败行为转化的媒介,回答的是能不能腐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腐败成本主要包括腐败行为人付出的政治成本、经济成本、受到的法律制裁和承受的道德谴责等等。任何一个腐败分子在实施腐败行为时,都会对腐败收益与腐败成本进行权衡,做出抉择。腐败风险性越大,腐败行为越少,违法犯罪率越低;反之,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才能产生腐败动机,实施腐败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因此,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必须通过一系列法治和德治的措施,增加腐败者需要支付的成本,不仅要算政治账,还应算经济账、法律账和道德账,从而达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目的。一、提高腐败风险成本,要让腐败分子在政治上丢资本。支付政治成本,即腐败行…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反腐倡廉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科学界定腐败概念也是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腐败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由此带来一些问题,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腐败概念的泛化问题。近年来,大量与腐败有关的词汇出现在众多新闻媒体上,诸如交通腐败、医疗腐败、学术腐败、新闻腐败、足球腐败、彩票腐败、节日腐败、低龄腐败等,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越反腐败,腐败越严重。但细究起来就会发现,与这些词汇有关的事件大多不属于腐败范畴。例如,把出租车司机绕行称为交通腐败,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称为学术腐败,把小学生班干…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恶性肿瘤,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腐败根源于人性的不完善和制度缺失、制度漏洞。治理腐败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要完善腐败预防制度、权力监督制度和惩罚腐败制度。  相似文献   

5.
邓国良 《理论导报》2011,(11):26-27
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路径是指通过何种途径或方案防范腐败行为,它既要关注腐败行为的现状分析,也要探究腐败行为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规律。同时,从教育、制度、惩治机制、预防措施等层面对腐败行为进行严密监控,提高腐败行为的发现率、惩治率,增大腐败行为的责任成本,使其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进而寻求破解腐败行为的对策性方案。  相似文献   

6.
邓林  李忠强 《唯实》2005,(10):40-41
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行为。腐败并不一定就是犯罪,只有腐败行为达到一定的程度即达到刑法规定犯罪要件时,腐败才构成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与腐败有关的犯罪种类主要有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等。根据我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近几年审理的腐败犯罪案看,腐败犯罪呈现案件数  相似文献   

7.
反腐败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近年来,党内腐败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主要表现是:由个人腐败向集体腐败发展;由低层腐败向高层腐败发展;由经济方面的腐败向政治方面的腐败发展;由一般部门的腐败向人事、司法部门的腐败发展。泰安胡建学集体腐败案、湛江海关腐败案、厦门海关腐败案、宁波许运鸿腐败案;原北京市委书记、政治局委员陈希同、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腐败  相似文献   

8.
"边缘腐败"是一种处于腐败违法犯罪边缘,游走于规则、程序边缘,难以依据现有法律法规予以惩处的的腐败行为。当前,高校大学生边缘腐败行为让人怵目惊心,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竞争竞选、政治发展、求职就业以及经济利益追求上存在边缘腐败行为。高校必须构建校园腐败遏制机制,防范和矫正大学生的边缘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污染。近年来,高校腐败在数量上、范围上和程度上都呈现出上升和扩大的趋势。高校的腐败高发,不排除腐败人员的主观原因,但是出于更好地进行制度反腐的考虑,本文着重分析其客观原因。一、高校产生腐败的体制性原因分析高校的腐败主要分两大类——权力腐败和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0.
腐败概念泛化的表现腐败概念的日渐泛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忧虑。由于在思想领域和现实生活中,至今尚没有统一、准确的腐败界定,腐败概念不断泛化,并出现了腐败定义模糊化、腐败外延扩大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通过腐败能获取什么样的利益和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是每位权力人在实施腐败行为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即腐败收益和腐败成本问题。腐败收益是指由于权力的不负责任的滥用而为权力人带来的非正当收益。它包括收受的贿赂、贪污所得的财产以及权力肆意运用带来的其它收益。腐败成本是不正当的权力运用使权力人付出的代价。它包括进行腐败活动时行为人为此付出的金钱、精力、时间和心理压力,以及腐败行为被揭露后所受的制裁、谴责等等。作为“经济人”,只有当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时,权力人才会实施腐败行为。用公式表示为R>C,其中R表示腐…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记者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  相似文献   

13.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本文通过对腐败成本的探讨和对腐败成本与腐败收益的比较,根据我国腐败行为的"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现状,提出以提高腐败成本的方式,来加大对腐败的惩治力度,构筑反腐防线。  相似文献   

14.
腐败的预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立华  吴可望 《求实》2007,(9):77-78
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腐败的滋生蔓延既与诱因、机会和成本等密切相关,根本上还在于制度上的缺陷。加强预防制度的建设,是防腐于未然的根本途径。要通过着力构建抑制腐败诱因、减少腐败机会、增大腐败成本的相关制度,堵塞腐败发生的制度漏洞,切实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5.
教育、监督、惩处是反腐倡廉的有机整体,而廉政教育则是预防腐败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如果说监督是让人不能腐败,惩处是让人不敢腐败,那么教育则是让人不想腐败。只有让干部从思想上不想腐败,从灵魂深处不愿腐败,才能自觉拒腐防变,主动“不出格”。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腐败现象蔓延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制度缺陷是一切腐败的根源,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要运用制度的力量降低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严控用人腐败歪风,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7.
预防腐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目前北京、上海、河北、四川、湖南和甘肃等省市积极开展预防腐败试点的经验证明,试点有利于深化对预防腐败工作的认识,逐步探索有效预防腐败的措施;有利于发挥地方及基层组织预防腐败的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隐性腐败”是相对于显性腐败而言的。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逐年加大,一些贪官已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信息贿赂、期权贿赂等隐性腐败行为。随着官员腐败行为渐渐从“地上”转为“地下”、由直接转为间接、由“现货”转为“期权”,“隐性腐败”便成为时下腐败行为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以分析2000年反腐典型案例为依据,从腐败主体;腐败涉及范围;腐败行为方式、手段及后果;腐败跨度、案发及查处等四个方面,详尽深入透视了当前腐败现象演变的新动态、新特点和新趋势,由此提出腐败现象已由权力腐败泛化至社会腐败的新阶段;腐败严重化的根源在于转型期的体制性缺陷、矛盾和公共权力的产生、配置及结构;反腐必须加大治本力度以及必须破解十大难题等。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9,(5):71-71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预防腐败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驶强调指出,要正确认识预防腐败工作形势,不断探索和研究预防腐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要坚持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预防腐败主要是解决防止权力滥用和利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问题。预防腐败要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